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2016-12-21朱莉霍明奎康美娟

现代情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知识图谱信息素养可视化

朱莉 霍明奎 康美娟

〔摘要〕[目的]利用知识图谱工具对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的内容、层次和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中国知网数据库刊载的2000-2016年信息素养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国内信息素养当前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呈现出4个主题聚类和5个热点研究方向;已有研究处于“小部分集中,整体分散”的状态;不仅各级学校要注重信息素养教育,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也要展开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引导和培育。[局限]由于技术局限问题,未能对文化产业研究的共被引情况进行解析,在演进路径研究方面存在不足。[结论]研究过程和结论为信息素养研究提供整体性的描述,为后续研究定位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素养;可视化;知识图谱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11.030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11-0162-08

〔Abstract〕[Objective]By the method of knowledge mapping to analyze the content,level and hot spot of the research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China.[Method]Using CiteSpace and VOSviewer to analyse the literatur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domestic in CNKI database from 2000 to 2016.[Results]Found that domestic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was at the stage of stable development,there were four thematic clustering and 5 hot research direction;the existing research showed that small concentrations,the overall dispersion state;not only in schools at all leve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ormation consciousness,the information ability of the guide and nurture of the social vulnerable groups.[Limit]Due to the problem of data format,the co-citation of the research did not be analyzed,and there was a shortage in the research of the evolution path.[Conclusion]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conclusions provided a holistic descrip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and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follow-up study.

〔Key words〕information literacy;visualization;knowledge mapping

在当今信息社会,无论是简单的日常生活还是复杂的艺术设计,几乎所有的领域都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活动。信息获取、信息理解和信息综合应用的能力成为人们在生活中获得进步的关键能力,信息素养成为民众在信息时代走向成功的关键[1]。

信息素养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1]于1974年提出,40多年来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保罗·泽考斯基把信息素养定义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而后也有许多学者对信息素养定义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并出现几个广为流传的信息素养模型。如James Herring[2]的旨在培训学生思维技能和自我评价能力的“PLUS模型”;Eisenberg[3]提出的解决信息问题的六阶段(Big6)模型;SCONUL[4]提出的信息技能“七柱模型”以及Christine Bruce[5]提出的信息素养教育的“六框架模型”。后来,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2000)[5]在《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中对信息素养做出的定义得到较广泛的引用和认可,即“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并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2015年,ACRL发布了最新版的《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指出要“站在信息生态环境的角度,用新眼光审视信息素养”,并对信息素养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发展,即“包括对信息的反思性发掘,对信息如何产生与评价的理解,以及利用信息创造新知识并合理参与学习社区的一系列综合能力”,框架内容得到全球学术的广泛学习和解读。

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相对较晚一些。通过“主题检索”的方式,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检索发现,与信息素养研究相关性较高的文献出现于1986年,研究主题为“领导者的情报素养”(张应吾,1986)[6],从时间分布上看,2000年之后信息素养相关研究才明显增多。陈文勇(2000)[7]设计了包含40个评价指标的高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马费成(2008)[8]对武汉高校学术信息素养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张东?(2014)[9]以深圳大学为对象进行了信息素养教育的评价研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内信息素养研究处于何种状态?经历了哪些阶段,有何特点?有什么样的热点主题和研究前沿?本文期待利用CiteSpace等知识图谱工具对信息素养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回答以上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启迪。

1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2016年6月1日,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作为文献来源,首次以“主题=信息素养”为条件进行精确检索,共得到检索记录19 406条。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现于1980年(1篇),但相关性不大,并且由于总数据总量庞大,且存在许多质量不高的论文。因此,笔者选择以中国知网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为对象进行二次主题检索,得到检索记录2 149条,将通知和启示等无意义数据进行剔除,得到有效文献数据2 130条,最早文献出现于1992年(1篇),由于2000年以前文献累计只有11篇,文献数量少且时间分布不连续,处于的探索研究阶段。因此,本文选择对2000年开始至今的2 119个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和可视化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本文主要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两个知识图谱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是指通过数据挖掘、信息分析、科学计量和图形绘制等手段可视化地展现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的方法,具有知识导航的作用,是科学计量的范畴[2]。Citespace软件是由美国华裔学者陈超美教授开发并引入中国,在多个学科领域均有一定的应用[3]。VOSviewer[4]是雷登大学CWTS研究结构开发的用于科学知识图谱绘制的有效工具。

