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2016-12-12杨震宇

广东农业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早稻广东水稻

杨震宇,万 忠,方 伟

(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2016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

杨震宇,万 忠,方 伟

(广东省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

2016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既对稻谷市场有直接的影响,也释放了国家下一步改革信号。以2016年水稻生产、价格、流通等数据为基础,通过基本统计描述及定性预测方法,对接下来的水稻生产工作给予建议支持。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生产形势有所好转,早稻播种面积回升,带来稻谷产量与质量的提高,晚稻的种植意向也有所提高。稻米市场持续了上年“稻强米弱”的形势,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生产成本上升、良种良法配套欠完善、规模效益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进入下半年,要通过抓好田间管理、做好粮食收储、良种良法下移、支持土地流转等工作保障晚稻生产的顺利实施。

广东;水稻产业;收储政策;早稻;对策建议

1 水稻生产形势

1.1 早稻播种面积微幅提升

在经历早稻播种面积连续3年下滑(总减幅5.12%)后,2016年全省早稻播种面积回稳并出现微幅提升,上半年农户早稻播种面积为892 km2,比上年同期增加2.67 km2,增幅0.3%(表1)[1],早稻种植面积增长,主要是2016年天气有利于水稻的播种,春播进度快于上年。

表1 近年广东省早稻播种面积变化情况

1.2 早稻长势良好,产量增长1.6%

2016年,广东早稻产量533.3万t(表2),比上年增产8.4万t,增长1.6%;早稻单产398.7 kg,比2015年提高5.2 kg,增长1.3%。由于2016年早稻播种面积维持了稳定,且天气条件适宜,机收比例高,产量与质量预计维持稳定或有所提升。虽然2016年部分地市暴雨天气频发,但主产区气候条件总体好于常年,台风明显减少,分蘖期、抽穗期阳光充裕,有利于早稻生长。据广东省粮食局调查显示,韶关、湛江、茂名、肇庆市4市2016年早稻产量合计201万t,约占全省总产量的40%左右,稻谷颗粒饱满、水分较低,质量好于常年[1]。

表2 近年广东省早稻产量、单产变化情况

1.3 种粮意向有所回升

2016年,早稻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晚稻意向种植面积也有所回升。据统计,2016年晚稻意向种植面积95.04万hm2,比上年实际增加2 133 hm2,增长0.2%。晚稻意向种植面积增长,主要是因为近年来广东晚稻种植效益较好,农户种植积极性提高。从地区来看,湛江、茂名、清远三市晚稻意向种植面积增加较多,分别增加867、800、533 hm2[2]。

2 稻米市场展望

2016年,国家首次下调主粮品种最低收购价,将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确定为133元(每50 kg,下同),比上年下调2元,这是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12年迎来的首次下调。目前,省内市场新粮已陆续上市,普通早籼稻谷市场价格135~138元,同比基本持平。随着稻米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供求变化对于市场价格的影响将更加敏感,预计政策执行期内和期外稻谷价格差将扩大。

2.1 稻米价格稳中上升,国内外差价收窄

2016年上半年,省内市场普通早籼稻谷平均收购价约3.0元/kg,比上年同期上升3.2%。受稻谷价格上调的影响,带动批发价格走高,籼大米批发价5.1元/kg,比上年同期上升0.8%。进口米方面,受亚洲大米主要出口国灾情影响,国际米价小幅上涨,价差缩小。据海关统计,2016年泰国大米到岸税后均价3.0元/kg,同比

上涨1.8%,比国内晚籼米批发价低1.1元/kg,价差较上年同期缩小0.1元/kg。[3](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粮食局,下同。)

2.2 大米进口量仍然增加,且面临政策性放缓

我国进口大米价格与国产大米相比仍然有明显价格优势,大米进口数量增长迅速。2016年前5月全国累计进口大米178.3万t,同比增长74.6%。广东省进口米量亦大幅增长,经广州口岸进口大米29.2万t,同比增长63.1%。虽然2016年以来大米进口快速增加的势头仍在延续,但随着我国粮食政策的调整、供给侧改革的持续推进和临储稻谷市场化销售的实施,后期大米进口量可能会有所放缓[4-7]。

