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水平的影响

2016-12-08宋晓英

河南医学研究 2016年11期
关键词:依那普利缬沙坦左室

宋晓英

(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 内科 河南 商丘 476000)



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水平的影响

宋晓英

(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 内科 河南 商丘 476000)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BNP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缬沙坦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各项指标及BN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66.7%)(P<0.05);治疗后研究组LVEF、LVMI等心功能各项指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后研究组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降低患者BNP水平,且对患者心功能有改善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缬沙坦;依那普利;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BNP水平

长期严重心血管疾病易引发心脏舒张或收缩功能障碍,甚至造成心室肌重构,进而降低心室射血或充盈功能,逐渐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1]。乏力、水肿、肺淤血及呼吸困难等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且死亡率和病死率较高。临床实践表明[2],神经内分泌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脑钠肽(BNP)是对心功能进行检测的指标,可对患者病死率进行预测[3]。本研究选取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组进行依那普利治疗和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心功能及BNP水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按抽签顺序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5~85岁,平均(67.9±8.1)岁;病程3~17 a,平均(9.8±3.2)a。研究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7~86岁,平均(69.2±7.6)岁;病程4~18 a,平均(10.1±3.1)a。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心电监护、吸氧、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建议患者低盐饮食。同时服用依那普利(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604)0.5 mg,1次/d。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缬沙坦(山东益健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319)治疗,口服80 mg缬沙坦,1次/d。两组患者均进行6个月的治疗。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恢复或心功能改善≥2级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心功能改善<1级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同时比较两组患者BNP水平,水平越高心力衰竭越严重。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研究组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

2.2 心功能各项指标 研究组心功能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BNP水平 治疗后研究组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NP水平比较

3 讨论

神经内分泌的过度兴奋及调节细胞因子网络的紊乱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4]。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导致去甲肾上腺素释放量增多,与血管平滑肌上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血管收缩,动脉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进而减少输血量,导致心室重构及肥厚,进一步损伤心肌。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康复。其原因为缬沙坦是一种ATR-1受体拮抗剂,可对血管进行扩张,使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同时对神经内分泌进行调节,对心室重构起到抑制作用,从而改善心功能[5]。依那普利缓解心室重塑效果较为显著,可对缓激肽的降解起到抑制作用,于血管扩张前使前列腺素生成量增多;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进行抑制,降低醛固酮分泌量,减少水钠潴留[6]。治疗后,研究组心功能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表示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原因为缬沙坦对交感神经活性有抑制作用,可减少心肌氧耗量,降低儿茶酚胺的合成,进而保护患者心脏;缬沙坦还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再生进行抑制、防止血管重塑,使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缓解心肌肥厚,进而对心功能进行改善。治疗后研究组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BNP水平,减少心力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

综上,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缬沙坦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效果较为显著,有助于患者心功能改善以及BNP水平降低,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张金龙,洪小苏,陈艳红.脂联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师杂志,2015,17(11):1704-1706.

[2] 苏海燕,蒋敏.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5,21(2):122-124.

[3] 吴君,李永旺,钟雪焱,等.检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尿液肾损伤分子-1及血清胱抑素C的临床意义[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5,13(11):980-984.

[4] 肖婷,罗磊,杨娜,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5):384-386.

[5] 谷保琴.阿托伐他汀联合左卡尼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 2015,24(12):105.

[6] 张伟.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34):105-106.

R 541.6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1.016

2016-01-26)

猜你喜欢

依那普利缬沙坦左室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并发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高血压合并蛋白尿46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