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提高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思考

2016-12-21尹萌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运动训练反馈

尹萌

【摘要】本文从运动训练理论的建立、运动训练的方法应用、运动技术的创新、运动训练的控制、“大负荷”运动训练、心理训练和心理调控、“大负荷”运动训练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如何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运动训练;“大负荷”;反馈

在欧美这样工业发达的国家,现代竞技体育在19世纪末就得到了发展,后来,在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亚、非、拉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快速,促进了竞技体育的快速广泛开展。体育是一项影响重大的社会活动,而竞技体育正是其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内容,“更高、更快、更强”是竞技体育一直以来的追求,很多人以此为其奋斗终身的目标。而这一目标实现情况的根本体现就是运动成绩,要想促进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就必须要切实的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运动训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出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回顾其发展的百余年进程,无数的体育工作者艰苦奋斗,最终形成了一整套的运动训练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并切实的运用到了运动员的训练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先进的、科学的训练理论为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指导

运动训练实际上是一种科学的教育过程,需要有教练员的指导,并且要求运动员积极的参与其中,其目的就是为了促进运动员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或保持。运动训练是一种运动实践活动,作为唯一的标准对运动训练理论进行检验。同时,运动训练理论也应该成为其发展的指导,训练理论如果过于落后,会对运动训练的发展起到消极的影响,对运动成绩的提高起到阻碍的作用;而如果运动训练的理论是先进科学的,而会很好的促进运动训练的发展,创造出更为优异的运动成绩。

项群理论是田麦久先生和他的同事于1980年提出的,它项群训练的基本规律进行了揭示,有效的促进了运动训练理论科学化程度的提升。它的提出和建立,很好的连接了一般训练理论和专项训练理论,它不单单对一般训练理论进行了延伸,还很好的为专向训练理论进行了拓展;同时它的提出和建立,还促进了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加强,使其抽象出来的理论能够对同项群项目训练实践的内在规律做到更为准确的反映,并且对于训练实践的指导也更为便利了。

在移植、创新和发展运动训练方法的过程中,项群训练理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无论哪一个竞技运动项目在发展中都是与外界密切联系,不断交流的,不可能被完全封闭起来。在交流中它能够对与自身相适应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进行有益的吸收。同时,它也会将自身科学合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向别的项目进行传输,这样双方就可以互相学习得到共同发展。例如:举重、健美和投掷、跳跃等都属于体能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因此训练过程中很多力量训练方法在这些运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样高原训练是用于体能类耐力性项群的一种训练方法,现在足球训练中也以此来对运动员的体能进行锻炼。

归根结底,在运动训练理论体系中建立的一些新层次理论,丰富发展了运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其体系得以完善,对运动训练实践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有效的训练控制为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提供基本保障

在训练实践活动中有目的、有方向的对进行中的训练实践活动进行指挥、掌握和调节即为训练控制,它是促进训练科学化水平得以提高的基本保证。训练计划的制定和有效的反馈调节是有效的控制实施的两种有效途径。

1、科学的训练计划

为了切实保障运动训练过程有效控制的切实实施,其重要前提是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预先确立目标的实现和训练过程的实施是科学的训练计划需紧紧围绕的两个问题。以时间长短为划分依据,训练计划有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阶段训练计划、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等几种。对于长时间的系统训练主要是多年训练计划和年度训练计划,它们属于战略性的计划,具有全局意义,没有过于详尽的框架式内容,能够保证实施的稳定进行;而实施训练的具体计划就是周训练计划和课训练计划了,它们容易受到来自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训练实施过程中会有较多的变化。因此,这实际的训练中,教练员应将多年或年度的训练计划作为指导思想,指导每周或每课时训练计划的实施。

2、有效的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最基本的有效控制运动训练的方法。调整、纠正和改正控制过程中的错误即是反馈。针对运动训练做反馈调节,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教练员要在训练安排以前对运动员的现实状况做到全面的了解,发现其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距,并针对产生这一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这就是所谓的诊断工作。其次就诊断结果要求训练员做出运动训练计划,使科学性、针对性及实效性在运动训练中做到充分的体现;然后,针对运动员在进行训练之后竞技能力的变化情况,教练员要再次的进行诊断,诊断结果不单单是对训练安排的结果进行检验,还能提供可靠的依据以更好的安排下次训练。当我们对训练安排的调节很多的借助诊断来实现之后,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训练结果进行控制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完整的对诊断结果与训练安排进行了记录,就能很便利的发现并总结出一些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借此对运动训练进行指导,能够对运动训练实现有效的控制。如果对于运动员的特点和相关的科学理论教练员能够做到掌握,能够很好的应对诊断什么,怎么诊断,训练什么,怎么训练等问题,那么对于运动训练的进程他就能做到有效的控制及驾驭,进而能有效的促进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3、在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过程中适时的心理训练和心理调控是重要的环节

运动赛场上的竞争绝不单单是运动员体能、战士及技术的竞争,在其心理能量上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竞争。当今社会开放程度很高,训练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快速的传播,训练中的秘密很难得以保证,因此,在技术、战术和体能方面,高水平的运动员往往不相上下,而比赛胜负的决定性因素往往会是运动员的心理水平。临场心理状态的好坏决定其比赛的胜负。当前运动训练的综合化水平在不断的提升着,伴随这一变化,在运动训练中心理训练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现在针对心里训练,运动心理学家已经研究开发出了一系列简单而有效的训练方法,例如放松训练法、意志品质训练法、自我暗示法及模拟训练法等等。这些方法一定能在运动技能的提高和优异成绩的创造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4、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关键是开展“大负荷”运动训练

“大负荷”也就是在运动员能够承受范围内最大极限的负荷,绝非是超过运动员能力的最大极限负荷。在实际的运动训练过程中,渐进性、应激性及极限性等特征都要在负荷的实施进行体现。如此才能推动“大负荷”训练的有效实施。因此,为了促进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运动负荷就不能始终保持不变,要对其进行不断的提高,要对机体原有的负荷适应性及形成的平稳状态进行不断的打破,形成新的负荷水平。然后,要保持这样的水平稳定一定阶段,之后再对负荷进行增加,这样循环下去才能更好的促进运动成绩得以不断的提高。同时,伴随“大负荷”训练一起一定要有科学的恢复方法。单纯的负荷而不进行恢复会造成运动员机体能量物质的消耗,最终导致运动员机能不断的下降。因此,在现代运动训练的实际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对负荷与恢复协同效应的重视,以此促使运动训练不断向科学化发展。马俊仁是著名的田径教练,他就一直坚持这一原则。经过他的训练培养,辽宁中长跑队队员们承受的负荷在不断的提升,已多次打破世界纪录,荣获多项世界冠军,为中国的体育运动创造了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运动训练反馈
浅谈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浅议
多媒体时代的受众反馈
对“未来教室”的初步探索
运动处方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运动训练中教练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浅谈田径短跑项目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方法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本体感觉的研究进展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