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被遗落的两宋诗人——天顺本《大明一统志》所见《全宋诗》未著录作者考

2016-12-28李成晴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6年1期

李成晴



被遗落的两宋诗人——天顺本《大明一统志》所见《全宋诗》未著录作者考

李成晴

摘要:《大明一统志》的编纂始于永乐年间,至天顺五年编成,是今存最早的未散佚官修地理总志。书中保存了大量的两宋佚诗,而《全宋诗》及后续补编者并未检阅此书。就所存佚诗的文献价值来看,《大明一统志》实可与同时代纂成而流传至今的《永乐大典》残卷及《诗渊》抄本相媲美。经比勘考订,可从《一统志》中辑出《全宋诗》未著录诗人若吕凝之、李豸等36人,佚诗完整者23首,残句30句,以俟翌日《全宋诗》之再补。

关键词:《全宋诗》;《大明一统志》;未著录作者;佚诗

据钱仲联先生《全宋诗序》统计,《全宋诗》所著录的诗人“不下于九千人,倍四于《全唐诗》。”本书所列两宋诗人,其实是属于“诗人”含义的延展:即使只有一首或一句诗留存,也将其著录于全宋诗人目录之中。《全宋诗》问世以来,不断有学者对本书进行考订增补,其中不乏《全宋诗》未著录的作者。笔者近来研究《大明一统志》,自本书中辑出唐宋佚诗及残句颇多,其中可得《全宋诗》未著录作者就有36人,可见《大明一统志》文献价值之一斑。

《大明一统志》为明代官修地理总志,由李贤总纂。其中多引元以前诗文作参证,尤以“形胜”、“山川”等子目下所录为多。今天容易见到的传世版本有天顺五年(1461)司礼监原刻本、万历归仁斋杨氏刊本以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三种。三秦出版社于1990年曾据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天顺本影印,①李贤:《大明一统志》,影印明天顺五年(1461)刻本,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下引版本同。版式疏朗,颇便于研究参考。《大明一统志》祖本系根据代宗官修的《寰宇通志》,而《寰宇通志》的体例及文献来源又可追溯至《大元大一统志》。本书于“永乐中,命儒臣纂天下舆地书,至天顺五年(1461)乃成,赐名曰《大明一统志》”,②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卷3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2289页。由成书源流及年代来看,本书的辑佚价值及文献可信度不在《永乐大典》《诗渊》之下。通过诗文辑录及后续研究,可发现本书在辑佚方面的最大价值在于唐宋佚诗的大量存留,正如黄永年所说:“所收录的明代以及前代的诗文、碑刻等,还可供辑佚之用”。而恰恰《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宋诗》《全宋诗订补》在编纂时皆未参考此书,所以不免使人有遗珠之憾。

据初步查考,《大明一统志》所载的两宋佚诗,剔除《全宋诗订补》及诸家补遗据他种文献补遗者,仍可得276条完诗及佚句。下文拟依《大明一统志》的卷数为次第,就《大明一统志》所见的《全宋诗》未著录作者加以辑录并附考证,其中有同一作者佚诗不同卷者,则归并一处。删除可疑者不录之外,共得36人,可以据此增补两宋诗人队伍;同时辑得各人佚诗完整者23首,残句30句。

一、有宋元文献佐证者

上文已初加介绍,《大明一统志》系据前代典籍纂录统核而成。《一统志》于所引诗文,偶尔标其出处,如卷十六徽州府引《舆地纪胜》即是一例。③例如《大明一统志》卷十六徽州府“古迹·小桃源”:“《舆地纪胜》:‘在黟县’”云云。《大明一统志》卷16,第257页下。尽管时代绵远,文献多有散佚,《一统志》所载《全宋诗》未著录诗人及佚诗,仍有一部分有现存宋元文献的证据,其中以《舆地纪胜》为最重要。

《一统志》卷十四庐州府“祠庙·女娲庙”:“宋邵拱诗:‘八卦初成代结绳,补天当日更功深。’”①李贤:《大明一统志》卷14,第223页上。本诗最早见于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五“古迹”,亦收邵拱此二句。《一统志》当是据《舆地纪胜》编入。又如《一统志》卷五三建昌府“山川·红泉”:“宋李秠诗:‘一派寒泉下翠峦,彩虹飞出乱云端。红流传是灵砂液,深处应藏九转丹。’”②李贤:《大明一统志》卷53,第834页下。本诗最早见于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五“红泉”条,谓“知县李秠题诗”云云。③王象之:《舆地纪胜》卷35,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505页。下引版本同。李秠,临邛人,元丰中为南城令,事迹散见于《续资治通鉴长编》《舆地纪胜》《江西通志》等典籍。同样的例证还有张演、张成大、杨甲、廖演四人。

