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青少年的父亲养育方式研究

2016-12-14臧运洪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养育层面问卷

臧运洪,杨 静

(1.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2.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民族地区青少年的父亲养育方式研究

臧运洪1,2,杨 静1,2

(1.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兴义 562400;2.吉林大学 哲学社会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为检验民族地区青少年的父亲养育方式的结构及发展特点,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中小学抽取2375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测试。发现四个因子:情感温暖、严厉干涉惩罚、拒绝否认、理解。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37,四个因子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6.437%。父亲较多采用理解的养育方式,同时积极和消极养育方式并存。青少年的父亲养育方式部分因子在年级、性别和家庭所在地方面差异均具有显著性。青少年的父亲养育方式在人口学变量方面有不同特点。

青少年;父亲养育方式;结构特点

父亲养育方式是指父亲对子女进行抚养过程中稳定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父亲的养育方式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行为的社会化[1]。积极的父亲养育方式会促进青少年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2],形成良好的同伴依恋,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3]及心理健康[4]。不良的养育方式会引起青少年抑郁障碍[5]和冲动行为[6],是导致青少年暴力行为[7]、反社会人格倾向[8]和犯罪的高危因素[9]。

父亲在青少年个体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担负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其社会化的第一学习榜样。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研究,为今后培育积极的父亲养育方式和亲子关系提供一定的方向引导。

一、研究方法

(一)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贵州某地区中小学共抽取被试2500人,有效被试2375人。男生1106人,女生1269人。被试年龄在9~22岁之间,平均年龄13.72±2.542岁。

(二)研究工具

采用父亲教养方式问卷[10],问卷四级计分(1-4)。分数越高,表示父亲对青少年的影响越广泛。由于原始问卷各因子项目太多,易引起被试的疲劳感,本文重新进行问卷修订。简版问卷共17个项目,简版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737,四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46.437%。

(三)数据处理

用SPSS15.0、AMOS 7.0和HUDAP6.0对数据录入与分析。

二、结果

(一)区分度分析

首先检验各个项目在高低组间(总分的前后27%)的差异是否达到显著(p<0.05)。65个项目(除了项目20)均达到0.05以上的显著性水平。检验65个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相关系数范围为(r=-0.130~0.492),删除相关系数小于0.3的项目20个,剩余45个项目(r>0.3)的区分度良好。

(二)因素分析

1.探索性因素分析

探索性因素分析(样本中奇数序号的数据)中,样本的KMO=0.921,Bartlett’s球形检验χ2值为14278.127,df=990,p=0.000<0.001。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极大方差旋转的方法,根据问卷原始结构限定为六个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41.605%。删除因素负荷及项目共同度小于0.40的项目,最终剩余36个项目。对剩下的36个项目重新探索,最终剩余17个项目组成四个因子。四个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4.442、2.471、1.349和1.026,对应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2.209%、12.353%、6.745%和5.130%,方差累积贡献率为46.437%。四个因子分别命名为:情感温暖,严厉干涉惩罚,拒绝否认,理解。

2.正式问卷的结构验证

(1)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对模型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用偶数序号的数据)(图1),各拟合指标较好,基本符合统计要求[11],表明模型对数据有较好的拟合性和稳健性。

图1 青少年父亲养育方式四个因子模型

图2 A层面结构图

(2)最小空间法验证

根据层面理论将青少年父亲养育方式分为两个层面。A层面包括四个元素:情感温暖、严厉干涉惩罚、拒绝否认和理解。B层面包括两个元素:积极养育和消极养育。运用最小空间分析法分析青少年父亲养育方式结构的维度。青少年父亲养育方式的层面结构图呈二维性。A和B层面的异化系数和区域指数均为0.183和1.000,上述拟合指标都达到了统计标准[12]。

图2中四个因子之间是顺序关系,表明这四个因子具有不同的地位。位于结构图中心的理解因子在青少年父亲养育方式中居于主要位置,说明父亲对子女较多采用理解方式;四个因子按重要性排序为:理解>情感温暖>拒绝否认>严厉干涉惩罚。图3中两个因子呈极化结构分布,两个因子之间是平行关系,它们具有相同的地位。图4表明青少年父亲养育方式的因子结构从两个层面进行区分均能成立,且和谐地共处于同一种心理特质中。

3.青少年父亲养育方式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37。青少年父亲养育方式四个因子结构较清晰,各项目的因子负荷均大于0.40,四个因子总方差解释率为46.437%。四个因子结构方程模型和最小空间模型拟合指标均良好,各因子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范围为r=0.137~0.418(ps<0.01),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4.青少年父亲养育方式现状特征

