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诺奖专家的建议

2016-12-29梁伯枢

国际人才交流 2016年3期
关键词:萨里德斯劳动力

文/梁伯枢

一个诺奖专家的建议

文/梁伯枢

皮萨里德斯近照,张新伟(vivi)摄影

2月5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专程从英国飞北京,前来参加李克强总理与外国专家的座谈会。作为座谈会第一个发言专家,他被安排坐在总理旁边,还在后来共进晚餐时与总理相邻而坐继续进行深入交流。

“我和总理聊了很多。他重视我的建议。”皮萨里德斯当面向总理就农业问题、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市场建设等提出了建议。回到宾馆,在接受本刊专访时,继续对年轻人就业创业、“互联网+”解决失业问题、引进外国人才等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对农业问题的建议

作为经济学家,皮萨里德斯对中国并不陌生,他曾经在香港工作过一段时间,多次来中国参加活动。他的妻子魏丽华是在香港长大的四川女子,早年留学美国,也是他了解中国的好帮手。他的儿子也娶了一个中国女子。

“总理和我主要探讨了农业的相关问题,比如如何提高农业的效率、如何增强城乡之间的流动性。”皮萨里德斯说。

“从发达国家的标准来看,中国农业生产率还比较低,农业所占劳动力比例在30%左右,仍处于高位。”他认为目前中国在农业领域存在两大问题:第一是农田地块较小,资本投入不足;第二是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相对较低,缺乏训练有素的劳动力。他向总理建议,应该通过扩大地块,更好地分配土地资源,通过农业机械化来提高农业整体的效率。

对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向国家领导人提供建言,对皮萨里德斯来说并不陌生。他现在仍是自己的国家塞浦路斯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该国国民经济委员会主席),直接向总统就国家经济相关问题提供建议或作专题汇报。尽管如此,这是他第一次与中国国家领导人面对面交流,当面建言献策。

“中国自1990年开始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业领域人力资源转移到工业及服务领域所支持的。”皮萨里德斯认为,现阶段中国经济转型,是以工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型,政府应该设法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领域,但是目前仍存在户籍、教育、住房等制约因素。基于以上思考,他一口气给总理提了三个对策:第一,进一步放宽户口制度,让农村的流动人口与城镇的职工享有同等的社会服务。第二,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新经济形势下对更多技能的要求;否则,这些流动人口无法获得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就会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割裂。第三,解决他们在城市的住房问题,政府应该采取必要的政策,包括提供保障性住房或者提供住房资金支持,这样有利于构建好的劳动力市场。

2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与外国专家座谈,图为李克强(右)正在听取皮萨里德斯(左)的发言(王泱摄影)

对劳动力市场的建议

“我的父亲是一个商人,他需要雇一些伙计。这些雇佣关系和其中的很多事情给我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后来我发现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这些劳动力市场的很多内在规律和奥妙,我真的很兴奋。”在一次采访中,皮萨里德斯说起受父亲影响,他从小时候便开始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兴趣。后来也正是因为在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等方面的研究成果,201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情况,尽管皮萨里德斯并没有像对欧盟那样进行过长久的研究,不过,他清楚目前中国大多数的就业机会都是由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所创造的。他向总理建议:中国劳动力应该向有潜力的民营企业倾斜,而不应该将民企放在相对国有企业不利的地位。比如说服务业,他认为,这个行业将产生大部分新的就业岗位。“服务领域大多数是私营性质的中小企业,如果管制过多就会减少技能较低者找到工作的机会,从而导致高失业率。”

“中国失业者,尤其是流动人口失业者,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家庭支持的。在新的城市经济环境下,这种做法是不可行的,应该发挥社会化支持作用,包括失业保险、低收入保险、养老金。”皮萨里德斯对总理建议说。在他看来,流动的劳动力、灵活的企业环境、政府支持下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体系三者组合,是构建未来劳动力市场的最佳途径。

对年轻人就业创业的建议

年轻人就业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希腊、西班牙25岁左右的年轻人有一半以上没有工作。在中国,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也非常之大。

“人们希望大学生一毕业就找到与所学知识对口的工作,然而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皮萨里德斯多次表示,他一点也不担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些年轻人需要花一点时间才能找到他们最适合的工作,他鼓励年轻大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多接受培训。