《一统志》卷七十夔州府“山川·包泉”:“宋元符间太守方泽为铭,以其品与无锡县惠山泉相上下。转运张演诗:‘更挹岩泉分茗椀,旧游仿佛记孤山。’”④李贤:《大明一统志》卷70,第1090页上。按本诗首见于王象之《舆地纪胜》,其书卷一七七“景物上·包泉”曰:“在西山,元符间大守方泽为铭,以其品与无锡惠山泉相上下。漕张公演诗”云云,⑤王象之:《舆地纪胜》卷35,第4595页。两条比较,可知《舆地纪胜》为《大明一统志》所本。《一统志》卷七八漳州府“山川·西湖”:“宋张成大诗:‘水绕漳城湖已平,向来有记出公卿。白袍不倦三冬学,锦绶行看驷马荣。’”⑥李贤:《大明一统志》卷78,第1201页上。本诗首见于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三一,⑦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31,第3779页。据典籍所载,张成大曾守温州,绍兴间为漳州府郡守(明陈道《(弘治)八闽通志》卷十三)。

《一统志》卷七九韶州府“宫室·清淑堂”:“杨甲诗:‘但愿清淑气,彻尽海岭隅。’”⑧李贤:《大明一统志》卷79,第1220页上。此二句首见于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〇“清淑堂”条,⑨王象之:《舆地纪胜》卷90,第2893页。《一统志》当是据《舆地纪胜》迻录。杨甲之诗,宋陈思《两宋名贤小集》卷三七四收其《棣华馆小集》一卷,《全宋诗》漏收。“但愿清淑气”二句不见于《棣华馆小集》之中。《一统志》卷八一肇庆府“宫室·澄映堂”:“宋廖演建,有诗曰:‘北顾溪山入望中,一泓清澈动冲融。登临孰谓观为政,食息何妨退自公。身处冰壶聊自若,气吞云梦始知雄。十仙风月还如旧,禆赞年来愧罔功。’”⑩李贤:《大明一统志》卷81,第1241页上。本诗首见于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九七“广东南路”,⑪王象之:《舆地纪胜》卷97,第3047页。《舆地纪胜》卷一一九钦州“碑记·宁越郡志”下谓:“庆元改元,郡守林会序,又签判廖演序。”⑫王象之:《舆地纪胜》卷119,第3480页。则廖演尝为钦州通判。

当然,也有《一统志》节引《舆地纪胜》的情况。此种类型,我们可以捋着《一统志》的线索,将保存在《舆地纪胜》中的完诗辑出来。刘知玉一人便是这种情况。《一统志》卷七四福州府“山川·雪峰山”:“宋刘知玉诗:‘名山第一雪峰山,六月山头雪尚寒。’”⑬李贤:《大明一统志》卷74,1147上。按本诗全诗见于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二八“景物上·雪峰”:“刘知玉诗云:‘名山第一雪峰山,六月山头雪尚寒。银色光中藏世界,瑶林深处种琅玕。’”⑭王象之:《舆地纪胜》卷35,第4595页。《一统志》当是据《舆地纪胜》节引。

另一种情况,是《一统志》存有《全宋诗》未著录诗人佚诗之全,而《舆地纪胜》只引其中数句,据此可知《一统志》乃据《舆地纪胜》之外的文献。然而《舆地纪胜》的记载,却仍能为《一统志》提供佐证,证明其所收佚诗确为宋人所作。例如《一统志》卷五六吉安府“宫室·青原台”:“宋刘僴诗:‘春台百尺枕芜城,杰槛层轩入紫清。坐啸风台生画栋,剧谈河汉泻朱甍。山围兰若青螺远,江带苹洲白练横。挂席会凌南斗去,羽人辽海看骑鲸。’”①李贤:《大明一统志》卷56,第862页上。本诗“山围兰若青螺远,江带苹洲白练横”二句见于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三一“诗”类,署作“刘僴《青原台》”。今全诗赖《一统志》得以保存,颇为珍贵。