主要从年级、性别和家庭所在地三个方面,对青少年的父亲养育方式现状特征进行了分析。经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检验,发现初高中(初二和高二除外)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父亲情感温暖关心爱护;初一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的父亲严厉干涉惩罚;四年级学生体验到了更多来自于父亲的拒绝否认与理解。和女生相比,男生感受到了更多来自于父亲的严厉干涉惩罚、拒绝否认和理解。和来自于城镇的学生相比,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体验到更少的父亲情感温暖、拒绝否认和理解。

图3 B层面结构图

图4 AB层面的合成结构图

三、讨论

(一)青少年父亲养育方式因子结构及层面图解释

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青少年父亲养育方式包括四个因子。同时采用层面理论及最小空间法,验证了问卷的双层面结构:在A层面中,四个因子(情感温暖、严厉干涉惩罚、拒绝否认和理解)呈模块化结构分布,位于结构图中心的理解因子在青少年父亲养育方式中居于中心位置,说明父亲较多采用理解的养育方式,和青少年间有良好的互动;在B层面中,两个因子(积极养育、消极养育)呈极化结构分布,说明父亲在和青少年互动的过程中,既采用积极的也采用消极的互动方式。

(二)青少年父亲养育方式的现状特征讨论

与小学阶段的学生相比,初中和高中阶段(初二和高二除外)学生年龄的增长使他们更加懂事[3],认知能力更为成熟和完善,能更客观和理性地评价与父亲之间的相处,体验到来自于父亲的关心和呵护。而初一学生有可能认知能力发展不完善,不能站在父亲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和父亲相处过程中更多感受到父亲的严厉和批评。四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大多受到父亲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对其一些偏差行为,父亲也进行严厉的批评和惩罚。

由于性别角色差异[13],男生和父亲有更多相同的话题和兴趣交流,对与父亲间的微小冲突不敏感,所以父子间有更多的理解。同时男生由于性格原因,一些行为会突破常规,容易引起父亲的严厉干涉惩罚和语言或心理上的拒绝。而相对来说,女生思维比较细腻和敏感,比较乖巧,易于更多体验到和父亲间的正性情感。周梅和孙圣涛[3,14]也认为父亲对男生采用更多消极的教养方式,对女生采用更多积极的教养方式。

和城镇学生的父亲相比,农村学生的父亲多数学历较低,不能理性地和子女进行互动,自身理解等认知能力较弱[15],和子女在情感沟通方面存在一定的阻碍;同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和子女的情感交流,忽视了对子女行为的关注和监督。张晓洁等[16]也认为农村学生感受到了更多父亲的温暖和关爱。

四、结论

青少年的父亲养育方式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问卷包括四个因子:情感温暖、严厉干涉惩罚、拒绝否认和理解。青少年和父亲关系良好,父亲对青少年较多采用理解的养育方式。在养育过程中,父亲除了采用情感温暖理解积极的养育方式外,有时也采用严厉干涉惩罚和拒绝否认等消极的养育方式。高中及初中、女生和城镇的青少年感受到了更多的父亲积极养育态度,初二和高二的青少年和父亲的关系较为紧张,体验到更多的父亲消极养育方式,这些需进一步探究和思索。

[1]Hechtman L.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 Review[J].Can J Psychiatry,1996,41(6):350-360.

[2]徐新旗.青少年应付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117-120.

[3]周梅.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与同伴依恋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1):1712-1714.

[4]胡军生,膳兰芳,王登峰.父母养育方式和社会支持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9):650-653.

[5]王高华,唐记华,王晓萍,等.抑郁障碍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应对方式归因风格及其相关性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6,15(2):123-124.

[6]高雪屏,于素维,苏林雁.儿童青少年多动冲动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1):36-38.

[7]张维蔚,林丽云,熊莉华,等.青少年暴力行为与父母养育方式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2):261-263.

[8]李慧民.犯罪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及与自身文化程度的关系[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1):20-22.

[9]孔维蕾.男性青少年犯罪者父母养育方式、社会支持特点初探[D].新疆医科大学,2011.

[10]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61-167.

[11]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66-173.

[12]赵守盈,杨建原,臧运洪.基于多层面模型的教学效能感量表[J].心理科学,2012,35(6):1484-1490.

[13]李丹,崔丽莹,岑国桢.6~8岁儿童同伴互动及与父亲教养方式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4,27(4):803-806.

[14]孙圣涛,张薇.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2):126-127.

[15]王晓阳.国外关于不同阶层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5):89-95.

[16]张晓洁,张莉.青少年自我概念与父母养育方式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15(4):386-388.

2016-07-10

2014年黔西南州科技局课题“黔西南州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动态监测系统建立及心理危机干预的应用研究”(2014-1)。

臧运洪(1977- ),女,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心理健康研究;杨静(1981- ),女,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认知与发展心理研究。

B841

A

2095-7602(2016)11-0071-04

猜你喜欢

养育层面问卷
天下有“完美的养育风格”吗
养育宝宝 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宝宝专家团来帮你
养育孩子 只需温和助推
问卷网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