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2017-01-03郭海婷郑庆昌

关键词:福建省指标体系创新能力

郭海婷,谢 丹,郑庆昌

(福建农林大学软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郭海婷,谢 丹,郑庆昌*

(福建农林大学软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从创新投入、创新组织、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等维度,构建了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横向比较评价和纵向趋势评价,最终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以期为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福建

2016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2016-2017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我国在138个经济体中连续第三年保持在第28位,而技术水平指标仅排在第74名[1]。对于GDP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来讲,这意味着我国大部分企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要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2]。近年来,福建省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技术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自给率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十三五”时期,面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和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国内外形势,以企业技术创新为抓手,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福建省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

通过构建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横向比较评价和纵向趋势评价,对于准确把握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和趋势,制定合理的企业技术创新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评述

自1912年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概念以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学者们普遍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系列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从构成要素、创新过程、能力系统等多个视角构建了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企业技术创新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从区域视角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等编著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测度,并选取了企业研发投入、设计能力、制造和生产能力、新产品销售收入等4个指标综合评价区域企业创新能力[3]。刘丙泉等采用TOPSIS方法,从投入、科技成果产出、产业成果产出等层面,测度了2003-2007年我国省级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水平,认为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存在省际差异,且有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4]。任远等基于技术创新链条分析框架,构建了包括创新基础、创新资源投入、创新活动、创新产出及创新环境利用等5个维度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指标体系,对30个省(市)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提出了实施差异化战略和创新极辐射的区域创新模式[5]。段姗等从创新投入、创新组织和创新产出等3个方面对浙江全省、各设区市和各行业的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实施分类引导、聚焦重点行业的对策建议[6]。

国内外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相关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借鉴和经验,但仍存在进一步研究的方面。主要体现在:(1)现有研究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主要是对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缺乏对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专项评价,缺少结合专项评价对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差异的进一步剖析;(2)现有研究主要是对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横向评价,对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趋势评价较少,更缺乏纵横维度结合的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本文在构建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福建省区域实际,既综合评价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又对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专项评价;既对福建省与东部其他10省(市)作横向评价,又对2011-2014年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作趋势评价,多视角、多维度评价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将有助于丰富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二、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美国运筹学家马斯·塞蒂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该方法把复杂的决策问题表示为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并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进行表达和处理,是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尤其适合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且决策结果难以直接准确计量的决策问题。目前,层次分析法已经成为构架评价指标体系的常用方法。

使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建立多级递阶层次结构,按照目标和实现功能的差异,将系统分为几个等级层次;(2)采用德尔菲法征求专家意见,邀请专家对评价指标体系结构中各指标的重要性程度进行两两比较,并在综合考虑不同专家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形成成对比较的判断矩阵;(3)计算各指标的权重;(4)进行一致性检验[7]。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从文献综述可知,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是基于技术创新过程的各种能力的耦合,更是以企业为主体,投入、组织、环境等各创新要素作用的综合系统。基于此,本文从创新投入、创新组织、创新产出、创新环境4个维度进行研判,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整个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及20个三级指标构成,其中三级指标中分别选取了衡量实力的规模指标和体现水平的相对指标。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统一性,本文选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关数据进行评价,文中所涉及的企业数据均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创新投入。创新投入体现在区域内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数量和质量,是区域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本文着重从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两方面来评价区域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水平,选取的指标包括: 企业R&D人员数、企业R&D人员占企业从业人员比重、企业R&D经费、企业开发新产品经费、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等。

(2)创新组织。推进区域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手段是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研发实施,以及企业创新平台载体的建设。为此,本文通过区域企业技术创新的项目组织、平台组织情况衡量创新组织活动情况,主要指标包括:企业新产品项目数、企业平均新产品开发项目数、企业办研发机构数、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

(3)创新产出。企业技术创新产出能力集中体现在创新产品产出和体现技术积累与优势的专利产出。基于此,创新产出主要从新产品产出、专利产出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主要衡量指标包括: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企业专利申请数、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企业每万元R&D经费产生专利申请数、企业每百名R&D人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等方面进行评价。

(4)创新环境。任何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创新环境中进行和产生的,创新环境对企业技术创新发挥基础保障和支撑作用,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着重从高校支撑环境和技术支撑环境两方面来考量区域企业技术创新环境,选取的指标包括:高校科技活动人员,高校科技活动人员占教职工比重,技术市场成交额,技术市场成交额占生产总值比重等。

2.确定指标权重。选择6名企业技术创新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各层指标权重进行设定。请各专家按照两两指标对比的原则,采用1~9标度法进行对比赋值(表1)。然后,将6位专家设定的权重进行集体讨论确定。

表1 1~9比例标度

在综合考虑各位专家的评价结果后,建立各层级指标的两两比较矩阵。以一级指标权重的计算过程为例,说明数据处理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确定的指标两两比较结果(表2)建立判断矩阵A。

