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勺子,大洞天
——陈建斌《一个勺子》观后

2016-12-13周翠英

艺术评论 2016年2期
关键词:陈建斌潜台词条子

周翠英

小勺子,大洞天
——陈建斌《一个勺子》观后

周翠英

由陈建斌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勺子》一举荣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演员奖。《一个勺子》诉说了陈建斌眼中的世界,表达了一个电影人的思考。《一个勺子》改编自胡学文的中篇小说《奔跑的月光》,故事情节很简单:拉条子把一个甩不掉的勺子(傻子,西北方言)带回了家,他和他的妻子怕在寒冷的冬夜把勺子赶出去会冻死他,出于善良的本性留勺子住了一个晚上,但他们并无意救助这个勺子,因而先后三次把勺子带到镇上想甩掉,但最终没有甩掉。不得已他打出“招领启事”。之后故事发生了奇迹般的转折,先后有三拨人上门争抢勺子。拉条子夫妇为此苦恼不已,拉条子自己也因为搞不清大家为什么争抢一个勺子而变成了勺子。影片的宣传主题为“人生无奈,学好归来”,这也可以看成是电影要表达的主旨。

一、极富象征的主题表达

《一个勺子》的片名、人名以及不少情节或镜头都使用了象征手段。陈建斌改编《奔跑的月光》时选取了其中最显而易见的立意——傻子,也把作品名字从《奔跑的月光》改为《一个勺子》。这个片名与《奔跑的月光》相比,虽不够文艺但很能表达主题。西北地区尤其是新疆方言中“傻子”的发音近乎“勺子”。勺子多用金属或木头制成,具有坚硬、刚直、结实、不易折服等品质;具有“勺”性的人亦具有执着、执拗、倔强、刚直、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勇气与品质。《一个勺子》中两个主要角色拉条子和勺子的性格特点都暗示了影片的主题,形成隐喻和象征。在影片中,“傻子”既指由金世佳饰演的真傻子——勺子,也指由陈建斌饰演的拉条子,他由于被逼无奈最终变成了他人眼中的“傻子”。由于“傻”,所以二人都很执着。勺子“执着”地粘上了拉条子,拉条子执着地找李大头还钱,执着地归还勺子“家人”的钱,执着地要弄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争抢勺子”。这在本质上和傻子的行为并无两样。电影后段也多次有人说拉条子是傻子,而且一再为拉条子的傻作注解,比如拉条子穿着勺子穿过的皮袄、睡勺子睡过的羊圈等等。

影片中拉条子的名字在小说中本叫“宋河”。男主人公改名正是为了表现主题。拉条子(拉条)系西北一种常见的面食,亦称拉面。其最大的特点是可粗可细,可长可短,韧劲十足,这种韧劲与西北居民的性格特征非常相似。在影片中,拉条子也如那一根根拉条子一般,被各色人等来回拉扯,饱受其苦但“坚韧不拔”。

那只作为勺子参照物的小羊也极具象征意义。勺子和小羊同样是弱者。小羊作为畜生,却穿着红色的衣服,舒适地在炉边烤火和踱步,享受着拉条子夫妇细致的呵护,象征着弱者的存在方式。与小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人的勺子却无家可归。即使粘上了拉条子,也被赶到室外、睡进羊圈。此后随着故事的发展,拉条子夫妇发现勺子也有有一颗羔羊般的赤子之心,对其处处提防是多余的,最后渐渐接纳了勺子。

最终,拉条子以暴力的方式杀死了那只小羊,象征着弱者容易被践踏和任意宰割的社会现实。电影里反复出现拉条子奔上土龙坡的镜头,小羊被宰杀的地点就在这里,宰杀过程充满叩天问地的仪式感。随着羔羊血的汩汩流出,拉条子完成了对自己剜心刺骨式的审视。这个土龙坡犹如亚伯拉罕的祭坛,拉条子杀死了那只小羊的举动,犹如亚伯拉罕杀死自己儿子的举动。亚伯拉罕的举动是上帝对他的磨练,这一考验超出了凡人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拉条子为了弄明白为什么一个傻子那么多人争抢的原因,对呵护备至的小羊痛下杀手,端着煮好的小羊的骨头和肉去找经营小卖部的明白人三哥询问,表明了拉条子执着地追求真相的决心。

