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综合干预对围绝经期骨量减少妇女临床疗效观察

2016-12-08金菊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骨量雌二醇绝经期

金菊

(西华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 河南 周口 466600)



临床综合干预对围绝经期骨量减少妇女临床疗效观察

金菊

(西华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 河南 周口 466600)

目的 观察性激素、钙剂及健康指导综合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骨量减少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西华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骨量减少的围绝经期妇女21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观察组给予钙尔奇D、激素和健康指导综合干预治疗,比较两组骨密度、性激素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第2~4腰椎(L2~3)骨密度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绝经期骨量减少妇女通过性激素、钙剂及健康指导综合干预治疗可提高骨密度,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骨密度;骨质疏松;围绝经期;妇女

围绝经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明显,造成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失去平衡,使骨量缓慢丢失。研究显示,妇女在绝经前4~5 a就已开始骨量下降,绝经5 a以上的妇女骨量以2%~3%的速度丢失,易形成骨质疏松,使骨脆性增加,可导致骨折危险性增加,严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生活质量[1]。近年来,本研究对围绝经期骨量减少妇女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性激素、钙剂及健康指导综合干预治疗对围绝经期骨量减少妇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4月于西华县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及健康体检的围绝经期妇女216例为研究对象,均经过定量超声波测量仪诊断为骨量减少。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8例,年龄46~56岁,平均(49.05±6.13)岁。排除标准:糖尿病史、甲状腺和甲状旁腺疾病、性激素禁忌证、骨与关节疾病、心肌梗死及血栓性疾病等。两组治疗前3个月均未应用过雌激素、孕激素等药物。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治疗方案均经过西华县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年龄、体质量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和检测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钙尔奇D 600 mg,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激素替代治疗(安宫黄体酮片6 mg/d×10 d+倍美力625 μg/d×21 d),两组均连续治疗1 a。治疗结束后采用DPX-L型X线骨密度分析仪检测两组妇女第2~4腰椎(L2~3)骨密度。采集两组妇女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置-20 ℃冰箱保存,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雌二醇、促卵泡激素;采用B超检测两组妇女子宫内膜的厚度。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相关文献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显效:腰椎(L2~3)检查示骨密度增加,四肢疼痛消失;有效:骨密度下降不明显,四肢疼痛有所缓解;无效:骨密度下降或无变化[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骨密度 两组妇女治疗前腰椎(L2~3)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腰椎(L2~3)骨密度检测值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骨密度的提高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检测结果比较

2.3 雌二醇、促卵泡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 治疗1 a后,观察组雌二醇、卵泡刺激素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雌二醇、促卵泡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比较

2.4 安全性评价 两组妇女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实验室指标均未发生异常改变。

3 讨论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微观结构发生退化和骨量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引起以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其发生与年龄、激素水平变化、不良饮食习惯、运动较少、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等因素相关[3]。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其中25%~59.8%的围绝经期妇女可发生骨质疏松,严重影响中老年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研究显示,由于雌激素具有促进肠道钙吸收,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等功能,围绝经期妇女因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破骨细胞功能活跃,骨转换加快和骨吸收增加,从而加快了骨量的丢失[4],因此绝经后妇女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促卵泡激素是垂体前叶嗜碱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其血液中水平增加可导致骨量累积不足、低骨密度,引起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生。潘国华等[5]研究显示,围绝经期妇女血液中促卵泡激素水平增加,骨密度显著降低,促卵泡激素对骨密度有负性影响。雌二醇是一种由卵巢合成、分泌的具有最强活性的雌激素,可促进VitD和成骨细胞的活性,其血液中水平变化可直接影响妇女的骨代谢,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降低可导致机体不能对下丘脑垂体系统进行反馈性调节,造成垂体前叶分泌的促卵泡激素水平失控[6]。商敏等[7]研究显示,代偿性高水平促卵泡激素分泌、雌激素分泌不足可导致围绝经期妇女骨量丢失,血液中雌激素水平与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之间呈正相关。此外,围绝经期妇女还应该加强饮食、合理运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及避免使用可引起骨质疏松的药物等多方面的健康教育,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腰椎(L2~3)骨密度提高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激素替代治疗可补充妇女外源性雌激素,有效减少骨吸收,降低骨的重建,对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可起到积极的作用。围绝经期妇女激素替代治疗后可能并发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及心血管事件,本文研究结果显示,108例妇女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后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未发生明显变化。综上,围绝经期骨量减少妇女通过性激素、钙剂及健康指导综合干预治疗可提高骨密度,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1] 张珍珍,李李,沈莹.皖北地区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影响因素调查及健康教育[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1745-1746.

[2] 陆竹梅,孟晓红,李晓玲.低剂量激素替代疗法联合舍曲林对围绝经期妇女抑郁症及骨密度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32(3):326-328.

[3] 王振鹏,杨茂伟,杨阳,等.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10):1026-1030.

[4] 徐苓.绝经后激素治疗与骨健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27(5):346-348.

[5] 潘国华,顾建娟.雌二醇与孕激素预防绝经期妇女骨量丢失的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5):130-132.

[6] 邢玉鉴.围绝经期女应用HRT对血脂及骨密度的影响[J].中国实验诊断学杂,2014,18(2):286-287.

[7] 商敏,蔺莉,黄建平.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雌二醇和卵泡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3,14(2):132-135.

R 580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1.023

2016-05-11)

猜你喜欢

骨量雌二醇绝经期
戊酸雌二醇治疗黄体酮胶囊配伍治疗不完全性药物流产的临床观察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微雌二醇人工抗原合成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介导17β-雌二醇抗血管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性衰老
18~F-雌二醇的质量控制研究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