同理,可计算其他指标的权重,并最终建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表3)。

三、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

本文基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对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横向指福建省与东部地区其余10个省(市)的比较评价;纵向指2011-2014年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趋势评价。

(一)数据来源

本文测评所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福建省统计年鉴》及东部地区其他10省(市)统计年鉴等,以保证测评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数据标准化

由于各指标的计算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综合和比较,本文选用离差标准化对原始数据作线性变换,使结果落到[0,1]区间,转换函数如下:

其中,xmax为样本数据的最大值,xmin为样本数据的最小值。

表3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评价结果

1.与东部地区其余10省(市)比较评价。2014年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得分0.1831,排在东部地区第8名(图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组织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环境支撑能力等4个因素,均处于东部地区中下游水平(表4)。

(1)创新投入能力。2014年福建省创新投入评价得分为0.0128,在东部地区11省(市)中排名第9位,明显落后于江苏、广东、浙江、山东、上海等省(市),甚至落后于天津、北京、河北等地区(表4)。企业R&D人员和经费投入的规模和比重都处于东部地区省(市)中的中游偏下水平,尤其是衡量实力的企业R&D人员数、企业R&D经费等规模指标,差距较大,这反映了福建省对人员、经费等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明显不足。

(2)创新组织能力。2014年东部地区创新组织得分最高的是江苏,浙江次之。福建创新组织评价得分0.0040,在东部地区排名第8位(表4),处于中下游水平。原因在于项目组织和平台组织水平落后,尤其是福建省企业平均新产品开发项目数和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均徘徊在东部地区省(市)中的中下游水平,分别排名第9位和第7位。

(3)创新产出能力。江苏、广东、浙江位列东部地区创新产出排名前三名,得分分别为0.0903、0.0865和0.0771。福建省2014年企业技术创新产出得分为0.0201,排在东部地区省(市)中的第8名(表4)。从规模指标看,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企业专利申请数和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等与江苏、广东和浙江有较大差距;从水平指标看,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企业每万元R&D经费产生专利申请数和企业每百名R&D人员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远落后于浙江、北京、广东等地区。

(4)创新环境支撑能力。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得分为0.0019,在东部地区11省(市)中排名第10位(表4),落后于除海南以外的其他东部地区省(市),尤其是体现高校支撑能力的规模指标和相对指标都处于落后地位。由此反映出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的环境支撑能力较为薄弱,高校支撑能力远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反映技术支撑的技术市场成交总量及比重也处于落后水平,均排在东部地区第9位。

表4 2014年东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果

2.2011-2014年趋势评价。2011-2014年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总体呈现持续提升趋势(图2)。其中,创新产出增幅最大,创新投入与创新组织增长平稳,创新环境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图3,表5)。

表5 2011-2014年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结果

(1)创新投入稳步增长。总体上看,2011-2014年创新投入呈现稳步增长趋势(图3)。其中,企业R&D人员投入2012年大幅增长,从2011年的8.94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12.07万人,较上年增长35.01%;2013-2014年仍保持增长,但增速呈现明显放缓趋势。相对而言,企业R&D经费投入保持持续增长,从2011年的194.4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15.38亿元,年均增速21.1%;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从2011年的199.8亿元增加至2014年的284.7亿元,年均增长12.5%。

(2)创新组织平稳发展。企业创新组织保持平稳发展,表现在:企业新产品项目数从2011年6721项增长到2014年10736项;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从2011年8.71%增长到2014年的9.10%;企业研发机构等平台组织不断增加,2014年全省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01家(含国家级30家),认定省行业技术开发基地39个。2011-2014年,福建省企业在创新组织发展与建设方面稳中有升,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

(3)创新产出成效显著。2011-2014年,创新产出指标整体大幅增长,得益于企业专利申请数和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的迅猛增长。企业专利申请数从2011年11272件增加到2014年22078件,年均增长25.12%;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从2011年3847件增加到2014年的9176件,年均增长33.61%。同时,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增长4.95%。

(4)创新环境波动下滑。2011-2014年,企业创新环境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图3),原因在于尽管高校支撑环境呈现平稳发展的趋势,但是技术支撑环境震荡波动明显。体现在:2012年技术市场成交额大幅增长,从2011年34.57亿元增加到50.09亿元,增长44.89%,而2013年和2014年技术市场成交额却连续下滑,2014年下滑至39.19亿元。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分析可知,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总体上呈现增长趋势,但与先进省(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创新投入、创新组织和创新环境成为影响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

(一)结论

1.与先进省(市)相比,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落后。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2011-2014年总体呈现良好发展趋势,在企业技术创新各影响因素中,创新投入、创新组织和创新产出等均保持逐年增长(表5)。但与东部地区先进省(市)相比,福建企业技术创新落后的差距明显。2014年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东部地区11省(市)中仅排名在第8名(图1),各影响因素也处于东部地区中等偏下水平,与江苏、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山东等先进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诸影响因素的综合,各影响因素作用不均衡,存在制约因素。在追赶先进省(市)过程中,福建省应突破制约性因素和薄弱环节,寻求企业技术创新的跨越。