以上是《舆地纪胜》的载存证据,此书之外,宋祝穆《方舆胜览》以及宋程遇孙《成都文类》亦存二例。

《一统志》卷四四处州府“宫室·烟雨楼”:“(宋)钱竽诗:‘人在神仙碧玉壶,楼高壮丽壁成隅。风云出没有时有,烟雨空蒙无日无。’”②李贤:《大明一统志》卷44,第732页下。同卷“宫室·少微阁”:“(宋)钱竽诗:‘少微阁映少微星,点点云间分外明。雨过晓来添练水,好山晴后见莲城。’”③李贤:《大明一统志》卷44,第732页下。按清厉鹗《宋诗纪事》卷五四“钱竽小传”曰:“竽字仲韶,端礼侄,干道间直秘阁,出守处州。”④厉鹗:《宋诗纪事》卷5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1374页。《烟雨楼》一首,宋祝穆《方舆胜览》卷九亦引作钱仲韶诗。⑤祝穆:《方舆胜览》卷9,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95页。《少微阁》一首,厉鹗《宋诗纪事》卷五四已著录,⑥厉鹗:《宋诗纪事》卷54,第1374页。不知因何《全宋诗》漏收。

另一条,有关南宋儒家学者吕凝之。《一统志》卷三五巩昌府“宫室·得要亭”:“吕凝之诗:‘人在江山窟里居,江山虽好不关渠。使君独具登楼眼,亭上江山画不如。’”⑦李贤:《大明一统志》卷35,影印本无此条,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同卷“宫室·坐啸堂”:“吕凝之诗:‘使君坐啸无余事,杨柳阴平放早衙。’”⑧李贤:《大明一统志》卷35,影印本无此条,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按吕凝之当与吕宜之同族,《全宋诗》卷二〇七二收录吕宜之《梅林分韵得诗字》、《题文州安静堂》二首。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七八有其小传,生平另可见于《玉海》、《宋会要辑稿》等典籍。宋程遇孙《成都文类》卷十一尚载有吕凝之《默林分韵得花字》一首,冯时行亦有《得梅字》,与上引吕宜之《梅林分韵得诗字》当为同时而作。今《梅林分韵得花字》亦不见于《全宋诗》,诸补遗之作亦无,乃附录于此:“出郭岂惮远,满城无此花。新枝开玉雪,老树卧龙蛇。临水互葱蒨,傍篱忽横斜。诗声写奇怪,画本出槎牙。老子晋彭泽,诸公贾长沙。不寻龙李盟,来嗅霜露华。杖屦穿苑舍,壶觞倩酒家。饥飡香馥郁,醉藉影参差。月白雁成字,江清鱼可叉。风流一时胜,野意十倍加。只恐天上去,迹陈锦江涯。归来马蹄疾,惊飞满林鸦。”⑨程遇孙:《成都文类》卷11,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29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412页上。

在对《全宋诗》未著录诗人佚诗进行考源时,可以发现,正统道藏中的元代道家文献也能提供参证。《一统志》卷七八漳州府“仙释·刘希岳”:“又诗云:‘夹脊双关至顶门,修行径路此为根。’”⑩李贤:《大明一统志》卷78,第1205页上。按元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五十《刘希岳传》曰:“刘希岳,字秀峰,漳州人也。少业儒,三以进士举于乡,宋太宗端拱中乃去为道士,居西都老子观中。六十四岁始遇异人得道,因号朗然子。尝自言‘辛勤未逾十年,人惊不老;岁月俄经一纪,自觉如新。’亦有诗云:‘夹脊双关至顶门,修行径路此为根。’一日辞去,其众曰:‘汝老矣,尚何之耶?’秀峰不答,沐浴更衣室中,陈席而卧。斯须其卧内有声,飞出一金蝉,遂失秀峰所在。尝著诗三十余篇,行于世。”⑪《传》中亦引二句,可为《一统志》之佐证。

二、可据他种文献补足佚诗者

第一节已经就宋元文献可以提供参证的例

⑪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50,明正统道藏本。子进行了讨论,从中我们可以注意到,《一统志》所录佚诗不完整时,往往可以借助他种文献加以补足。除第一节所举之外,本节可举《宋诗纪事》、《(万历)雷州府志》二例。