二、戏剧的影响

作为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研究生和国家话剧院演员,陈建斌有着丰富的戏剧舞台经验,影片中处处呈现着陈建斌戏剧化的无意识表达,内容极其简约,结构高度对称。拉条子家的卧室兼客厅就是一个迷你剧场,作为社会的缩微模式被陈建斌呈现在这里。

影片中的造型基本上是戏剧化的,故事的构建倾向于一种强烈的戏剧化冲突。拉条子夫妇都以典型的西北农村化造型亮相,傻子的外表造型也非常典型,根本看不出演员金世佳半点影子,给人物视觉造成强有力冲击。拉条子与大头哥的对白,大都发生在后者运动中的豪车里,摄影机多数时间都在拍摄二者的后背。拉条子反复地从大头哥的豪车里走下,一脸无奈地在后视镜里长时间回退,仿佛从一个时代大潮中抽身离去。拉条子和傻子经常坐在马路牙子上的镜头和身后换来换去的名车身前熙来攘往的各种人物背景形成对比,造成一种拉条子和勺子在变化中的“滞留”感。在处理所有大全景的时候,陈建斌的构图不追求美感,反而有意在镜头画面的边缘呈现一种“生切”感,是蝼蚁化的小人物观看现代化时代的一种方式。这也是戏剧化的调度方式。

从影片结构中看,陈建斌在改编和剪辑时也都无意识地流露出戏剧对他的影响,整个故事呈现出近乎完美的对称结构。

首先,从故事整体来看结构是对称的:整个故事可以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描写捡来勺子的苦恼,后半部分主要描写送走勺子的苦恼。故事以拉条子向李大头要钱、捡了个傻子开始,到李大头还钱、拉条子变成傻子结束,整个故事非常“圆满”。

其次,从故事的局部来看也是对称的:三次甩掉勺子和三拨人前来寻找勺子;为了送走勺子而“失物招领”和为了找到勺子又“寻人启事”;在第二拨、第三拨人来寻找勺子时,寻找勺子者坐在炕上盛气凌人,收留勺子者站在炕前卑躬屈膝;傻子在时,傻子在羊圈里睡觉,傻子走后,拉条子在羊圈里睡觉;先前为了呵护傻子打散的那群孩子,在拉条子失魂落魄的时候,又奇迹般地出现;聪明儿子关在牢里和傻子在外边无处可去;拉条子语言的“硬”和心肠的“软”;李大头、村长的伶牙俐齿与拉条子的木讷;拉条子收留勺子的“人性善”和在村长处受气后迁怒于勺子、追打勺子的“人性恶”。以上诸方面都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完美的对称。

三、内涵丰富的潜台词

“潜台词”最早是戏剧术语,指隐含而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本文中的潜台词主要是指没有直接通过演员之口说出来但是通过电影情节表现出来的内容。好的电影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一个勺子》中也有不少潜台词。

第一,当金枝子劝说拉条子不要把勺子赶出去时说:“一个人不明不白死在院里,一万张嘴也说不清楚。”在劝说拉条子不要在勺子吃饭时追打他时又说:“他噎得蹬了腿,你偿命还是我偿命?”这些语言反映了拉条子和金枝子之所以没有把傻子硬赶走,除了他们本性善良的一面外,也有怕再次吃上官司的一面,说明小人物面对官司之事已成了惊弓之鸟。

第二,《一个勺子》中勺子唯一的台词是一声含混不清的、类似于羊叫的“妈”,这一个字隐含着丰富的潜台词。勺子作为一个弱者饱受世人欺凌,吃不饱穿不暖,影片中出现的一群小孩子对他进行追打的镜头就是注脚。金枝子给他饭吃,给他衣穿,也许让他隐约地想到了他的妈妈,就算是傻子的他也感到了莫大的温暖和感激,因而脱口喊出“妈”。“世上只有妈妈好”,“妈”这个字应该是世人对人间真情最好的表达和最好的感谢。

