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N素的实证研究

2016-12-29任晓燕杨水利

预测 2016年3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任晓燕 杨水利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区位分布呈现出新特点,投资动机也发生了相应变化。本文将投资动机和新环境下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相结合,选取2009~2014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20个国家(地区)作为研究样本,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OFDI具有显著的市场寻求型、自然资源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动机,但战略资产寻求型动机不显著;东道国良好的投资环境,较高的投资自由度、贸易自由度和国际互联网覆盖率有利于吸引中国企业直接投资,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下,物流成本对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因素;贸易引力模型

1.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规模不断扩大,加入wTO后中国企业OFDI迅速发展。2002年中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7亿美元,2015年达到1180.2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13年增长,年均增幅高达33.6%。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在上升,区位分布也呈现出一些新特点。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企业在亚洲和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最高。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强有力的政策刺激及其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带动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全球化推动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资本的跨国流动,形成了全球分工新格局;互联网、电子商务与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降低了交易成本。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OFDI区位分布呈现出与危机爆发前不同的特点,即加大了对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韩国、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的投资。因此,研究新环境下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有助于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为中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分工、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对指导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Hurst等研究了东道国劳动力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等非制度性因素对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Howell等研究了东道国法律、政治等制度性因素对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东道国区位优势对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但OFDI区位选择是由其投资动机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共同决定,不同的动机使跨国公司在现有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下做出不同的区位选择,本文将投资动机和东道国的区位优势相结合进行研究;吴先明和胡翠平使用东道国的GDP测度其市场规模,但仅测度了东道国现有的市场规模,并未测度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本文拟从东道国现有市场规模和未来市场发展潜力两方面测度市场寻求型动机;Buckley等分析了东道国政治稳定性、基础设施、地理距离、文化差异等传统因素对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国的投资环境、投资自由度等发生了较大变化,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突破了地理空间距离的限制、缩小了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形成了企业“走出去”的新业态,但现有文献很少考虑其影响作用,本文研究新环境下东道国投资环境、物流成本等区位优势对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

2.理论分析与假设构建

Dunning将OFDI动机分为四种类型:市场寻求型、自然资源寻求型、效率寻求型和战略资产寻求型。市场寻求型动机是为了规避东道国的贸易壁垒及扩大市场;自然资源寻求型动机是为了获取东道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效率寻求型动机是为了获取东道国充裕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战略资产寻求型动机是为了获取东道国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装备、品牌和分销网络等战略性资产。一般来说,不同的投资动机倾向于选择不同的区位优势。因此,本文基于投资动机视角研究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2.1市场寻求型动机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

为了规避东道国的贸易壁垒,实现规模经济或范围经济,转移中国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中国企业OFDI既要考虑东道国的市场规模,还要考虑其市场潜力。

(1)东道国的市场规模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

Dunning认为东道国必须具有足够大的市场才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Kolstad和Wiig研究表明东道国的市场规模是决定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和技术依附性加大,特别是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较大。在世界经济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可以规避贸易壁垒。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内市场趋于饱和,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对外投资开拓海外市场。东道国的市场规模越大,越容易使外商投资企业获得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因此,东道国的市场规模是影响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a东道国的市场规模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显著正相关。

(2)东道国的市场潜力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

Onyeiwu和Shrestha,谢孟军认为东道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对外资流人具有重要的影响。Hurst,王胜和田涛认为东道国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利于吸引市场寻求型OFDI。

发展中国家(地区)市场潜力较大,外商对投资获利的信心较强,获得的外商投资就较多。《2015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4年发达国家FDI流入量为4990亿美元,而发展中国家(地区)则为6810亿美元,占全球FDI流入量的55%。近年来中国企业加大对市场潜力较大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使其成为中国企业OFDI的区位选择。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1b东道国的市场潜力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显著正相关。

2.2自然资源寻求型动机与中国企业OFIDI区位选择

全球新的分工格局是按照价值链分工,垂直型OFDI主要是为下游生产链寻求国内稀缺或成本较高的自然资源。因此东道国的自然资源禀赋是影响资源寻求型OFDI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Quer等,邱立成和杨德彬认为中国企业OFDI倾向于进入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Ramasamy等研究表明国有控股企业倾向于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投资。