《一统志》卷五七袁州府“陵墓·郑谷墓”:“宋陈侁诗:‘榛芜四尺土,风雅三百篇。’”①李贤:《大明一统志》卷57,第882页下。按侁皇佑间任袁州通判,本诗厉鹗《宋诗纪事》卷十九已经据《袁州府志》收录,题作《题郑都官坟祠》:“公没岁已远,公名人竞传。榛芜四尺土,风雅三百篇。世未泯斯道,天实生我贤。筑宫古原上,一奠一凄然。”②厉鹗:《宋诗纪事》卷19,第484页。《全宋诗》在纂辑时曾参考《宋诗纪事》,惜漏此首。

《一统志》卷八二雷州府“宫室·楚阔楼”:“宋袁潭诗:‘雉堞据形胜,高楼思无穷。檐楹朝紫极,鼔角迎薫风。’”③李贤:《大明一统志》卷82,第1255页上。按本诗全诗见于明欧阳保《(万历)雷州府志》卷二一“楚阔楼”条:“袁潭诗:雉堞据形胜,高楼思无穷。檐楹朝紫极,鼓角起熏风。烟雨歌诗里,海山爼豆中。十年羁旅恨,挥泪送归鸿。”④欧阳保《(万历)雷州府志》卷21,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第455页。袁潭事迹略见于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三一、三五,袁潭尝为宣教郎,后坐与李邺同谋投拜,又擅杀两浙提点刑狱王翿,乃除名韶州编管。今其佚诗见于《一统志》雷州府卷及《(万历)雷州府志》,地理正合。

三、佚诗唯载《一统志》而作者生平可考者

(一)以上二节就佚诗的文献来源而分,皆是有宋元明清文献可以佐证之例。《一统志》中还有一部分《全宋诗》未著录的诗人,其佚诗唯见于《一统志》这一个文献来源,和抄本《诗渊》的情况类似。至于诸诗作者,则又分生平可以考证及不可考二类,本节先就作者生平可考者加以整理。

《一统志》所载佚诗作者所出现的府县卷数,往往与其生平履历相吻合。这样就比较容易确认作者有作此诗的时地背景,例如傅崧之、王槩、仰忻、苏起、吕由诚、李垕、陈民先七人皆是此类。

《一统志》卷四一严州府“山川·金姑峰”:“宋傅崧之诗:‘云泉落涧鸣秋杼,月镜悬崖理晓容。’”⑤李贤:《大明一统志》卷41,第704页下。按《浙江通志》卷一二九“选举”于“咸淳四年戊辰陈文龙榜”下有“傅崧之”,注曰:“寿昌人,平江观察推官。”同书卷一七七有《傅崧之传》曰:“《严陵志》:‘字宗山,寿昌人,刻志好学,通诗书戴礼。弱冠以两经领乡荐,乡人尊之,称平斋先生。咸淳四年与子明龙同登进士第,而崧之为榜眼,授庆元观察推官,以内艰不赴,服阕。丞相马廷鸾言于朝,调平江观察推官,以勤政卒。”⑥嵇曾筠等:《浙江通志》卷177,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23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623页上。金姑峰即在浙江寿昌,与傅崧之乡邑相合。

《一统志》卷四二金华府“山川·西岘峰”:“宋王槩诗:‘昔日龙山有胜游,也携浊酒岘峰头。欢逢重见黄花好,醉插都忘白发羞。戴令固嫌无惠爱,陶潜应笑未归休。登高此地成狂赋,裁谢当年沈隐侯。’”⑦李贤:《大明一统志》卷42,第713页上。按王槩尝为宣教郎、熙宁中任东阳县令,事迹散见嘉定《镇江志》、嘉泰《吴兴志》《补注东坡编年诗》《方舆胜览》等。

《一统志》卷四八温州府“山川·南湖”:“宋仰忻诗:‘酒旗翻野色,渔棹弄秋光。’”⑧李贤:《大明一统志》卷48,第775页上。按本诗全诗见于《宋诗纪事》,房日晰、房向莉《〈全宋诗〉补遗》已经据以辑补。⑨房日晰、房向莉:《〈全宋诗〉补遗》,中华传统文化与新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1年版。考孙诒让《温州经籍志》卷十九“仰氏炘《永嘉百题诗集》”条曰:“仰八行《永嘉百题诗集》,原书久佚,惟赵谏《东瓯续集》二载有《南湖》诗云:‘酒旗翻野色,渔棹弄秋光。百里荷花境,曾图入帝乡。’盖百题之一也。”⑩孙诒让:《温州经籍志》卷19,续修四库全书,第91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430页。

