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6-12-19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甘蓝杉木转基因

资讯

看点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发布谋划布局现代农业发展

本刊讯(记者 王雯慧) 8月8日,国务院发布《“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是国务院确定的22个国家重点专项规划之一,对我国未来5年科技创新做了系统谋划和前瞻布局,是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的细化落实。

《规划》列出了十二项科技创新主要指标,明确了十大现代产业,《规划》中涉及农业创新的内容颇有亮点!

亮点一重大专项之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规划》指出,要加强作物抗虫、抗病、抗旱、抗寒基因技术研究,加大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研发力度等,使我国农业转基因生物研究整体水平跃居世界前列,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品种和技术储备。建成规范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确保转基因产品安全。

亮点二重大工程之种业自主创新

《规划》指出:“以农业植物、动物、林木、微生物四大种业领域为重点,重点突破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等现代种业关键技术,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供支撑。”

亮点三发展面向农村创业的“星创天地”

《规划》指出,要建设服务实体经济的创业孵化体系,其中包括发展面向农村创业的“星创天地”,以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载体,营造专业化、社会化、便捷化的农村科技创业服务环境,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亮点三现代农业技术全面布局

《规划》对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提出要求:“力争到2020年,建立信息化主导、生物技术引领、智能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支撑农业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

言论

“农业科技创新” 各有言论

本刊讯(记者 王雯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吹响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号角,科技创新将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有哪些言论。

要瞄准国家农业科技重大需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扎实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要求,将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贡献。

——7月21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出席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第八次会议时强调。要把农业科技摆在国家科技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作为农业科技工作的主攻方向,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以创新驱动发展农业现代化。

——在2016年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上,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南平如是说。

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力度,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8月17日至18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湖北调研时强调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力度。

更重要的是观念创新,我们科研人员希望国家可以从政策上引导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和科研方法,与更多国外科研机构和院校建立联系。

——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曹双河在日前举行的第七届国际作物科学大会上如是说。

图话

①北方寒区日光温室番茄周年高产栽培

②日光温室蔬菜集约化育苗场景

③日光温室创新结构

由沈阳农业大学研发的北方寒区日光温室蔬菜节能高效全季节生产技术,设计的第三代光热高效利用型和土地高效利用型节能日光温室创新结构和育苗专用日光温室,集成构建了日光温室主要果菜集约化节能育苗技术体系。

柿子黄了

金秋时节,金黄的柿子也迎来了收获季。柿原产中国,分布较广,及历史记载柿子树的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柿”与“事”同音同声,中国文化习俗常常用双柿组成的图案表示如意,两个柿子即寓意的是事事,表达事事如意的美好寓意。

前沿

■优质黑芝麻新品种 中芝35来袭

本刊讯(记者 王雯慧) 芝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含油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芝麻素、芝麻酚等人体有益物质,具有抗衰老功能。其中,黑芝麻含有大量黑色素、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被中医药学视为滋补品,已被列入中国药典。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的黑芝麻新品种“中芝35”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芝麻品种认定。据油料作物研究所芝麻遗传育种课题组组长赵应忠介绍,“中芝35”从2003年开始选育,是以芝麻“野芝2号”与骨干亲本“豫芝4号”杂交回交选择育成。

该品种于2014年—2015年参加我国黑芝麻主产省江西省的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达76.4公斤,比金黄麻增产14.87%,增产水平极显著。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含油量45.3%以上,粗蛋白质含量16.1%以上。种皮纯黑,籽粒大而饱满,千粒重2.85克,在黑芝麻参试品种中最高。

茎点枯病和枯萎病是芝麻生产的主要病害。在江西省芝麻区域试验中显示,该品种茎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11.94%和6.27,比对照降低29.64%和42.00%,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为5.51%和3.12,比对照降低12.40%和19.38%。

“中芝35”夏秋播全生育期84.4天,属中熟品种,具有较好的抗倒伏和耐渍特性,适合在江西省芝麻产区及邻近省份种植。

■美国就转基因食品标签立法

近日,经历了数月的艰难“拉锯”,美国终于要给转基因食品“贴标签”了。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签署名为《国家生物工程食品披露标准》的法案,授权联邦政府农业部长就生物工程食品确立强制性披露标准及实施方法和规程。