第三,一个傻子有三拨人前来寻找,后两拨人都说还要再来,影片两次通过金枝子的口说“都十几天了怎么还没来”,其潜台词都在说明这几拨人是骗子,因而不会再来。实际上,第二拨人确实又来过一次,那是因为第一次走后觉得拉条子夫妇还有油水可榨;不出其所料,第二次又拿走了拉条子借来的几千块钱。尽管又撂下狠话说还会回来,且要带着瘫痪的老娘来,但最终都没有再来,因为没有来的价值了。

四、素朴质感的电影背景

作为陈建斌自导自演的电影处女作首秀,影片并未在电影架构和镜头画面中去刻意讨巧,整部电影就像电影所塑造的那个拉条子一样,透着一股沧桑的“傻”气,正是这种观感使电影既能为人忍俊不禁,亦能让人感怀深思。

夫妻好友一齐上阵,《一个勺子》更近似一个家庭作坊式的制作,呈现出典型的毛边现象,是一部看似粗糙而实际极具质感的作品。电影采用了极小的成本和极简的资源。故事被设定在乡村和县城的接合部,是中国社会转型期完美的横截面,这里的一切都粗粝、晦暗,满地的尘土和满眼的广告,不加修饰却又充满矫饰。影片抓住那个年代旧风物的“路标”,拉条子家中是中国农村习见的小方桌、小炭炉,还有象征内陆人对蓝天大海向往的天蓝色椰子背景的墙纸,还原了上个世纪90年代农村城镇的真实风貌,这是一种“回溯”,这种粗糙的风格是第六代电影人在初登舞台时最看重的东西,贾樟柯在《小武》《站台》中率先表述后,成为一代电影人的标志。然而随着贾樟柯这些人的功成名就,他们的电影在技术上逐渐褪去了当年的“毛边”,粗糙的力量也相应地萎靡了下去。

对第六代导演来说,他们年轻时是有点偏执的先锋派,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逐渐过渡到圆滑,他们镜头语言也逐渐成熟而趋向于一种“装潢”,这时他们和大众土壤的亲密度已大大减弱。陈建斌恰是反其道而行,拥有了沧桑阅历和半生哀乐之后,他在《一个勺子》之中呈现了不同于常人的深刻感受,从小小的故事和人物里窥见了大大洞天。陈建斌有一颗素朴的心,在处理电影的时候,也在审视着自己的心。《一个勺子》始终在直接、有效然而有些笨拙地构造整个电影,没有玩弄任何形式与结构上的花活或杂耍,它是一种还原电影本身的态度。这种素朴的态度,令《一个勺子》成为一部标准的“作者电影”。

《一个勺子》无疑是成功的,但毋庸置疑,影片中还存在不足之处:《一个勺子》尽管很细致地表现拉条子夫妇的痛苦,比如一次次要钱的痛苦,被后两拨讨要勺子的人威胁的痛苦,不敢正大光明地进入自己家的痛苦……然而对这些痛苦似乎没有给予必要的理解和同情,因为影片对拉条子的个人悲剧几乎是用冷眼旁观的态度呈现的。因此,拉条子三次进入派出所,影片中完全没有表现他进入前的痛苦——而小说对此却有很细致的描写。小说中,在拉条子不得已到派出所时,每次都细致地描写了宋河(拉条子)痛苦的感受和表象:流泪、站不直等等,有一次是因为止不住眼泪放弃了,还有两次是被“扶”进派出所的。

另外影片在表现意图上,放的东西太多,却没有往回收,留下了“故意”的痕迹,有过度用力的说教之嫌。后半段中拉条子近乎强迫的反复追问,也让人觉得导演过于担心观众看不懂。但瑕不掩瑜,《一个勺子》配得上它所获得的荣誉。

周翠英:青岛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蔡郁婉

猜你喜欢

陈建斌潜台词条子
条子泥:只此湿地间 万物皆可爱
门内
相亲漫画二则
哪个瞬间,会让你觉得“活该我单身”
陈建斌曾经是摇滚青年
潜台词在戏剧表演中对塑造人物的重要性
戏剧表演中潜台词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老公的潜台词你懂不懂
条 子
新目标九年级Unit 6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