2.创新投入与创新组织是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因素。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各影响因素中,创新投入和创新组织成为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的制约性因素。2014年福建省创新投入在东部地区11省(市)中排在第9名(表4),尤其是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规模与江苏、广东、浙江等先进省(市)相比明显落后。福建省创新组织呈现稳步增长,但与江苏、浙江等先进省(市)相比差距明显。2014年福建省企业研发机构规模和比重仅1524个和9.1%,与江苏省的20411个和41.9%差距甚大。人员、经费等创新投入不足,企业研发机构等平台组织建设滞后,现有平台对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成为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相对落后的原因之一。着力企业技术创新的人员、经费等创新要素投入,着力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完善,是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突破口。

3.创新环境成为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的最大瓶颈。创新环境是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的一大瓶颈。横向看,2014年创新环境指数得分0.0019,在东部地区11省(市)中排在第10名(表4),与东部地区其他省(市)差距显著。纵向看,创新环境2011-2014年得分分别为0.0023、0.0334、0.0248、0.0151,是企业技术创新4个影响因素的最短板(表5)。从创新环境指标分析可知,高校R&D人员规模和比重增速缓慢,与先进省(市)存在差距,高校支撑能力不足;而技术市场成交额总量和比重则明显落后于东部其他地区,技术支撑环境亟待改善。高校与技术支撑环境不完善,拥有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技术创新缺乏更直接、更紧密、更有效的合作,技术市场不够繁荣,是福建省现阶段企业技术创新的最主要瓶颈。着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破解产学研协同创新体制机制障碍,增强高校科研机构对企业技术创新支撑力,将有效推进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和跨越。

(二)建议

1.推动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尽管福建省企业已经成为技术研发投入的主体,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与江苏、浙江等先进地区相比,落后差距明显。2014年福建省有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仅为9.1%,仅有少数龙头企业有自主创新能力,且在国际产业分工中也只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在行业中所能发挥的创新引领作用有限。福建省应继续引导企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各级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平台,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开展产业核心技术的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承担国家和地方技术创新项目,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引导龙头企业依靠专利、标准和企业管理优势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参与产业创新;壮大创新型企业家群体,引导企业家从创业型向创新型转变,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2.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创新投入不足是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制约因素之一。福建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应引导政策、人才、资本、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着力破解人员、经费、平台等创新投入不足问题。制定财税、人才、专利、技术等政策,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研究储备,形成覆盖企业全面创新的政策体系;以柔性方式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企业培养科研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相融互补、有机衔接”的保护模式。加强技术市场与人才、资本等其他创新要素市场的联动,形成以技术为牵引,金融机构、风险投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纪人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创新服务链。

3.增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驱动力。产学研组织间技术转移机制欠灵活、平台服务功能缺失、引导和支持力度不足,是限制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软肋”之一。福建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创新优势,着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强化对产业、企业发展的服务和支持,与企业建立长期协作关系,共建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等产学研创新平台。推进用户参与创新,实施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公共采购,为技术创新培育领先市场。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引导龙头骨干企业联合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及上下游关联企业,加快构建一批产学研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探索建立灵活的院企合作模式,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人才的双向流动。

[1]全球竞争力中国排28名,哪些项目拖了后腿?[EB/OL].(2016-09-30)[2016-10-02]. http://news.sina.com.cn/c/2016-09-30/doc-ifxwmamz0110316.s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3-17)[2016-07-31]. http://www.fujian.gov.cn/zwgk/ghxx/ghgy/201106/t20110615_366523.htm.

[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16-18.

[4]刘丙泉,潘鹏杰,李雷鸣.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发展评价与差距测度[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4):124-128.

[5]任远,吕永波,刘建生,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评价与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5):110-117.

[6]段珊,蒋泰维,张洁音,等.区域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评价研究——浙江省11个设区市及各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4(5):85-96.

[7]托马斯·塞蒂.领导者:面临挑战与选择——层次分析法在决策中的应用[M].张录,译.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17-22.

(责任编辑: 庄艺真)

On the evalu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of enterprises in Fujian

GUO Hai-ting, XIE Dan, ZHENG Qing-chang*

(Institute of Soft Scienc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A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dex system is designed to evaluate regional enterprises from four dimensions including innovation input,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innovation output and innovation environment. Horizontal comparison and longitudinal trend are made to evalua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of enterprises in Fujian. It puts forward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which offer a reference to formulate relevant policies for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 in Fujian.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of enterprise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ujian

2016-10-02

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十三五”规划研究专题(福建省“十三五”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研究)。

郭海婷(1983-),女,研究实习员,硕士。研究方向:科技创新管理。

F124.3

10.13322/j.cnki.fjsk.2016.06.008

*为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福建省指标体系创新能力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