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2016-12-29陈圻王汉友陈国栋周海海

预测 2016年3期
关键词:结构方程钻石模型竞争优势

陈圻 王汉友 陈国栋 周海海

摘要:本文运用双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中国设计产业钻石模型的存在,以及其对产业竞争优势的解释效用,明确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运用基于设计产业现实表现评价和基于对设计产业的重要性评价的李克特量表数据。分别构建两个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表明:中国设计产业不存在要素驱动阶段;设计产业钻石模型存在且具有解释效用,但竞争优势来源于各因子的互补效应,而非直接影响;政府作用的错位和缺位影响了设计产业竞争优势。

关键词:钻石模型;结构方程;竞争优势;设计产业;政府作用

1.引言

以工业设计为核心的设计产业,在以相对较低的代价提高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过程中,被提升到战略层面,受到广泛的重视,但仍然是一个新兴和相对弱小的产业。研究中国设计产业的竞争优势,明确各影响因素的性质和相互关系,优势和劣势,进行各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分析,是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同时对生产性服务业乃至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研究也具有理论意义。近年来对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的研究多见简单的描述性分析,定量分析仅见基于DEA方法的顺德地区工业设计产业效率分析,但使用的投入产出数据以及计算的效率值只能反映现象和揭示结果,难以明确竞争优势的性质和影响机制。

波特钻石模型理论框架是多影响因素综合评估产业竞争优势的工具,在部分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获得了较多的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批评和质疑。首先波特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招致批评:Stopford等,Gray批评该理论缺少分析建模和规范的经济学语言,Gray还批评波特在竞争优势分析中忽略了利润、汇率和现金流的作用;Beuak和weiss批评波特没有关注现代贸易理论;Van den Bosch和Van Prooijcn批评波特没有重视民族文化影响;Dobson和Starkey,Grant,Thurow认为波特对条件因子和竞争优势等关键概念定义不明,案例研究选择性过强,竞争优势的解释存在主观性;Narula认为钻石模型实际上是静态模型,波特对科学技术在动态国家竞争优势中的角色认识不足;Cartwright,Eilon批评波特片面地用国际市场份额衡量产业竞争优势;Yetton等批评波特对竞争优势不强的产业缺乏充分研究;Dunning,Hodgetts,Rugman和DCruz认为波特对跨国公司活动和外国直接投资关注不足。

钻石模型的应用价值,理论和解释的有效性,应用范围和可行性也存在争议:Allio批评钻石模型理论最大的缺陷是“读者既不能从中获得可操作的行动准则,也不能找到诱导行为改变的情境”;Van den Bosch和De Man认为应该验证政府作用是否可以作为第五个决定因子;Jacobs和deJong认为波特产业集群分类和集群方式需要改进;Dobson和Starkey质疑波特将国际竞争优势归因于国内竞争水平的观点;Moon等等质疑该理论框架在小型开放经济体的适用性;ODonnellan发现爱尔兰制造业存在波特式产业集聚,但产业聚集与竞争优势相关性并不显著;Sagheer等认为波特钻石模型只能评估宏观(国家或产业)竞争优势,而Chikan却认为钻石模型可以评价宏观和微观(企业)竞争优势;Cartwright发现相对于强竞争力产业,钻石模型更适合解释中等竞争力产业竞争优势。

部分学者根据所研究国家(产业)环境和发展现状提出修正的钻石模型,但并无一致结论:Dunning认为应该将“跨国经营活动”作为钻石模型“机会”和“政府作用”之外的第三个外部因子;Hodgetts,Rugman和DCruz认为双钻石或者多重链接的多钻石模型能更好地反映产业竞争优势;Zhang和London不仅将“政府作用”和“跨国经营活动”作为决定因子,还加入“可持续发展”;Liu和Hsu将“跨国经营活动”整合为双钻石模型中国际模型的决定因子;税伟提出了“粮仓模型”,将政府作用列入决定因子,采纳了外资进入、区域文化和机会作为三个外部因子。综上所述,由于波特和其他学者并未对钻石模型进行数学建模,案例选择性较强,各因素除了生产要素,都是外生的环境因素,没有证据表明波特钻石模型能同样有效地解释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发展规模与阶段的不同产业竞争优势,在验证各因素能否构成钻石模型及钻石模型对产业竞争优势的解释效用前,就用于判断并解释国家(产业)竞争是武断的。但迄今未见应用定量方法验证钻石模型的内在结构,更未见运用经验证的钻石模型定量分析小型且竞争力相对较弱的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的文献。因此,用设计产业数据来验证钻石模型,不仅是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研究的全新尝试,同时对于钻石模型研究也有显著的理论意义。

