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6-12-23陈莉荣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24期
关键词:自主阅读激发兴趣

陈莉荣

摘 要 阅读是促进思想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开拓视野乃至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自主阅读 激发兴趣 个性选择 增强信心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4-0121-01

小学时期是儿童思想发展、综合水平逐步提高的基础时期,阅读是促进思想发展,提高综合能力、开拓视野乃至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去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加强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能事半功倍。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仅靠课堂是不够的,需要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读书积累的多了,理解能力就增强了。我们要尽量多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起到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积极作用。

1.创设情境激励自主阅读。情境教育深入人心,能够有效唤起学生的阅读欲望,点燃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从而使阅读效果显著。在阅读前恰当使用图片、音乐等这些具体可感的东西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在教学《平分生命》一课时,课前我利用音频播放了《爱的奉献》歌曲,学生们顿时热情高涨,在自主阅读时特别投入,而且能够带着自己的情感与文本对话,感悟文章内涵,从而使阅读效果更显著。

2.个性选择倡导自主阅读。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课内、课外这两方面入手,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课外读物,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爱好,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虽然是自主选择,但并不是完全放手,要关注学生的选择,引导他们读好书,读适合自己年龄和身心发展的书籍。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进行对话、交流,以引起共鸣,产生自己独特的感悟,从而达到自主阅读的目的。

二、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培养自主阅读能力

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是保证学生能够坚持自主阅读的必要条件,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信心,才能坚持到最后,达到预期效果。阅读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自主阅读是把自己当成阅读活动的主人,掌握阅读主动权,从而积极、主动且创造性地进行阅读。其要义是阅读主体对阅读客体主动探索、不断创新,从而不断发现客体新质、不断改进已有认识和经验,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地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学生阅读的信心,启迪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主动、创造性的认识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1.在评比中树立信心。开展各种读书评比活动树立学生自主阅读的信心。我在班级设立了图书角,除了班级原有的书籍和在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籍之外,还动员学生把自己的好书带到班级,大家互相借阅,定期进行评比“读书博士、优秀读后感、积累冠军”等,在评比中注重不爱读书的学生的进步情况,予以表扬和鼓励,用团体的力量带动个体,用积极的力量带动消极个体的进步。

2.质疑解疑增强信心。自主阅读不是让学生随便读书,而是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读书、质疑、讨论、回答,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从设置疑问开始,先激发学生产生疑问,再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解决问题,这样阅读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苦糖》一课时,出示课题后我问学生有什么疑问,学生纷纷举手质疑“糖是甜的,为什么叫苦糖呢?”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自主阅读课文,再由老师课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得出答案。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增强了自主阅读的信心。

总之,自主阅读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生涯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愉快阅读,从而达到培养自主阅读能力的目的。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自主阅读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研究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