2研究内容

21信息素养文献的时间分布

根据文献数据可以绘制出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的整体趋势(图1),文献数量的变化能够反映出该领域总体研究的进展情况,以及研究的基本成熟度状况。从图1中能够比较直观的看出,从2000年至今,国内信息素养研究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全部期刊的载文数据为例,2007年以前增长速度较快,平均增长速度接近35%,为快速增长阶段。这段快速发展阶段与国外和国内教育部门出台的信息素养教育指导政策息息相关,比如美国(1998)、英国(1999)、澳大利亚(2000)、丹麦(2003)、挪威(2004)等西方国家在2000年附近相继出台“国家信息素养标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等类似的政策对国内信息素养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教育部在2000年颁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小学信息素养教育确定了明确目标,进一步推动了国内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期刊文献的增长趋势与利用CiteSpace软件得到的“信息素养”关键词的词频分布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即由2007年之前的快速增长逐渐过渡到平稳发展的阶段,而“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研究仍处于整体上升阶段。

之后在2007-2012年,平均增长速度约为15%,为缓慢增长阶段;2012年至今,增长速度约为5%,为平稳发展阶段,信息素养研究进入成熟期,学术期刊载文量相比之前有所下降,并保持稳定。

3结论

本文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知识图谱软件对中国知网2000-2016年信息素养领域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经历了探索研究、快速增长、缓慢增长阶段,当前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学术研究与实践的速度基本稳定了下来。借助软件工具,提出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的4个主题聚类:高校图书馆服务与教育信息化、信息素养教育及模式创新、大学生信息素养、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

(2)综合突现词、词频分析、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包括Mooc、翻转课堂以及在线课堂在内的信息素养教育改革研究,数字素养与媒介素养研究,弱势群体信息素养研究,大数据环境下信息素养研究、以教师和研究人员为主体的信息素养研究等5个方面是当前国内信息素养研究领域的热点方向,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创新与实践仍然属于热点话题。

(3)国内信息素养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专业机构多分布于图书情报专业领域,以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黄如花、张晓娟为代表的研究团队在信息素养理论与实践研究领域具有较强的研究力量,且学术合作比较广泛。另外,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相关学者也多有建树。温州大学王佑镁研究团队在信息素养教育、教育信息化领域具有比较广泛的学术影响力。整体而言,国内信息素养研究学术合作少,未形成核心研究学者群体,处于“小部分集中,整体分散”的状态。

(4)随着信息社会的更深入发展,信息素养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各类学校要注重信息素养教育,在社会中,尤其是针对弱势群体也要展开信息意识、信息能力的引导和培育,培养信息行为的自由性、准则性和道德性。

参考文献

[1]Paul GZurkowsik.行动素养:信息时代民众迈向成功的关键[J].图书情报知识,2015,(5):4-10.

[2]JAMES E,HERRING,ANNEMARIE T,et al.An Evaluation of the Use of the PLUS Model to Develop Pupils Information Skills in a Secondary School[J].School Libraries Worldwide,2002,8(1):1-24.

[3]陈洁,章昌平,周力青.试论Mind map在Big6信息问题解决模型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11,(12):10-11.

[4]M Pinto,MI Escalona-Fernández,A Pulgarín.Information literacy in social sciences and health sciences:a bibliometric study(1974-2011)[J].Scientometrics,2013,95(3):1071-1094.

[5]C BRUCE,S EDWARDS,M LUPTON.Six Frames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Interpret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J].Innovation in Teaching & Learning in Information & Computer Science,2015,5(1):1-18.

[5]秦小燕.美国高校信息素养标准的改进与启示——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2015,(10):139-144.

[6]张应吾.领导者的情报素养[J].科技进步与对策,1986,(7):31-32.

[7]陈文勇,杨晓光.高等院校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研究[J].情报科学,2000,(7):36-38.

[8]马费成,丁韧,李卓卓.案例研究:武汉地区高校学生信息素养严重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9,(1):26-31.

[9]张东?.基于图书馆元素的信息素养教育学科结构改革评价研究——以深圳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4,(7):8-12,53.

[10]李明鑫,王松.近十年国内知识图谱研究脉络及主题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6,(4).

[11]秦晓楠,卢小丽,武春友.国内生态安全研究知识图谱——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J].生态学报,2014,(13):3693-3703.

[12]Waltman,L.,& Van Eck,NJ..A new methodology for constructing a publication-leve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scienc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63(12):2378-2392.

[13]陈悦.创新管理知识图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65.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

猜你喜欢

知识图谱信息素养可视化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