考虑到钻石模型中各个因素和竞争优势本身都属于不能直接测度的综合性因素,只能看作潜变量,各因素存在尚未验证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线,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未经定量检验,可应用能验证多个潜变量多向结构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定量验证钻石模型。本文尝试将新兴的结构方程模型应用于钻石模型的检验,验证钻石模型理论框架对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的解释效用,以及各因子相互作用程度及其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可以明确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制约因素,帮助制订有效的设计政策;也可以为钻石模型的一般性验证提供参考。

本文根据钻石模型理论框架开发量表,分别构建基于对当前设计产业评价和基于对设计产业的重要性评价的两个结构方程模型,评估模型对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解释效果,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2.研究设计

钻石模型的验证包括被试对于竞争优势应该具备的条件的主观认识和它在产业发展中的实际表现两重含义。因此,钻石模型能否评价各因素对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可能的重要性?能否解释中国设计产业的现实表现?这是本文研究要回答的两个问题,其一为规范研究,其二为实证研究。为此本文用经修改的同一钻石模型设计了两个耦合的结构方程模型(整体结构和题项完全相同),分别针对规范评价和实证检验采集了两套量表数据分别进行拟合检验和比较,以检验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应该和实际由哪些基本因素构成,其作用如何体现?由此称该模型为双结构方程模型。

2.1研究假设设计

波特认为各因子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线,设计产业各因子相互作用程度及其对产业竞争优势解释效用如何?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1中国设计产业现实表现评价和重要性评价钻石模型各因子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关系线,而且这些关系线是显著的。

H2现实表现评价和重要性评价钻石模型各因子构成的钻石模型能解释产业竞争优势。

波特将钻石模型各因子分为直接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决定因子和不直接创造竞争优势,但通过影响决定因子间接影响竞争优势的外部因子。除了四个基本因子,政府作用因子的归属存在争议。波特认为政府作用通过创造竞争环境影响决定因子间接影响产业竞争优势,波特的论断与美国设计产业实际相符,而韩国、芬兰等国的情况则有所不同:韩国国家设计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设计振兴院就是韩国知识经济部的直属机构;芬兰以政府为主导,设计产业发展资金主要来自贸工部、教育部。考虑中国政府与韩国、芬兰相似,大力直接扶持和推动设计产业发展,试归属决定因子。由此,提出如下假设:

H3现实表现评价和重要性程度评价模型各因子直接影响产业竞争优势。

产业实际表现与重要性程度评价模型各因子相互作用程度及其对产业竞争优势影响机制是否存在差异?波特强调钻石模型各因子形成“系统动力、自我强化”的钻石体系,该动力系统会使竞争优势诞生、进化、升级并持续发展,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力增强,从而提高产业竞争优势。但竞争优势增强后,钻石模型对产业竞争解释力及各因子对竞争优势影响程度如何变化,直接关系到模型对特定产业的适用性,波特却语焉不详,后续学者亦未研究。考虑中国设计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对于设计产业现实表现模型,重要性程度评价模型应该更符合理想,钻石模型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线应该更加显著,模型对产业竞争优势解释力更强,各因子对产业竞争优势直接影响更大,故在H1、H2、H3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假设:

H4相对于现实表现评价模型,重要性程度评价钻石模型各因子之间的关系线更加显著。

H5相对于现实表现评价模型,重要性程度评价模型各因子构成的钻石模型对产业竞争优势的解释力更强。

H6相对于现实表现评价模型,重要性程度评价模型各因子对竞争优势直接影响更大。

2.2量表开发设计

钻石模型的有效性可以表现在符合产业实际和符合竞争优势的规范两个方面,可以从被试对设计产业现实表现评价和各因子应有的作用(重要性程度)认识两方面检验钻石模型。因此,对全部题项设置了“对产业竞争优势重要性评价”(规范测试)和“对本地产业现实表现评价”(实证测试)两个耦合5级李克特量表(“耦合”是指量表设置除了上述差异以外,两者结构和题项表述完全相同),以获取两套数据建立“双结构方程”。“对产业竞争优势重要性评价”按照“完全不重要”——“非常重要”分为5个选项;“对本地产业现实表现评价”按照“完全不是”——“完全如是”分为5个选项。量表的结构依据钻石模型的一般因子设置,题项共包含6个潜变量,即4个基本因子、政府作用因子和产业竞争优势;采用中性背景,将支持各潜变量可能的主要外源变量设置为问题,验证其对潜变量的支持作用。

由于研究对象是产业竞争优势,题项选择的依据是当地设计产业的整体环境,而不是个别单位的内部情况;调查中发现国内大多数设计从业者不大了解国外设计业,为使在调查中有一致的比较标准,保证问卷的信度,采用国内区域间比较来评价竞争优势。量表各组题项设置理由简述如下:

(1)生产要素(F)

除了初级要素以外,波特提出专业人才和培养专业人才的能力、现代化基础设施等高级生产要素对服务业获得竞争优势至为关键。故本文分别设置了初级生产要素(普通劳动力和资本)和高级生产要素(设计师资源和基础设施)共4个题项,验证初级和高级生产要素对设计产业作用差异。

(2)需求条件(D)

波特认为国内市场的性质、大小和成长速度以及从内需转换为外需的能力影响了产业竞争优势,挑剔和内行的客户是本国企业提供完美产品和精致服务的动力来源。前两题测试需求的质量,第3题测试需求的数量;依文献研究制造业的设计需求没有充分发展和升级之前,设计产业可以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离岸外包(低级设计环节)取得较大的发展,故第4题测度国外设计订单数量。

(3)相关及支持产业(R)

按照波特的服务业产业集群理论,选取了影响产业集聚的两个最重要方面——产业外的支持产业和设计产业集聚与内部专业化分工,分别设置了两个题项,具体内容是根据设计产业实际来确定的:

(4)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s)

按照波特的钻石模型和竞争战略理论,前两题测试市场结构;第3-5题测试竞争方式;最后两题测试企业自身战略选择(分别是成本领先和差异化)。

(5)政府作用(G)

由H3,将政府作用设置为一个独立因子。分政策、管理和法律3个题项进行测试。

(6)产业竞争优势(A)

按照现有文献,未采用单一变量,而是用财务绩效、速度、设计的产品表现、设计奖和专利数量5个题项测度。

3.模型验证

3.1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的对象选择

问卷派发给东部沿海地区十几个城市的设计机构、拥有设计部门的制造企业、设计咨询公司、涉足设计业务的外贸公司和独立设计师,被调查者是工作3年以上,不仅了解当地设计产业,同时对国内其他城市设计产业也有相当了解的设计师、设计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熟悉设计的商务人士和设计专业教师。

(2)问卷测试修改与调查实施

为了消除理解歧义,首先进行小范围接受度测试,结合现场访谈和反馈后电话回访的方法,问卷经过一定的修改,进一步改进了用辞。随后进行正式调查,总计发放250份问卷,回收问卷共230份,其中有效问卷224份,有效问卷占全部问卷总数的89.6%。两套量表每个题项(指标)数值在1~5之间(5级量表),对数据进行统计汇总整理,各指标数据属于定序数据,适用于结构方程模型建模。