2.3 优质、普通米差价扩大,“稻强米弱”局面将持续

随着粮食消费结构升级,近年来优质米价格稳中有涨,而普通米格面临下行压力。2015年9月,市场晚籼米价格4 160元/t,比早籼米高440元/t,价差比年初扩大260元/t,增幅达144%;比2013年同期扩大340元/t,增幅分别达340%。受此影响,企业和农户对优质粮惜售,普通粮则出现滞销[8]。综合来看,由于政策、成本以及国储顺价销售等因素,稻谷价格有了上涨的支撑;而大米市场虽然加工成本增加,但受进口米冲击依然不减以及消费需求减弱的双重影响,预计后期米价涨幅非常有限。因此,总体来看,后期“稻强米弱”的格局将继续延续。

3 存在问题

3.1 早稻生产成本增加

受2016年土地、租赁服务、化肥农药价格的综合上涨影响[1],早稻的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总体来看,平均每667 m2早稻总成本1 275元,比上年增加2.2%。以每667 m2计,人工成本约583.4元,比2015年上涨1.3%;土地成本188.0元,比上年上涨2.7%;物质与服务费共503.7元,其中化肥、农药费约211.8~213.8元,上涨2%~3%,租赁作业费205.5元,上涨5.8%(表2)。

表2 2016年广东省早稻生产成本变化情况

3.2 良种良法欠配套,影响单产水平的提高

随着水稻育种技术进步和水稻种子产业化发展,全省生产应用的水稻品种数量在增加。良种虽然增多,但农民并没有因此而增收[9-10]。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为农业主体的农民,在生产上对良法不重视,存在重品种轻栽培的现象,由于栽培技术不到位,导致良种的生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3 小规模分散生产的局面短期难以改变

水稻种植规模效益调研结果表示,广东省水稻种植利润具有规模最适性。0.67 hm2以下(含0.67 hm2)的种植经济效益最低,2 hm2以上种植规模的利润最高。在广东,有少部分土地生产成本较高的产区(如惠州、江门、珠海),其种植大户、企业参与生产经营较多,土地流转活跃,生产集约化程度较高,种植效益也较高。但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山区地市,生产仍然以0.67 hm2以下的小散农户为主,维持了种植效益低的局面。

4 对策建议

水稻产业是粮食安全生产的保障。一是抓好田间管理,以应对2016年多雨天气带来的影响;二是在粮食收储方面应对好政策变动带来的市场波动情况;三是做好水稻的良种良法示范推广工作,让技术进步的成果真正惠及到田

头;四是要完善农田流转制度,巩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尤其针对大户农田进行补贴建设。

4.1 抓好田间管理,促进单产提升

及早做好田间排灌渠道清理及防洪设施的维修加固,完善应急预案,做好防洪防风物资储备。加强监测,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发展动态,组织对口农药供应,及时指导农民开展病虫防治,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有效控制病虫的暴发为害。对水稻苗情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平衡增产。

4.2 支持良种推广,落实良法下移

充分发挥地方农业局、农科所、省农科院等单位的组织、示范作用,通过水稻品种技术推广相关项目的带动,不仅要在种子、化肥、农药等物质投入上予以补贴支持[12-14],还要做好农机推广站技术骨干的配套工作,组织召开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会,举办田头培训班,结合当地实际推广良种良法,让农民更好地掌握水稻栽培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和生产技能。

4.3 做好粮食收储,保供稳价工作

一是积极引导企业入市收购。指导粮食收购主体抓住当前省内天气总体较好的有利时机,积极入市收购,加快粮食入库进度,确保丰收粮食到手。二是做好粮食应急供应准备。指导各地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自然灾害的粮食供应准备,特别是做好部队和困难群体的粮油应急供应方案[11]。三是加强粮油市场监测。加强与气象、交通部门联系,重点关注京珠、京九等南北粮食流通主干道及其周边城市的天气和交通情况,掌握灾情发展的第一手信息。

4.4 完善农田流转制度,巩固基础设施

一是要完善有关土地流转政策,鼓励种粮能手和种植企业采取转包、租赁、股权等形式从一般农户手中取得土地经营权,促进水稻经营大户的发展。二是加大政府对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促进稻作规模化经营。科技示范户和主要以水稻收入为主的农户对水稻规模种植有积极影响,因此要加大对稻作经营大户农田补贴的投入力度,增强其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

[1] 方伟,万忠,杨震宇,等. 2015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J].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24):1-4.

