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年级学生“选数字构建等式”实验报告

2016-12-21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6年1期
关键词:后测等式创造性

盛 丽

一、问题的提出

浙江省功勋教师、著名特级教师张天孝老师坚持数学教学要以能力为重,以促进学生高层次思维发展为目标,设计了一系列富有新意的计算问题。其中,由张老师主编的《学数学长智慧》六年级上第23页第2题是这样一道题:从1~9这九个数字中任选五个数字以及用上“+、-、×、÷、( )”等符号构建数学等式如“1×4÷2=9-7,45=(8-3)×9”。

解决这个问题比较理想的一种思路是:选定五个数字,如1、2、3、4、5,先构造一个等式,如 1+2=(5+4)÷3,进而对这个等式进行移项操作,获得更多的等式,如:1=(5+4)÷3-2,2=(5+4)÷3-1,5+4=(1+2)×3,3=(5+4)÷(1+2),5=(1+2)×3-4……用同样的5个数还可以构造不同的等式,如1×5=2×4-3,通过移项可得:1=(2×4-3)÷5……依此继续。

显然,本题真正的挑战不在于运算,而是要综合考虑数值的特点,将各个数以不同的方式灵活地组合起来。它把数感与代数思维的启蒙结合在一起,与通常的计算训练相比,更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那么,学生是怎样来思考类似的问题的?通过教学,学生可能达到怎样的水平?笔者在本校三年级选取一个班的学生,尝试进行“选数字构建数学等式”的实验研究。

二、实验对象及过程

1.实验对象。

临安市某城镇小学三年级一个班,共47名学生。(该地区学生一直使用人教版教材,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已学完基本的四则运算)

2.实验和访谈过程。

本次实验在被测对象不变的情况下,按“前测——学生访谈——上 课 和 练 习——后测——学生访谈”的程序进行。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1.前测情况。

(1)基本情况:2015年4月29日下午,在学生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由笔者自己组织测试。测验用题为:用 5、6、7、8、9这 5个数字以及“+、-、×、÷、( )”等符号构建出一些数学等式。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对“等式”概念非常陌生,测验前举例说明了“等式”的意思:像4×5=3×9-7;45=(8-3)×9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叫等式。整个测试过程学生没有任何的讨论与交流,基本反映了学生在自然情境下独立解答这一问题的水平。

测试后,我们对学生的测试情况进行初步的整理,并在整理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学生进行访谈,测试与访谈在同一个下午完成。

(2)前测情况分析。

等式通过率情况统计表

表1

从表1可以看出,29.8%的学生不能独立解答,有70.2%的学生能构建出1个及1个以上的等式,有8.4%的学生得到了5个或6个等式,在15分钟内最多可以得到6个等式。

分析其原因,由于第一次接触这样的题目,多数学生处于无定向的尝试状态,不能从数与式的联系中寻找规律,思考对策,因而效率较低。且有一部分学生挑战新题型的信心不足,几次尝试失败后,继续挑战的动力不足。

测试中,仅3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到了恒等变形的策略(如下图),可以认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序思考能力和代数变形水平都相对较低,思维的可逆性较差。

2.上课和练习。

前测结束后的第二天,教师进班上课,按一天一节,共两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构建等式”教学。

课时内容:

(1)什么是等式?

分小组开展“玩转天平”活动,理解等式的含义。强调:当两个量相等时,可以用等号连接,等号表示等价。

(2)如何构建一个等式?

小游戏:用 1、2、3、4、5 五个数字构建等式。

通过学生自主尝试和相互交流,逐步积累起一些构造等式的经验,突出有序思考:如先想数字1和2,可以构成算式1+2,2-1,1×2,2÷1,或者两位数 12,21;取“1+2”作为等式的一边,则另一边需要用数字3、4、5构造一个得数等于 3的算式,3÷(5-4)、3×(5-4)、(4+5)÷3、……则可形成等式1+2=3÷(5-4)、1+2=3×(5-4)、1+2=(4+5)÷3等;继续取“2-1”作为等式的一边思考……

作业:用 5、6、7、8、9 这五个数字以及“+、-、×、÷、( )”等符号构建出尽可能多的等式。

第二课时:“恒等变形”教学。

课时内容:

8=6÷(9-7)+5

9-7=6÷(8-5)

5=___________

9=___________

6=___________

7=___________

利用学生的作业(“5、6、7、8、9”五个数字构建基本等式)进行恒等变形教学,如某生已得等式:8-5=6÷(9-7),引导学生通过数与式的关系进行以下变形。

作业:用 3、4、5、6、7 这 5 个数字以及“+、-、×、÷、( )”等符号构建出尽可能多的等式。

3.后测情况。

(1)基本情况:2015年 5月7日下午,笔者对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水平的检测。测验题目是:从1~9这九个数字中任选五个数字以及用上“+、-、×、÷、( )”等符号构建出数学等式。强调:选好的5个数字全都要用上,且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尽可能多地写出数学等式。测验时间15分钟。

后测比前测增加了开放性,即我们考查的主要不是学生能否记住本题的答案,而是通过教学,学生是否积累到了必要的思维经验,并能把经验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获得思维能力的真发展。

(2)后测情况分析。

等式通过率情况统计表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97.9%的学生能独立构建1个及1个以上的等式,只有1人没有构建成功。有70.2%的学生能构建5个及5个以上的等式,有42.6%的学生能构建11个及11个以上的等式,在15分钟内最多可以得到27个等式。47人中有43人较前测有明显进步。通过这样的题目发展学生思维的效果非常显著,使我们相信教学在发展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方面大有可为。

测试发现,在构建等式过程中使用变形策略的学生有39人,其中最多的1位同学构建出27个等式,经过4次变形。(访谈中这位同学还说,如果再给他一些时间,他能写出更多的等式)

另有12人尝试利用运算规律来增加构造等式的数量,这是课堂中没有讲到过的,体现出一定的创造性。

四、对教学的启示

1.构建等式的训练有助于启蒙学生的代数思维。

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三年级学生对“=”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得出”,而非左右两边的“等价”。而在本实验的后测中,绝大多数的学生能从一道构建成功的等式入手,通过恒等变形或数字变换得到更多的等式,这可以视为代数思维中的“结构意识”在学生心中已经萌芽。

2.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存在很大的空间。

本题的训练目的不是为了单纯求出一个结果,引出一个结论,而更看重训练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生和发展。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非常规题的教学和练习,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主和自信,有助于提高他们分析、推理以及变换的能力,锻炼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训练的。

3.存在的问题。

本实验周期较短。一方面,所有的训练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课堂练习和后测问题联系紧密,后测数据可能存在短期效应,如何形成课程体系,落实到平时的课堂中,使内容更优化,教学更有序,有待进一步思考;另一方面,实验题目新颖,教师和家长缺乏一个认同、理解和有效加工的过程,难免影响到学生的掌握水平。

猜你喜欢

后测等式创造性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组成等式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一个连等式与两个不等式链
CBI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巧用“一课三测”优化数学教学
顺学而教,提高记叙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速填等式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