《一统志》卷四八温州府“宫室·鳌山阁”:“宋郡守苏起诗:‘从来海上足名山,圆峤方壶指顾间。赖有此轩相映带,尽收佳景入人寰。’”①李贤:《大明一统志》卷48,第776页上。按《一统志》所谓苏起为温州郡守真实不虚,刘安上有《贺温守苏起再任》一文,(《刘给练文集》卷四)亦可佐证。

《一统志》卷四八温州府“宫室·清心堂”:“宋守吕由诚诗:‘夜榻卧看池上月,晓窗吟听竹间风。此心所得无多事,要在灵源一点通。’”②李贤:《大明一统志》卷48,第776页上。按吕由诚,字子明,乃御史中丞吕诲之子,事迹具《宋史》卷四四八本传,传中谓其“通判成都府,知雅、嘉、温、绵四州,复知嘉州,皆有治绩。”③脱脱等:《宋史》卷448,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3204页。可与《一统志》谓其为温州府“宋守”相印证。

《一统志》卷七二泸州“祠庙·吕光庙”:“李垕诗:‘西凉宫阙化灰烬,一时北观今何许。’”④李贤:《大明一统志》卷72,第1120页下。按李垕字仲信,四川眉州人,乃李焘次子。

《一统志》卷七四福州府“山川·紫微岩”:“宋陈民先诗:‘碧落已骖丹凤驾,红尘空认紫微岩。’”⑤李贤:《大明一统志》卷74,1147下。按陈民先福州人,乃元丰八年(1085)进士,(明陈道《(弘治)八闽通志》卷四九)宋陆佃有《答陈民先都曹书》(《陶山集》卷十二)。

(二)《一统志》所载《全宋诗》未著录诗人大抵为不太知名者,不然的话,《全宋诗》9000余人的作者队伍,是很难漏下小有名气的诗人的。《一统志》中另有一部分作者,其生平资料虽与作诗背景无关,然零星的记载,也有助于了解其行迹,本文共辑得刘大中、栾继宗、孙珪、李豸、张虚白、冯当时、吕游问、桂骧、宋绂9人。

《一统志》卷四四处州府“山川·石僧山”:“宋刘大中诗:‘云作袈裟石作身,岩前独立几经春。有人问我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⑥李贤:《大明一统志》卷44,第729页上。按刘大中字立道,仪征人,淳熙四年(1177)为起居舍人,绍兴元年(1131)为礼部员外郎,历任秘书丞、礼部尚书等,《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多载其事迹。

《一统志》卷四四处州府“宫室·见山楼”:“(宋)栾继宗诗:‘凭栏一望三百里,顿豁病眸如酒醒。浮云不动暮天阔,秀色入户群山青。’”⑦李贤:《大明一统志》卷44,第732页下。按栾继宗尝为朝奉郎建昌军通判,将知成州,以贪酷之名罢,事迹两见于《宋会要辑稿》职官卷。

《一统志》卷五九汉阳府“宫室·白云楼”:“宋孙珪诗:‘樵歌南习巴巫远,客棹西归沔水分。乘暇登临终不厌,两州鸣角任相闻。’”⑧李贤:《大明一统志》卷59,第911页下。按本诗又见于天一阁藏明朱衣《(嘉靖)汉阳府志》卷三“白云楼”条,其书晚出,当即据《大明一统志》迻录。

《一统志》卷六〇襄阳府“宫室·呼鹰台”:“李豸诗:‘呼鹰复何用,卧龙独不顾。’”⑨李贤:《大明一统志》卷60,第918页上。按李豸字方叔,与苏辙等有交游,苏辙尝赠《次韵李豸秀才来别子瞻仍谢惠马》二首。

《一统志》卷六四常德府“山川·崔婆井”:“宋张虚白举进士不利,辟谷南游至此,崔婆尝饮以醇酒。后虚白仙去,郡人余安遇虚白于扬州,因寄崔婆诗曰:‘武陵溪畔崔婆酒,天上应无地下有。南来道士饮一斗,醉卧白云深洞口。’”⑩李贤:《大明一统志》卷64,第996页下。按张虚白邓州南阳人,举进士不第,乃为道士,重合元年敕封通玄冲妙先生,事迹具《宋史纪事本末》《宋史新编》《大明一统志》等典籍。

