APP下载

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

2017-01-06黄荣李梦帆黄毅

山东医药 2016年44期
关键词:血栓炎症静脉

黄荣,李梦帆,黄毅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62)

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

黄荣,李梦帆,黄毅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上海200062)

目的 探讨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患者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对照组体检时分别采集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TNF-α、IL-6、IL-8、IL-10,采用流氏细胞仪进行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s)计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观察组栓塞血管损伤程度进行评分,采用Villalta评分系统评价观察组是否发生血栓后综合征(PTS);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与CEC计数、Villalta评分、超声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及CECs计数、超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发生PTS 17例、未出现PTS 33例,PTS患者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均高于未出现PTS者(P均<0.05)。观察组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与CECs计数、Villalta评分、超声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血管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检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价血管损伤严重程度。

深静脉血栓;白细胞介素;血管损伤;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

近年来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可出现肺栓塞危及生命[1]。炎症反应是多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炎症因子参与血管内皮损伤,可能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存在潜在联系[2,3]。本研究探讨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我院经血管彩超确诊的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观察组),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制定的有关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4]。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53.6±6.5)岁,BMI 21.5±1.7,均处于血栓急性期,自发病至就诊<14天,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46例、疼痛35例、浅静脉曲张16例、肤色改变12例、皮肤低温21例、间歇性跛行22例,血栓位于髂静脉27例、股静脉16例、腘静脉7例。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脏器严重并发症且不能控制者;②心、肝、肾功能不全或血管畸形者;③合并妊娠、肿瘤、免疫抑制、精神疾病者;④存在感染性疾病或近期进行输血等可能影响炎症因子水平者。以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53.7±5.9)岁,BMI 21.6±1.5。两组性别、年龄、BMI具有可比性。

1.2 相关指标观察 ①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观察组入院时、对照组体检时分别采集外周血,3 000 r/min离心5 min,取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IL-6、IL-8、IL-10。②外周血循环内皮细胞(CECs)数量:取两组外周血标本,以Active Motif公司CECs提取试剂盒提取CECs,步骤参照试剂盒说明书,采用流氏细胞仪进行CECs计数。③血管损伤程度评分:对观察组病变血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LGIQ9)检查,参照武国良等[5]制定的下肢深静脉评分系统对栓塞血管损伤程度进行评分(表1)。由两位超声科医生分别独立评分,当评分结果存在差异时,第三位医师加入,综合评分。评分越高提示血管损伤程度越重。④血栓后综合征(PTS)发生情况:观察组行Villalta评分(总分为33分),0~4分为无PTS,≥5分为PTS。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及CECs计数、超声评分比较 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及CECs计数、超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见表2。

2.2 观察组发生与未发生PTS患者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比较 50例深静脉血栓患者Villalta评分为(9.45±2.13)分,其中发生PTS17例、未发生PTS33例,发生PTS者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均高于未发生PTS者(P均<0.05)。见表3。

表1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血管损伤程度方案

表2 两组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及CECs计数、超声评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5。

表3 观察组发生与未发生PTS者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比较

注:与未发生PTS者比较,*P<0.05。

2.3 观察组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与CEC计数、Villalta评分、超声评分的关系 观察组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与CECs计数、Villalta评分、超声评分均呈正相关(P均<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血清IL-6、IL-8、IL-10、TNF-α水平与CEC计数、Villalta评分、超声评分的关系

3 讨论

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亦见于糖尿病、癌症、吸烟等非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总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综合征,是同一疾病的两种类型或两个阶段。深静脉血栓临床表现不一,患者即使得到有效治疗亦可能导致PTS,表现为皮肤局部发热、疼痛甚至溃疡,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6,7]。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临床诊断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方法,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可重复等优点,可准确获取血流信息。武国良等[5]超声评分是当前量化深静脉血栓血管损害的主要评价标准,主要通过观察二维图像、二维血流及安静加压状态下静脉血流状态等进行血管损伤程度评分。本研究结果显示,深静脉血栓患者超声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进一步证实深静脉血栓患者存在血管损伤。

炎症反应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乐海浪等[8]报道,在血栓形成过程中炎症因子水平增加,通过炎症信号通路促进血管内皮损伤,血栓形成可进一步激活炎症信号通路,加重炎症损伤。TNF-α是炎症反应过程中最先发生变化的炎症因子,不仅直接参与炎症损伤,还能够在局部招募多种炎症细胞,在血栓动物模型血栓处血管壁可见大量TNF-α浸润[9]。IL-6、IL-8、IL-10均为内源性趋化因子,能够介导组织局部炎症反应的级联放大,是炎症反应程度的重要评价指标[10]。李玉妹等[11]研究发现,IL-6、IL-10可能与深静脉血栓血管损伤程度有关。沈建花[12]研究结果提示,血浆IL-8水平可能与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再通密切相关,IL-8水平下降可能提示血管再通[12]。本研究观察组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炎症反应激活参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其中TNF-α升高幅度最大,可能与TNF-α在炎症早期即被激活有关。

血管内皮受损后CECs脱落于外周血中,CECs数量与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血管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13]。本研究观察组外周血CECs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与外周血CECs数量均呈正相关,提示炎症指标可反映血管损伤程度。本研究观察组发生PTS者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PTS者,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TNF-α、IL-6、IL-8、IL-10水平与Villata评分均呈正相关,上述结果提示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与深静脉血栓患者预后相关。

综上所述,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检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价血管损伤程度。

[1] 李阳,魏文峰,林少梅,等.急性期深静脉血栓孕妇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与累及血管损伤程度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4,35(4):558-560.

[2] 周锦庆,庞玲,闫保兰,等.深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模块临床应用的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1):117-118.

[3] 姜桂春,李玲,朱晓平,等.深静脉血栓评估表在预防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3(11):32-35.

[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李晓强,王深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二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2,27(7):605-607.

[5] 武国良,秦毅,李建华,等.超声量化方式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探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15):4462-4464.

[6] 郭伟.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11):1898-1899.

[7] 朱晓琼,王强,薛冰,等.炎症因子在危重病人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转归中的作用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1):1522-1524.

[8] 乐海浪,罗国强.创伤后早期炎症因子TNF-α、lL-1、lL-6的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4):763-765.

[9] 张春强,黄河,唐锡章,等.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TNF-α、IL-1β、IL-6和IL-10的变化和作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28(3):30-34.

[10] 区钰强,方坚,李海平,等.炎症反应在大鼠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及消肿止痛汤干预机制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3):20-22.

[11] 李玉妹,张谨超,刘彦玲,等.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IL-6、IL-10检测对早期诊断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5,7(11):144-147.

[12] 沈建花.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孕妇炎症因子的差异表达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50-2052.

[13] 孙幸,沈连军,顾蔚,等.炎症因子在非肿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J].中华医学杂志,2015,95(8):598-600.

黄毅(E-mail: yihuang99@163.com)

10.3969/j.issn.1002-266X.2016.44.020

R681.5

B

1002-266X(2016)44-0058-03

2016-08-01)

猜你喜欢

血栓炎症静脉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炎症小体与肾脏炎症研究进展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