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在介入手术病人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2016-12-14邱服斌

循证护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护理部品管圈流程

殷 云,邱服斌



品管圈在介入手术病人交接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殷 云,邱服斌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介入手术病人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分析在转运与交接介入手术病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标准化的介入手术病人接送流程,降低介入手术病人转运与交接中的缺陷事件发生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介入手术转运与交接过程的缺陷事件发生率由改善前的30.78%降低到改善后的9.38%。[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我科有效降低了在介入手术病人转运与交接过程中发生缺陷问题的概率,提高了介入手术病人转运交接质量,确保了病人转运安全。

品管圈;优质护理;介入;转运;交接

随着微创医学迅速发展,介入已成为临床必不可少的诊治手段,综合性介入手术涉及多个科室,手术种类多,病种复杂,病人上下台节奏快,工作中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细致、全面的交接能有效避免差错发生[1]。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及中国医院协会编写的《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中指出:介入接送人员缺乏手术病人的准确可靠资料,接病人时缺乏与病房护士的规范交接,因此极易在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造成接错手术病人[2]。另外,部分病人病情较重,转运时需要使用微量泵或需要携带抢救仪器至介入导管室。而且,近年来介入治疗病人的数量上升、难度增大以及病人对护理质量的要求提高,均增加了介入手术病人的交接及转运工作难度。因此,在临床转运病人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影响病人安全的因素[3]。

品管圈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在各个行业中都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并逐渐被运用到医院管理中[4]。品管圈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工作人员为了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发地组成一个小团体(或有意识将此类人员组织在一起),商讨质量管理的相关问题的一种管理方法[5]。我院于2015年将品管圈应用到介入手术病人转运与交接过程中,在临床护士群体中树立了病人安全第一的理念,为介入手术病人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护理服务。从而使病房的优质护理和手术室的优质护理实现了无缝隙对接,有效地提高了手术病人的接送效率,保证了介入手术病人交接、转运的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调查介入手术室2015年手术病人1 000例,年龄4岁~96岁,共涉及12个科室,其中85.9%的病人集中在8个科室,以择期手术为主。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全科人员自愿报名,由10名护士组成品管圈小组,从中推选1名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护士为小组圈长,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小组成员由介入科护理人员组成,其中主管护师4名,护师6名,均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第1次圈会的“头脑风暴”后经讨论确定“绽放圈”为圈名,并初步确定圈徽、圈歌和圈口号。

1.2.2 选定活动主题

每周召开品管圈会议,圈员们围绕“不断提升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减少缺陷事件发生率”这一主题,提出几个待选主题,最后通过投票表决,一致同意将“降低介入手术病人转运与交接过程中的缺陷事件发生率”作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的主题。

1.2.3 现状调查

为了找出介入手术病人交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小组对2015年3月2日—2015年4月5日的介入手术病人转运与交接过程进行了跟踪统计,其间手术共640例,发生缺陷197例,发生率为30.78%;其中第1周手术共132例,发生缺陷35例,发生率为26.52%;第2周手术共124例,发生缺陷39例,发生率为31.45%;第3周手术共128例,发生缺陷44例,发生率为34.38%;第4周手术共140例,发生缺陷42例,发生率为30.00%;第5周手术共116例,发生缺陷37例,发生率为31.89%。197例缺陷中交接项目不全153例(77.66%),无交接人员28例(14.21%),设备缺陷13例(6.60%),其他3例(1.52%),见图1。153例项目缺陷中病情交接缺陷138例(90.20%),药物准备缺陷7例(4.58%),病历资料缺陷4例(2.61%),管路缺陷3例(1.96%),伤口缺陷1例(0.65%),见图2。

图1 介入手术病人交接过程中缺陷情况

图2 介入手术病人交接项目缺陷情况

1.2.4 目标值设定

从排列图得出的改善重点为:病情交接缺陷。交接项目缺陷率为77.66%,其中病情交接缺陷率为90.20%,得出问题的症结为病情交接缺陷。小组通过计算介入手术病人转运与交接过程缺陷事件发生率应降到:30.78%-(30.78%×77.66%×90.2%)=9.22%。小组目标值见图3。

图3 小组目标柱状图

1.2.5 解析(见图4)

图4 病人病情交接缺陷关联图

1.2.6 要因确认

末端因素主要有:①无介入手术病人交接流程;②未使用介入手术交接单;③人员培训成绩不合格;④缺少奖惩制度。经现场验证,无介入手术病人交接流程、未使用介入手术交接单、人员培训成绩不合格是要因。

