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的研究

2016-12-29王和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教育活动幼儿教育

【摘 要】作为儿童最初接触的教育机构,幼儿园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对其起到了启蒙教育的作用。在这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中,应给予孩子最大程度的欢乐。但是为了给其今后的成长奠定下良好的、有利的基础,该阶段应适当的对孩子进行渗透性教育。另外此时的教育应适合其年龄特点,相对校园内的教育应更具灵活性。因而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指出,此时的幼儿教育应充分考虑其的主体性,逐渐于其的教育活动中渗透。本文主要就幼儿主体的含义、教育活动中进行幼儿主体性培养的意义及如何恰当的于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主体性这几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关键词】教育活动;幼儿教育;主体性培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文明在不断的进步。新时代下人们的教育观念在不断的变化,并逐渐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其一生成长中占有着重要的作用。进而为之所思索应如何恰当的对幼儿进行教育,以切合其的年龄特点,并可为其日后的成长奠定有利的基础。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之中,相关幼儿教育工作者指出,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应遵从其的主体性,同时这也是幼儿自身发展的一种必然需求。因而为了更好地完成幼儿启蒙教育,以为其将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教育工作者应首先明确何为幼儿教育活动主体,并在了解、掌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恰当的进行教育,以充分的对幼儿身心进行启发、培养。

一、幼儿教育活动主体的含义

事实上,人在进行社会活动时便自觉的认识、改造着客观世界。而在这一客观活动的过程中,人们所进行的自觉的、能动的行为便是主体。对于幼儿而言,能动的主体性是于其身体上所自然存在的,不仅如此相关研究还表明,3~6岁孩子的主体性发挥、发展正处于黄金阶段,此时对其进行启蒙教育利大于弊。而教学活动的进行主要由三方面因素来完成,一是幼儿自身、一是教师、一是游戏性的教材。所谓幼儿教育活动的主体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来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人们应充分的认识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既是认识的主体、又是进行学习的主体、培养发展的主体、教育的主体。

二、教育活动中进行幼儿主体性培养的意义

前面提到对于孩子而言,3~6岁这一阶段正是孩子主体性发挥、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该阶段是孩子主体性发展的快速时期,但是否能发展则要由孩子的内因所决定。若是在该一阶段,孩子的主体地位未能被发挥出来,内在的主体性没有完全释放出来。那么无论教师如何对其进行引导,在教育培养上都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因而当前的幼教工作者指出,幼儿阶段的教育应在引导培养其主体性的基础上来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可取代幼儿的主体性地位,不仅如此还应充分的对其主体性进行发掘、培养。从而将幼儿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这样才更有利于其的教育、培养,同时也为孩子未来的成长奠定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于教育活动中进行幼儿主体性的培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很有必要的事情。

三、教育活动中恰当培养幼儿主体性的方法

(1)幼儿教师应充分的领悟主体性含义。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只有在充分认识、了解主体性含义的基础上,才能恰当的于幼儿活动中开展其主体性的培养。这主要是因为幼儿主体性的含义非常深广,不仅包括了当前所提倡素质教育的德智体美,并且在这一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是对学生主体精神的一种培养。若是未在充分了解、掌握主体性含义的情况下来对幼儿进行盲目的教育,教育引导的结果势必无法得到保证,无法于根本上来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

(2)重视其孩子内因的引导。孩子的内因对于教育、成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换而言之便是只有在引导幼儿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时,其自身的创造性、主观性才会于静态中被充分的释放出来。因而教师在对幼儿进行主体性培养时一定要重视该点,并应采用动态的运动来对孩子内在的主体性进行激发。万万不可只是一味的对其进行灌输,这种被动的教育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性,进而导致幼儿于被动的环境下发展,于一定程度上便制约了其的发展。

(3)针对孩子的特点,有的放矢的对其主体性进行培养。另一方面,教师作为主要的教育引导者,在对幼儿进行主体性的培养时,首先要明确自身的教育位置。将孩子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辅助教育的身份对其进行教育培养。不仅如此,教师在孩子主体性培养的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对每个孩子的特点进行了解,并尊重孩子之间的差异,针对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主体性培养,这样的培养更为恰当、效果更加的理想。

(4)启发孩子的主动性,让其参与到主体性的培养中来。孩子天性顽皮、好奇心较重,教师在对其主体性培养的过程中可利用这一特点来对其进行引导。进而来达到启发孩子主动性,让其参与到主动性培养的过程中来。事实上让孩子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便是对其主动性培养的一种最为良好的方法。孩子参与的积极性越高,表明其的求知欲越大,主体性的培养便越有利,并可最大限度的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例如幼儿教师在组织某些活动时,可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孩子比较喜欢的事物或是食物带入,来对其进行情趣的激发。注意这些事物或是食物要与活动的主体相适宜,比如老师想对孩子讲解色彩。那么可将不同颜色包装的糖果带到课堂上,这是幼时孩子非常喜欢的一种食物。它的出现势必将引发孩子的兴趣,相应的便会变的非常活跃。而后以此来引导孩子颜色的学习,通过糖纸的颜色来教其识别颜色。你会惊奇的发现,孩子不但非常的活跃,还会主动的说出颜色、甚至用一些形容词来描述糖果的颜色,如形容糖果五颜六色。这无疑成功的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性,促使其自主的加入到了主动性的培养中来。

(5)尊重孩子给与孩子自主发展的主体性权利。其实对于幼儿而言,其都希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现自身的自主性。即自己自主选择怎样做,但是很多时候家长或是教师习惯性的去指挥孩子。在大人们看来这是对孩子的一种指导、保护,事实上这样的行为严重的影响到了其主体性的培养。相关的幼儿教育研究者指出,对于孩子而言其的主体性创造能力不同于成人,而充分引导其的主体创造性,则是主体教育的最高层次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主体性被充分的引导出来,进而对其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创造能力给予了全方位的启发。

(6)尽量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以启迪幼儿的思维。此外,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时应尽量的为其创造生动的教学环境。这种丰富的、真实的教学环境,对该阶段孩子的思维启蒙有着较强的引导、促进性作用。如讲解动物蜘蛛时,教师可带孩子于院内进行蜘蛛的寻找,以激发其探索的欲望。而后在寻找的过程中逐步的将知识渗透给孩子,以这样的方式教学、孩子会感到很愉快,同时也会非常认真的去听老师的讲解,进而从中来了解蜘蛛的特点,明确应如何来找到蜘蛛。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激发了孩子的兴趣,其次给予了其去探索、发现的条件,最大限度的将主体性学习地位归还给孩子,这对于孩子想象力、探索性等方面的启发都是非常有利的。

四、结语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现代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着。幼儿教师作为启蒙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于教育理念上、教育方法上进行创新、完善。进而将教育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孩子,在了解其心理的过程中,针对孩子自身的不同来对其的主体性进行培养,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将更为有利。

参考文献:

[1]王莉.对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幼儿主体性教育的若干思考[J].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08).

[2]郝百慧.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主体性的探究[J].教师,2011(29).

[3]王丹.浅谈幼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3(03).

作者简介:

王和(1963.3~)女,甘肃天水人,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教育活动幼儿教育
如何将小学生德育教育活动渗透到学习生活中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谈能力探索
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
企业基层单位两学一做中领导的作用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