3.2效度信度检验

对获得的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发现两套数据中外资企业(包括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民营控股企业)部分题项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考虑外资企业被调查者对当地设计产业的熟悉程度很可能不如本土企业,应根据本土企业情况作答,以避免外企数据对当地设计产业的高估,故剔除50份外企样本数据,仅保留174份纯本土企业的有效样本,以保证结果有较高的效度。信度检验选择Cronbachsa系数(用SPSS 19.0软件计算)和个别项目信度(用AMOS 17.0软件进行6个一阶因子验证性分析)作为评价标准,从所设计两个量表的构思层次视角,检验量表整体和子量表内部一致性的信度,以及测度题项能否用潜变量进行解释。检验结果表明:现实表现评价数据中F1、F2、F4、s2、s6、G1没有通过Cronbachs a系数检验,s3则没有通过个别项目信度检验(因子载荷小于0.5);重要性评价数据中,Fl、F2、F4、s2、s6、G3没有通过Cronbaehs a系数检验,s3没有通过个别项目信度检验,故剔除相关题项。值得注意的是:最后生产要素因子由设计师资源一个显变量代替,设计产业生产要素不能用普通劳动、基础设施和资本等显变量测量。

3.3钻石模型构成的双结构方程检验

除生产要素潜变量直接用设计师资源观测变量代替,其他潜变量则分别用通过信度检验的外显变量测量,例如需求条件潜变量分别用挑剔客户、设计价位、内需数量和外需数量等4个外显变量测量。分别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相关及支持产业,政府作用等5个因子拟合两两相关的一阶因子模型,构建设计产业重要性评价和现实表现评价两个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模型符合基本拟合标准,整体拟合效果非常理想,结果如表1。

重要性评价和现实表现评价两两相关的一阶因子模型结果显示,各因子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线,且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其中现实表现评价模型有一条关系线(政府作用<一>设计师资源)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另有一条关系线(政府作用<一>相关及支持产业)在0.001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而重要性评价模型所有的关系线都非常显著。因此,H1和H4都获得支持。

3.4互补效应机制的双结方程检验

两两相关的一阶因子模型多数因子之间存在中高度相关关系,可能存在二阶因子。分别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相关及支持产业,政府作用等5个一阶因子拟合二阶因子模型,以Marsh和Hocevar提出的目标系数(Target Coefficient,用字母T代表)来判定二阶因子的存在(T=一阶因子模型x2值/二阶因子模型x2值)。结果发现重要性程度评价模型、现实表现评价模型目标系数(T)分别为0.9003和0.7782,说明二阶因子能分别解释一阶因子相互关系的90.03%和77.82%,二阶因子确定存在,但现实表现评价模型一阶因子之间的互补作用相对较弱。

可用AMOS 17.0软件拟合二阶因子互补效应对产业竞争优势的路径模型,结构模型如图1。从基本拟合标准,模型内在结构拟合度、整体拟合度等三个方面对模型进行评价,发现两个模型都符合基本拟合标准(重要性评价模型所有题项指标的因子载荷都在0.5~0.95之间,且非常显著,现实表现评价模型除了s4,其他题项指标的因子载荷都在0.5-0.95之间且显著,不存在负的测量误差),内在结构拟合度也可接受(组合信度都在0.6以上)。两个模型整体拟合度除了NFI略小(重要性程度评价和现实表现评价模型分别为0.803和0.834)外,其他都达到或接近了邻界值标准,吴明隆认为模型的拟合参数与样本数量正相关,当样本数量较少时,拟合参数能接近临界值,可以认为模型能够拟合。

分析表2标准化路径系数可知,重要性程度评价模型、现实表现评价模型一阶因子的互补效应——二阶因子对竞争优势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786和0.958,即两个钻石模型因子间的交互作用能分别解释竞争优势方差变异的61.78%和91.78%,说明尽管重要性程度评价模型因子间的互补作用较强,但钻石模型对产业竞争优势的解释力反而相对较弱,验证了Cartwright的研究结论,所以H2获得支持,H5没有获得支持。