1.2.7 制定对策

1.2.7.1 制定介入手术转运与交接流程

检索国内外危重病人转运指南,依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获得4篇[6-9]国内外报道的危重症病人院内转运指南,并进行比较分析。澳大利亚、中国、英国的3份指南都指出要在转运前评估病人状态,包括病人的病史、当前生命体征、意识、静脉通道、引流管情况。根据《病人外出检查前护理工作流程与规范》《接、迎病人手术回房护理工作流程与规范》,结合介入手术的特殊性制定介入手术转运与交接流程,请相关科室护士长、护理部主任进行专家评审、修改,形成正式修订稿,将介入手术病人转运与交接流程纳入护士岗位职责中,各科室安全管理质控小组质控并考核介入手术转运与交接流程的执行情况,科室护士长质控并考核介入手术转运与交接流程的执行情况,护理部安全管理质控组质控并考核介入手术转运与交接流程的执行情况,每项不合格扣0.5分,将考核结果记入护士当月绩效考核分,并与护士奖金、职称晋升挂钩。

1.2.7.2 修订符合制度并方便护士工作的介入手术交接单

根据3份指南、卫生部下发《手术安全核查表》内容,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介入手术病人交接单,并将交接单纳入介入手术病人管理制度中,将交接单作为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交接病人的护理文书,由病房保管3年。

1.2.7.3 开展介入相关知识培训并纳入理论考核范畴

制定对策后,对临床护士和介入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培训需求。调查显示对介入手术护理特点及术后并发症知识的需求率为97%以上,因此,根据这一结果,对这两部分内容进行培训,并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完毕进行考试,不合格人员再次培训考核,因故未参加培训及考核成绩不合格者两个月后护理部重新培训、考核。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成立品管圈小组后,介入手术转运与交接过程的缺陷事件发生率由改善前的30.78%降低到改善后的9.38%。目标达成率为102.98%,进步率为60.53%。

2.2 无形成果

小组成员共同运用QC的方法针对选择的课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活动的过程中大幅度提高了质量管理意识和知识水平,收获颇丰,见图5。

图5 自我评价雷达图

2.3 制定巩固措施

巩固措施负责部门 文件名称使用人群推广时间制定介入手术病人管理流程护理部质控科纳入护理精细化流程与规范2015年第1版全院护士2015.9.1修订符合制度并方便护士工作的介入手术交接单护理部质控科修订为护理文书中介入手术交接单2015年第2版全院护士2015.9.1开展“介入相关知识培训”,并纳入理论考核范畴护理部教学科纳入新护士培训及考核制度中全院护士2015.9.1

3 讨论

3.1 品管圈活动降低了介入手术转运与交接过程中的缺陷事件发生率,减少了护患纠纷

手术病人规范交接是保证手术顺利、避免安全隐患的前提[10]。通过制定介入手术流程图,规范了我科介入手术转运与交接的工作,避免了因缺陷事件引发纠纷,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改善后缺陷事件发生率降低至9.38%。

3.2 加强了责任护士与医生及病人的及时沟通

医护优质的配合,可以使病人得到最佳的医疗诊断治疗,可以给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可以提高病人满意度。经过这次品管圈活动,加强了责任护士与医生的沟通,及早了解病人手术时间及手术用药情况,加强了责任护士与手术病人的沟通,做好术前、术后宣教,减少病人缺陷事件发生率。通过这次品管圈的完成,加强了医护患之间的沟通,更好地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11]。

3.3 提高了圈员的综合素质

品管圈是一个全员参与的改善活动,通过圈员的共同参与、集体讨论等过程,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及工作积极性。通过这次品管圈活动,大家掌握了“80/20法则”,5、3、1评分法,学会了用鱼骨图分析问题,为下一年的品管圈活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1] 李群,何安洁,曾蕾蕾.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护理过失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1,26(6):55-56.

[参考文2] 中国医院协会.实施患者安全目标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7.

[参考文3] 吕桂玲,高义双,王静.“住院患者转入转出护理交接记录单”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08,30(12):2025.

[参考文4] 张幸国. 医院品管圈活动实战与技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

[参考文5] 汪四花,林芬,沈国霞.品质管理活动在病房用药安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60-61.

[参考文6] Medicine ACFE,Medicine AANZCOAJFOIC.Minimum standards for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Emergency Medicine,2003,15(2):202-204.

[参考文7] Warren J,Fromm RE Jr,Orr RA,etal.Guidelines for the inter- and intrahospital transport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04,32(1):256-262.

[参考文8]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重症患者转运指南(2010)》(草案)[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10,22(6):328-330.

[参考文9] Whiteley S,Macartney I,Mark J,etal.Guidelines for the transport of the critically ill adult[EB/OL].[2016-06-10].http://www.ics.ac.uk/intemsive care professional/standards6-and6-guiedlies/transport-of-the critically-ill-adult.

[参考文10] 贺锦花,谢继英.手术患者交接记录单的设计及应用[J].当代护士(专科版),2009(4):109-110.

[参考文11] 李俊梅. 应用品管圈减少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的实践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1187-1190.

(本文编辑王丽 寇丽红)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during handover of patients undergoing intervention

Yin Yun, Qiu Fubin

Public Health College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030001 China

殷云,主管护师,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山西省人民医院);邱服斌(通讯作者)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R473.6

A

10.3969/j.issn.2095-8668.2016.04.014

2095-8668(2016)04-0236-04

2016-07-21;

2016-10-30)

猜你喜欢

护理部品管圈流程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