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6-12-08陆俊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型通气机械

陆俊

(信阳市中心医院 急诊重症室 河南 信阳 464000)



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陆俊

(信阳市中心医院 急诊重症室 河南 信阳 464000)

目的 观察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信阳市中心医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采用创新型护理流程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

重症监护室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具有病情危重、病因复杂、病情发展快速的特点,护理工作较为繁重、琐碎,护理难度与风险也随之加大,稍有操作不慎,极易造成医疗事件的发生[1-2]。为优化、规范医院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应运而生,但是各级医院尚属于适应阶段,还需进一步的实践将护理质量真正落实到位,以改善患者预后[3]。本研究主要观察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信阳市中心医院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20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男27例,女33例;患者年龄19~79岁,平均(52.48±20.73)岁。对照组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18~79岁,平均(54.78±20.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流程,保持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每天为患者擦拭身体,定时为患者变更体位,放置患者体内的导管也要随之调整,监测、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如有异常立即告知医生。观察组采用创新型护理流程干预,步骤如下:①护理路径:对患者生活、心理、导管、健康教育及病情观察5个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利用临床路径法制定标准的操作表格。临床路径表格内容包括护理时间、人员数量、护理次数、护理用品、护理班次、护理方式、质量标准等。护理人员每天按照表格实施操作,并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共同交流护理经验。②再造流程:对环境、人员、抢救3个流程进行再造,合理分配在岗人员。将抢救设备、药物等放置在合理位置,并细化抢救流程,降低患者因抢救无效的死亡率。③CQI质量监控:以护士长为组长成立质量监督小组,记录护理人员实施的护理操作过程,并进行总结、点评,对不合理的地方给出修改建议,修改后再次展开护理,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的效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满意评分、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并进行对比。并发症包括气道糜烂、溃疡、声带受损、气管坏死。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效果比较

2.2 并发症 护理后,观察组出现1例溃疡、1例声带受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2/60),对照组出现3例溃疡、6例声带受损、1例气道糜烂、4例气道坏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33%(14/60)。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4,P<0.05)。

3 讨论

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首先成立重症监护室临床路径小组,可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工作流程,按照临床护理路径内容完成整个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其次以现代学为基础,科学性的设计工作流程,进而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及质量;最后对护理方案予以持续性的质量监控及改进的质量管理,包含了内容、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阶段,可以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以确保护理质量更加科学[5-6]。临床路径、流程再造、质量管理相结合形成科学性、规范性及效率性的护理流程模式[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创新型护理流程模式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1] 李淑媛,张建,张莉,等.ICU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76-78.

[2] 金昌德,姚培宇,崔楚云,等.机械通气患者早期活动效果的系统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5):551-557.

[3] 黄德举.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急性中毒合并呼吸衰竭临床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6(1):138.

[4] 赵璠,贺琳晰.高频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2):167-168.

[5] 韩海玲,淡云,卫文峰.精细化护理对于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7):94-97.

[6] 李静,苑记清.音乐对机械通气患者焦虑和生理状态影响的Meta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2):234-242.

R 473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1.141

2016-03-26)

猜你喜欢

创新型通气机械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调试机械臂
不通气的鼻孔
简单机械
按摩机械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