[2] 方伟,万忠,杨震宇,等. 2015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J]. 广东农业科学,2016,43(3):7-11.

[3] 赵振增. 广东水稻生产风险水平的实证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67.

[4] 李逸勉,叶延琼,章家恩,等. 广东省水稻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13(20):73-82.

[5] 梁佳勇,谢振文,何昆明,等. 广东水稻生产潜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04(4):63-66.

[6] 黄凰,杨敏丽,郑宏宣,等. 广东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趋势[J]. 农机化研究,2014(10):239-244.

[7] 白林,段东霞,万忠. 广东水稻生产风险评估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4(4):1762-1767.

[8] 曾招兵,曾思坚,刘一锋,等. 1984年以来广东水稻土pH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J]. 土壤,2014(4):732-736.

[9] 黄珍珠,刘锦銮,刘尉,等. 登陆广东的热带气旋对水稻产量的影响评估[J]. 自然灾害学报,2014(4):170-176.

[10] 佴军. 近30年江苏省水稻生产的时空变化与效益分析[D].扬州:扬州大学,2013.

[11] 彭可茂,席利卿,彭开丽. 农户水稻保险支付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基于广东34地1772户农户的经验数据[J]. 保险研究,2012(4):33-43.

[12] 林举宾,涂悦贤,麦建辉. 农业气象灾害对广东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 中国农业气象,1997(4):44-47.

[13] 曲东,贺江舟,孙丽蓉. 不同水稻土中氧化铁的微生物还原特征[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97-101.

[14] 朱小源,杨健源,刘景梅,等. 广东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分析与利用策略[J]. 广东农业科学,2006(5):34-37.

(责任编辑 杨贤智)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Guangdong rice industry in the first harf of 2016

YANG Zhen-yu,WAN Zhong,FANG Wei

(Institu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Rural Development,Guang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Guangzhou 510640,China)

In 2016,the minimum purchase price policy for early indica rice was slightly adjusted. It not only exerted a direct impact on rice market,but also released a signal of the further reform. Based on the data of rice production,price,circulation in 2016,this paper put forward advices and support to the rice production,based on the basic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and qualitative forecasting methods. In the first half of 2016,production situation of rice industry in Guangdong took a better turn. For instance,the sown area of early rice recovered and the intention for late rice improved,which both would likely improve the rice quantity and quality. The import of rice production continued to increase,showed the symbolic of sluggish rice market and strong paddy market like that of last year. And there were still some prominent problems,such as the costs increasing,imperfection of quality seeds and fine methods,low level economies of scale. In the second half,we have to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field management,grain collection and storage,quality seeds and fine methods spreading,land circulation,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late rice production.

Guangdong;rice industry;policy for purchase and storage of grain;early rice;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326.11

A

1004-874X(2016)10-0001-04

2016-08-02

广东省省属科研机构改革创新专项(2014B070706015);广州市重点实验室项目(2014SY000001)

杨震宇(1990-),男,在职博士生,E-mail:285167566@qq.com

万忠(1963-),男,博士,研究员,E-mail:wanzhong1999@163.com

杨震宇,万忠,方伟. 2016年上半年广东水稻产业发展形势与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6,43(10):1-4.

从广东省近几年水稻种植情况来看,播种面积缓慢减少是一个总体趋势,总产量提升主要依靠单产的增加。2016年年初及早稻移栽期间省内降水丰富,为早稻播种和移栽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户顺利完成早稻插秧,早稻面积发生恢复性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调查显示,2016年早稻生产前期受低温阴雨影响,苗情略差,中后期光温条件较好,弥补了前期不足,早稻秧苗长势迅速得到恢复,且整个生长期内未受台风侵袭,省内大部分地区早稻实现丰产。本研究基于以往持续对水稻产业数据的跟踪及形势建议的立论,统计描述产业一般的生产发展规律,总结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产业接下来的生产发展决策打好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早稻广东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早稻迎丰收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
2021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02万吨 比2020年增产72.3万吨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宋代早稻若干问题探讨
一季水稻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水稻花
广东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