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

2016-12-21黄薇娜

青春岁月 2016年20期
关键词:保护现状问题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

【摘要】本文概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及保护意义,介绍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分析探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一些问题,并积累相关经验。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问题研究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无数辉煌的文明。先民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蜿蜒万里的长城、精美绝伦的故宫、威武雄壮的秦始皇兵马俑等这些具有实物形态的建筑群和艺术品无不让后人惊叹与自豪。相对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物质文化遗产,还存在着那些流传于民间,以民风民俗、表演技艺、口头文学、民间传说等形式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相比,它们是活着的历史,是流淌着的民族精神血脉,也是打在每个人身上的民族烙印。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及保护意义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涵盖5个方面的项目: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资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漫长的农耕文化历史,以及56个民族多元化的文化生态,造就了中华民族民间艺术资源非常丰富。在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传统文化,不仅具有文化意义,更具有战略发展意义。然而,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面对大众文化、通俗文化的泛滥,传统文化受到了空前的冲击。每天都有一些传统文化消失,这意味着一个民族、一段历史、一种文明形态就此消失。如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们必须严肃对待的重要课题。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1、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质遗产和文化遗产遭到战争浩劫的摧毁,战后人们面对战争带来的毁灭和破坏,逐渐萌生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意识。经过多年的探索和长期的实践,世界各国在抢救和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摸索出许多新的方法。

2、法国创立“文化遗产日”推动欧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文化遗产日”是法国人首创,每年9月第三个周末,所有公立博物馆向民众免费开放。私立博物馆门票减价,它们可以得到税收优惠。“文化遗产日”的前几天,法国文化部和各省的文化机构都会向公众推荐参观名录。“文化遗产日”当天人们扶老携幼,举家出动去参观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极大的增强了法国民众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目前,法国有1.8万多个文化协会保护和展示历史文化遗产。全法国划定了91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历史文化遗产达4万多处。

受法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的影响,欧洲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也蓬勃地开展起来。1991年,欧洲理事会确立了“欧洲文化遗产日”,1999年9月,欧洲委员会推出了主题为“欧洲,共同的遗产”的大规模宣传活动。目前,40多个欧洲国家每年都在9月的第三个周末举办“文化遗产日”活动。

3、意大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作为希腊文化重地、罗马文明的中心、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保存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数不胜数。目前意大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有37处之多。从1997年开始,意大利政府在每年5月的最后一周举行“文化与遗产周”活动,意大利境内的所有博物馆、画廊、古迹等全部免费对公众开放,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举办数百项与文化、历史有关的活动,帮助年轻人增加了历史知识,培养了艺术修养,也大大地促进了意大利的乡村生态旅游、美食文化旅游。

4、日本引入保护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录制度

日本从1897年制定《古社寺保护法》算起,很长一段时间日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一直是采用指定制度。这种制度主要是由政府和专家进行的保护制度,是一种局限于某一时代某一风格的“少数精品主义”和重点保护政策。20世纪80年代,日本实施了由国家组织的“民俗资料紧急调查”、“民俗文化分布调查”、“民谣紧急调查”等行动。到了1996年,日本国会通过了《文化财保护法》,主要引入了欧美等国保护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登录制度。这种制度是将文化遗产和为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注册、登记、通过登录认定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确定它们的历史文化价值,用法律法规的条例加以约束,通过大众媒体公布,进行舆论宣传,提高大众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现在登录制度已是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保护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也是采用登录制度。

5、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文化传统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我们文化认同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珍重和关注。最近十年,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府加大了宣传力度,使得从学者到普通民众,都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产生极大的热情,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2000年,我国开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的昆曲名列第一位。目前我国昆曲、古琴艺术等有26个项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还有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三项被列入联合国亟待抢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8月25日,文化部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颁证仪式,向参与申报工作的95个单位颁发证书,再一次表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常重视。

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仍处于一个初级阶段,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缺乏法律依据。现有文物保护法只是将有形文化遗产列入保护范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权威的说明和科学的界定,未能列入该法的保护之下。虽然有些地方出台了地方性的法规,但仍不能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

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领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重视和价值认知,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脱节。我国高等院校中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学科极度缺乏,不能培养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的专业人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一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文化遗产”被“文物”取代,“文物”保护被等同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二是忽视、轻视民间文化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亡是客观必然,因此无需保护;四是认为国家财力有限,等经济高度发达后,再进行保护;以上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

各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还缺乏严格的制度要求、保护标准和目标管理,缺乏考核、监督机制;传统的征集、收藏手段难以实现规范、安全、快速的信息交流;调查、记录、建档、展示等工作相对薄落。

三、结束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人类智慧与创造力,是人类知识文化的组成部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维护我国文化多样性,增进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细致分析与探讨解决方案,以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作者简介】

黄薇娜(1978—),女,江西瑞金人,硕士学位,南昌市图书馆馆员,主要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保护现状问题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
阳光体育背景下中学武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鹤庆县草海湿地保护现状与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