《一统志》卷六七成都府“山川·蟠龙山”:“宋冯时诗:‘一别蟠龙又十年,水光山色两依然。功名未立羞重到,抚剑长歌夜不眠。’”⑪李贤:《大明一统志》卷67,第1037页上。雍正《四川通志》卷二三亦引此诗,署名作“冯当时”。⑫黄廷桂:《(雍正)四川通志》卷23,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60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327页下。按冯时当作冯当时,黄庭坚尝作《与冯当时书》。宋高晦叟《珍席放谈》卷下谓:“冯当时为举子时,卷中《咏温泉》云:‘他如冰雪尔如汤,他学安流尔沸扬。人事如今贵和合,莫将寒暑苦参商。’平生多可少怪,于物无忤志,见于此篇矣。”①高晦叟:《珍席放谈》卷下,清函海本。此条所录诗《全宋诗》亦未收,可予辑补。

《一统志》卷六八保宁府“宫室·望鹤亭”:“宋吕游问诗:‘九转丹成人去后,千年树老鹤归迟。’”②李贤:《大明一统志》卷68,第1059页下。按吕游问尝任湖北京西总领兼措置屯田,右朝请大夫,知嘉州,事迹多见于《续资治通鉴》及《宋会要辑稿》。

《一统志》卷六九叙州府“人物·桂骧”:“富顺人,绍兴中知监事,政平讼省,有诗云:‘俗似华胥与拙宜,官居祗似在家时。出从州县供粗使,并遣湖山作住持。吏散庭空无一事,云来雨过只催诗。”③李贤:《大明一统志》卷69,第1075页下。按桂骧事迹略见本条。

《一统志》卷七二邛州“宫室·白鹤台”:“宋宋绂诗:‘不知白鹤几回来,山下空存白鹤台。’”④李贤:《大明一统志》卷72,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天顺本无此条。按宋岳珂《桯史》卷十“大散论赏书”条曰:“绍兴壬午春,南北既交兵……时总军赋仲之幕属曰宋绂,尝登门焉,以书抵之曰”云云,⑤岳珂:《桯史》卷10,四部丛刊续编影元本。则宋绂生当南渡之际。

四、佚诗唯载《一统志》而作者生平无考者

《全宋诗》所收录的9000余名作者,并非皆有行止可考,第71、72册有很大一部分诗人是无法考知其籍贯及所处时代的。《一统志》另有一部分宋代诗人,著录时唯作宋某某,其他典籍皆不见记载,因录于文末,以待新材料的发现,计有王余、汪佖、季宗达、游孟博、王之瑞、刘彭老6人。

《一统志》卷二四青州府“山川·孝妇河”:“源出益都县西颜神镇南三里,昔有妇颜文姜,事姑至孝,常踰历山险,汲新泉以供姑嗜。一旦泉涌于室,遂流成河。宋进士王余诗:‘好将此穴无穷水,洗尽人间不孝心。’”⑥李贤:《大明一统志》卷24,第402页上。

《一统志》卷四三衢州府“山川·縠溪”:“宋汪佖诗:‘波纹端与縠纹同,正倚阑干想象中。更被轻舠横截去,斜阳染出半江红。’”⑦李贤:《大明一统志》卷43,第724页上。按宋有汪泌,曾于熙宁七年通判台州,《全宋诗》卷三九四辑录汪泌《题共乐堂》诗一首。⑧《全宋诗》卷394,第7册,第4847页。不知《一统志》讹“汪泌”作“汪佖”,抑或确有汪佖其人。

《一统志》卷四八温州府“宫室·观潮阁”:“季宗达诗:‘天接海门群岫远,云飞渡口片帆轻。’”⑨李贤:《大明一统志》卷48,第776页上。

《一统志》卷四九南昌府“宫室·钓台”:“游孟博诗:‘明月半湾双井碧,清风千古一丝轻。’”⑩李贤:《大明一统志》卷49,第788页下。

《一统志》卷五九武昌府“山川·白鹿矶”:“宋王之瑞诗:‘当日休师白鹿矶,安身髙处遽忘危。若能早作赤城隐,成败后来谁得知。’”⑪李贤:《大明一统志》卷59,第901页下。

《一统志》卷六六郴州府“宫室·读书堂”:“桂阳守刘彭老有诗云:‘湖光渺渺浸朝霞,十里中存旧相家。’”⑫李贤:《大明一统志》卷66,第1025页下。

【责任编辑郑慧霞】

作者简介:李成晴,清华大学中文系暨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与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