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但中国国内自然资源供应有限,因此中国“走出去”战略号召企业要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长期以来,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一批资源类企业在中国政府的扶持和鼓励下,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从境外获取国内所需的自然资源。《非洲发展报告》显示,2005~2014年中国对非洲OFDI流量从3.9亿美元增长至32.02亿美元,存量从16亿美元增长至323.5亿美元,中国对非洲投资规模迅速增长可能与该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关。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2东道国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显著正相关。

2.3效率寻求型动机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

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越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就越低,其盈利能力就越高,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联合国贸发会议调查显示,中国长期拥有充裕且相对廉价的劳动力,因此效率寻求型动机对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较小。但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2008年中国年平均工资是29229元人民币,2014年增长到49969元人民币,2008~2014年增长了71%。目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工人的月薪约为500美元,而印尼和越南却分别为300美元和250美元。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中国以制鞋和纺织服装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越南、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劳动力充裕且成本较低的东南亚发展中国家转移。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3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显著负相关。

2.4战略资产寻求型动机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

Buckley等认为中国对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是为了获取东道国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装备、品牌和分销网络等,即战略资产寻求型动机。中国企业经过长期发展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但大部分企业缺乏独立创新能力,没有技术优势,无法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竞争,从而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获取东道国的战略性资产,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如联想集团收购美国IBM的全部Pc业务是为了提升其品牌效应;华泰铝轮毂有限公司收购美国KMC是为了获取其国际分销网络;华为、海尔等通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是为了获取东道国先进的技术。基于此,提出如下假设:

H4东道国的战略资产要素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显著正相关。

3.样本选取、变量测量及模型构建

3.1样本选取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产业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加快,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力度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等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中国企业OFDI动机及区位分布均产生影响。因此,根据样本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2009~2014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20个国家(地区)作为研究样本,该20个国家(地区)涵盖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工业化国家,其对外直接投资额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80%以上。

3.2变量测量

(1)被解释变量

选用中国对东道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作为被解释变量。反映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有OFDI流量和OFDI存量,本文认为OFDI存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同时为了消除异方差性和多重共线性,在构建模型时需要对变量取对数,不能为负数。因此,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选用中国对东道国OFDI存量来测度。

(2)解释变量

选用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衡量市场寻求型动机,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分别用东道国GDP和东道国人均GDP增长率来测度;选用东道国的自然资源禀赋衡量自然资源寻求型动机,东道国的自然资源禀赋用矿物和金属出口与燃料出口之和占该国商品出口的比重来测度;选用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衡量效率寻求型动机,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用其年平均工资来测度;选用东道国的战略资产要素衡量战略资产寻求型动机,东道国的战略资产要素用东道国研发支出占该国GDP的比重来测度。

(3)控制变量

东道国投资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投资企业的盈利性。东道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可以有效保护投资者权益,增加投资活动的盈利性,因此理性的投资者会选择投资环境良好的国家(地区)进行投资。东道国的投资环境用该国投资者保护指数来测度。投资自由度反映了东道国政府是否鼓励外国企业公平参与投资、是否对外汇进行管制、政府对资本交易是否进行限制等,一般来说,较高的投资自由度将增强其区位优势,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投资自由度用东道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占该国GDP的比重来测度。贸易自由度用来衡量两国之间贸易自由流通程度。贸易自由度越高,两国对商品流动的阻碍越少,商品越能以较低成本实现跨国交易,有利于企业积累跨国经营经验,促进对外直接投资。贸易自由度用中国与东道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东道国国际贸易总额的比重来测度。东道国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突破了传统对外直接投资中地理空间距离的限制,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利于吸引中国企业直接投资。东道国国际互联网覆盖率用每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来测度。物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跨国经济交易成本的大小。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运输工具以及电子商务、物联网的发展使物流成本对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减弱。随着两国地理距离的增加。货物、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距离加长,物流成本加大。因此,物流成本用中国北京与东道国首都之间的地理距离(按照两个首都之间的经纬度计算)来测度。

本文涉及的所有变量名称、符号、测量指标及数据来源如表1所示。

4.2回归结果及分析

采用Eviews 6.0统计软件对(1)式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F检验的显著性水平sig.<0.05,表明在95%的置信水平上模型显著通过了F检验。调整后的R2=0.855表明解释变量的解释力度较强,模型的拟合优度较好。具体分析如下:

(1)东道国的市场规模和市场潜力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显著正相关,假设H1a和H1b均得到验证,表明中国企业OFDI具有显著的市场寻求型动机。为了寻求市场,中国企业加大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等市场规模较大国家的直接投资。《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07~2013年中国对欧洲、北美洲、韩国和俄罗斯OFDI流量分别从15.4亿美元增长到59.5亿美元、11.3亿美元增长到49亿美元、0.6亿美元增长到2.7亿美元、4.8亿美元增长到10.2亿美元。同时,亚洲的发展中国家通常拥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大量中国企业直接投资。

(2)东道国的自然资源禀赋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显著正相关,假设H2得到验证,表明中国企业OFDI具有显著的自然资源寻求型动机。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大了对能源和矿产等自然资源的需求,但中国国内人均可用资源偏低。2008~2014年中国对非洲和俄罗斯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0%和16%,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加大对该地区投资可以缓解中国国内资源短缺问题,体现了自然资源寻求型动机。

(3)东道国的劳动力成本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显著负相关,假设H3得到验证,表明中国企业OFDI具有显著的效率寻求型动机。近年来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劳动密集型企业不得不到劳动力充裕且相对廉价的发展中国家投资。由于亚洲地区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较大,2014年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占其总额的90%。

(4)东道国的战略资产要素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正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显著,假设H4没有通过检验,表明中国企业OFDI不具有战略资产寻求型动机。该结论虽然与阎大颖的研究不一致,但符合中国现实情况。近年来中国虽然加大了对欧美等战略性资产丰富的发达国家直接投资,但其所占比重仍然偏低。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对北美和欧洲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仅占其总额的4%和8%。

(5)东道国的投资环境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显著正相关,表明东道国良好的投资环境能够降低企业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有利于吸引中国企业直接投资。东道国投资自由度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显著正相关,表明投资自由度越高,东道国政府对外商投资持积极态度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如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公平地参与竞争、对企业投资收益汇出的限制较少等,有利于吸引中国企业直接投资。东道国贸易自由度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显著正相关,表明贸易自由度越高,两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越多,中国企业掌握的东道国市场信息和国外经营经验越多,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直接投资。东道国国际互联网覆盖率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显著正相关,表明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有利于缩短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和文化距离,降低投资成本,促进中国企业直接投资。物流成本与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负相关,但相关关系不显著。近年来为了获取能源和矿产等资源满足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企业加大对非洲和拉美等自然资源丰富国家的直接投资;为了获取东道国战略性资产,中国企业加大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和运输工具的发展使跨国交易的物流成本下降。因此,物流成本对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不会产生显著影响。

5.结论与启示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决策是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重点。本文以中国企业投资动机为视角并结合新环境下东道国的区位优势,基于2009-2014年面板数据利用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市场寻求型、自然资源寻求型和效率寻求型动机,但战略资产寻求型动机不显著;东道国良好的投资环境,较高的投资自由度、贸易自由度和国际互联网覆盖率有利于吸引中国企业直接投资;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和运输工具的发展,物流成本对中国企业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研究结论对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启示有:(1)为了规避东道国的各种贸易壁垒、转移中国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企业应充分开展市场寻求型OFDI。例如,东盟十国与中国存在一定的产业梯度、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投资环境较好,可以将中国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向东盟等市场规模较大的国家转移。(2)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稀缺问题越来越突出,应鼓励企业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地区)(如南非、澳大利亚、俄罗斯等)进行投资,以满足中国对能源和矿产等自然资源的需求。(3)近年来中国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逐渐失去竞争优势,为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应充分开展效率寻求型OFDI,如鼓励中国企业到越南和印尼等劳动力充裕且相对廉价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4)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处于竞争劣势,且国内战略性资产有限,因此中国企业应加大对战略性资产丰富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进行投资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5)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要考虑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投资自由度、贸易自由度,还要考虑东道国国际互联网覆盖率,较高的国际互联网覆盖率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吸引中国企业投资。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投资的影响研究
OFDI对中国就业影响的产业异质性研究
OFDI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就业的影响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征与导因分析
我国房地产对外直接投资分析
TPP达成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战略选择之国际贸易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