有人批评,中国高校教学与社会严重脱节。皮萨里德斯称自己并不十分了解中国教育的真实情况,同时也并不认同这种观点。“如果你学的是历史、文学、艺术、新闻,但是你毕业后从事了制鞋业,这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愿意一生都只了解有关鞋的知识吗?那样的话就太无趣了。”大学教育或学校教育目的在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国政府倡导年轻人去创业,有人担心,连工作经验都没有就去创业肯定要失败。对这个问题,皮萨里德斯的回答是:“根据概率论,创业有60%的可能性会失败,但是只要不留下创伤,年轻人承担这种风险并非坏事。”

在这方面,他认为美国要比欧洲好,甚至连中国也比欧洲要好。“在美国,年轻人乐于创业,建立新公司,希望最终成为像Facebook这样了不起的公司。一旦失败了,他们只是哈哈一笑:我努力做了,然而我失败了,接着再做别的。但是在欧洲,如果你一次尝试失败了,几乎相当于切断了其他的资金来源。这给你留下创伤。欧洲的创业环境并不好,欧洲年轻人经历的风险较少。”

皮萨里德斯接着介绍说,目前世界前20的创业公司,都是由小人物甚至大学一年级学生白手起家发展起来的,这其中只有1家创办者是欧洲人,而有4家是中国公司。“鼓励年轻人创业、承担风险,也可以说是个好主意。”

对“互联网+”解决失业的看法

一直以来,全球劳动力市场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有岗位空缺而找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求职者想工作却找不到合适的岗位。如果实现“互联网+”,这种现象是否就能够消除呢?皮萨里德斯称:“这正是我目前在开展的研究。”

总的来说,他认为,互联网对求聘双方的结合会起作用,但不会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因为互联网不可能像面对面那样,完完整整介绍清楚一个人或一份工作。

“如果有人需要经济专家,我对这份工作感兴趣,我该如何在网上描述我自己呢?我只能描述我获得的学位,曾经做过的工作,然后便会开始说那些人们常说的愚蠢词语:积极性高、工作努力……但是招聘机构又怎么知道我说的是真的呢?我也无法展现在工作中呈现出怎样的一种工作状态。所以,我认为互联网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同理,对工作岗位描述也是一样,尽管可以在网上发布很多文字,还可以附上图片,但是仍不能让求职者完全弄清楚这个岗位的全部含义。

对引进外国人才的建议

“英国为什么能够吸引你长久留在伦敦从事研究工作?”

“这个话题说来话长。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大学。我也有其他选择,比如美国哈佛大学,最终选择它是因为我想在欧洲生活。我完成学业以后,自己的国家塞浦路斯的政治情况非常不好,国家四分五裂。于是选择待在英国,希望看到塞浦路斯的政治状况能够有所好转,后来慢慢地就喜欢上在英国工作和研究。” 皮萨里德斯回忆说,“通常情况下,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国家,前两三年并不容易。头两三年我几乎是被迫留在英国,因为我自己国家的政治状况非常糟糕。有一段时间,我曾打算回塞浦路斯。后来我开始了一项关于欧洲劳动力市场的研究,范围涵盖整个欧盟。欧洲研究委员会为研究提供的资金支持非常慷慨。从此,我就留在英国,把时间花在欧洲研究委员会赞助的有关欧洲劳动力市场的研究上,直到现在,它已经成为了我目前的主要工作。”

归纳起来,皮萨里德斯之所以留在英国,主要出于以下考虑:一是自己国家不稳定,二是英国拥有国际一流的大学和研究平台,三是欧洲有充足的研究经费支持。

那么对于中国呢?中国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吸引皮萨里德斯这样的人才来华工作呢?

谈到吸引外国人才,皮萨里德斯认为全球人才存在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如果一个国家能让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做研究或课题,或者使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能在某个方面产生影响,那就能吸引到世界各国的研究者,包括像他或他认识的同行。

“充足而自由的研究时间是非常重要的,或者能感受到其他人真正重视自己的研究,而不是昙花一现,这些条件结合起来,就会吸引到外国人才。” 他笑着说,“我和总理进行交流的时候,他提到了一个当前经济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就会吸引到关注劳动力市场的专家,但是需要给专家时间来进行研究,比如说6个月等等,因为卓越的研究需要慢慢来。”(皮萨里德斯专访录音翻译整理刘畅)

猜你喜欢

萨里德斯劳动力
不能左转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用三个公式全面、完整地解决欧德斯猜想
萨里 切尔西新掌门
大红蝴蝶飞呀飞
萨里将为加公司建“地球日报”星座
新宠凶猛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浪漫鼠德斯佩罗:小老鼠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