“生物工程食品”即人们惯常所称的“转基因食品”。这一法案先前由美国国会参议院和众议院表决通过,再由总统签署成为法律,是相关领域内第一项立法。

新法要求食品生产商自主选择在包装上标注转基因成分的形式,包括文字、符号或由智能手机读取的二维码,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属性的知情权及选择权。农业部将利用两年时间撰写相关规定,包括说明食品中究竟含有多少成分的“生物工程加工物质”,这一食品才必须标注转基因成分。

法案提交参议院和众议院表决前,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学院于今年5月发布《转基因作物:经验与前景》报告,集纳20名专家参与,综合30年间大约900份论文,以超过400页篇幅论述转基因作物的“前因后果”,特别比较了美国转基因食品上市20多年与欧洲国家历年回避这类食品各自累积的数据,得出两项结论: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与传统作物有健康风险差别,没有发现转基因食品与任何疾病有关联。(来源:中国科技网)

■我国第一代杉木无性系良种诞生

本刊讯(记者 王雯慧)近日,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主持,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湖南省林业科学院等单位协作选育的“湘杉”系列杉木优良无性系良种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的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宣布为杉木良种。“湘杉”系列良种为我国第一批国审杉木无性系良种,标志着我国第一代杉木无性系良种的诞生,是我

国杉木无性系育种的重要突破,对杉木资源培育质量、杉木产业升级及区域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湘杉系列良种选种材料源于杉木第一代种子园半同胞子代苗期优选苗木,选育材料还包含各地优良林分中选单株或伐蔸,这些材料均经无性繁殖为无性系,并于1993年春由中国林科院林业所组织实施了全国首次杉木跨区域无性系测定。林业所杉木研究组对这些无性系测定林进行了20年左右的持续跟踪评价。

湘杉系列良种表现出了速生丰产、生态适应性优异的良好性状。与种子形式的有性繁殖相比,杉木优良无性系具有明显的保持亲本优良性状、遗传增益大、选育成本低、林相整齐及收获期一致等优点。据林业研究所杉木课题组研究员段爱国介绍,“我国杉木不同产区轮伐期可跨越15-35年,湘杉系列良种速生性好,根据培育大径材、中径材或中大径材不同定向培育目标,中心产区较优立的条件下培育大径材适宜轮伐期可在25-35年,若以培育中径材为主,轮伐期可提前到20-25年。”

湘杉系列良种不仅具良好速生性,且兼具优异生态适应性,根据选育遗传材料背景及测试点生长表现,湘杉系列良种适宜在我国杉木主产区的江西大岗山、湖南雪峰山及广西北部等杉木主产区栽植推广。

■中国农科院研究团队揭开白菜甘蓝两类蔬菜作物驯化秘密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王晓武科研团队,对白菜和甘蓝两类芸薹属作物的驯化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驯化与古多倍化形成的亚基因组的关系,相关研究结果于8月15日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

白菜和甘蓝类蔬菜是大众餐桌上最常见的蔬菜,其最大特点是类型极其丰富多样。一直以来,这两个物种为什么能被驯化出多样的类型却是待解的难题。此外,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分别在2000年前和500年前经过欧洲人与中国人的独立驯化,两者都能形成叶球或者膨大根(茎)非常相似的性状,这又是为什么?

为此,王晓武团队完成了白菜和甘蓝类蔬菜作物代表材料的基因组重测序,构建了白菜和甘蓝类蔬菜的群体基因组变异图谱,发现叶球的形成与多种植物激素信号传导相关基因以及叶片背性和腹性两类不同极性形成的基因受高度选择相关;膨大根(茎)的形成除与生长素相关基因受选择有关外,还与细胞快速膨大和糖转运相关基因的选择有关。

研究获得了白菜和甘蓝类蔬菜作物全基因组的大量变异,确定了一批与白菜类和甘蓝类蔬菜叶球形成和根(茎)膨大有关的重要基因,为加快白菜类与甘蓝类蔬菜分子育种奠定了重要基础。(来源:科技部网站)

猜你喜欢

甘蓝杉木转基因
探秘转基因
转基因,你吃了吗?
变色的紫甘蓝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厨房色彩游戏
清水江流域杉木育苗、种植技术及其生态学意义
紫甘蓝
不同比例凋落物的分解动态变化研究
天然的转基因天然的转基因“工程师”及其对转基因食品的意蕴
国有林场杉木中龄林材积结构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