3.5直接效应机制的双结构模型检验

按照波特的经典钻石模型理论,决定因子对产业竞争优势有直接作用,故用AMOS 17.0软件拟合5个决定因子对竞争优势的路径模型,结构模型如图2。

设定外因变量、内因变量内部测量误差项相关,以及部分外因变量之间测量误差项相关,发现重要性评价模型和现实表现评价模型整体拟合度都比较理想,亦符合基本拟合标准,但两个结构方程模型外因变量(5个决定因子)对竞争优势的路径系数都不显著,说明设计产业钻石模型各因子只能通过互补效应影响竞争优势,但它们本身不直接影响竞争优势,也没有证据表明它们能单独创造竞争优势,所以拒绝假设H3和H6。

4.结论和政策建议

无论是更符合期望的重要性程度评价模型,还是反映设计产业实际的现实表现模型,各因子之间均存在相互作用的显著的关系线,构成钻石体系,但前者的关系线更加显著。两类钻石模型都能解释产业竞争优势,但竞争优势来源于各因子的互补效应,且弱竞争力的现实设计产业钻石模型对产业竞争优势的解释力更强。两类模型各因子均不直接影响产业竞争优势,所以波特有关决定因子和外部因子的划分依据是不科学的,这是造成钻石模型理论后续修正和应用研究不一致的原因。

中国设计产业重要性程度评价和现实表现评价钻石模型中,生产要素仅设计师资源通过检验,其属于高级要素,按照波特竞争优势发展四阶段理论,设计产业不存在要素驱动阶段,另外设计产业对资金需求也不是很高,投资驱动也难以起作用,故只有创新驱动阶段才能有效推动设计产业发展,而中国目前还处于投资驱动阶段,这是现阶段中国设计产业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中国设计产业竞争优势来源于5个因子之间的系统协调,而非其中若干优势因子,这是中国中小城市设计产业缺乏比较优势的原因。中国各级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设计产业的发展,但政府作用仍是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弱势因子(见表2),说明政府存在错位和缺位,错位的表现在于各地政府投入大量资源建设园区,直接补贴设计机构和制造业;缺位的表现在于未建立高水准设计师培养机制,以及促进产业内分工和扶持相关配套产业。为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1)政府转变对设计产业单一直接输血职能。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而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效用不佳。当前各级政府投入大量资源,争相按照工业园区要素和投资驱动经验建设设计创意园区,违背设计产业创新驱动规律,不仅造成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也误导了设计产业创业者和设计创意园区管理者,建议政府在设计园区基础设施投入方面更多引入社会资金,淘汰缺乏特色和竞争力的设计机构,关闭部分或空壳化或名不符实以制造为主的园区。(2)政府设计促进政策应该主要着力在激励创新环境,促进创新驱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相关配套和服务产业的扶持——在设计产业尚未真正发展起来之时,相关配套和服务产业难以吸引社会资金,特别需要政府作为;其次是补助在岗工业设计师培训和促进人才交流,建立完善的设计师、特别是领军高端设计师培养机制;最后是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需加强知识产权的执法和维权,明确界定执法范围,简化执法程序,降低知识产权所有者维权成本,提高侵权者违法成本。(3)中国设计产业地区发展差异极大,各地设计产业促进政策需因地制宜,避免趋同。表2数据说明:因子间互补效应愈强(接近符合理想)的地区,规范行业竞争环境和企业设计管理(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最活跃,其次是提高设计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需求条件);因子间互补效应较弱(符合设计产业实际)的地区,刺激设计需求的数量和质量(需求条件)最活跃,其次是扶持相关配套和服务产业(相关及支持产业)。地方设计产业促进政策应顺应这一规律,以改善区域钻石模型各因子问互补效应。

猜你喜欢

结构方程钻石模型竞争优势
社区居民旅游公平感知与旅游参与、旅游收益的结构关系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竞争力探讨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技术标准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影响因素模型检验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
从钻石模型论我国快递行业升级转型
基于结构方程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相关性研究
基于钻石理论对区域竞争优势的开发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