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区规划的街区制与小区制

2016-12-07周明

上海房地 2016年4期
关键词:街坊旧城城市道路

文/周明

居住区规划的街区制与小区制

文/周明

2月21日,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引起了社会舆论的热议:赞成者认为,居住区拆围可打通城市路网的毛细血管,解决交通拥堵的城市病,甚至还将封闭小区与农耕时代联系起来;反对者则担心,开放的小区如何保障安全,业主出资共享的小区道路等设施公共化,业主的权益如何维护。

所谓街区制规划,是指建筑沿街区布置,居住区空间是开放式的。实际是沿用了城市最初发展的规律,即住家总是先傍着自然道路、水道集聚,然后慢慢形成街区、城市。街区制的开放设计使居住区的设施公共化,有利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欧美发达国家城镇化程度非常高,目前很少有大规模的居住区建设,重点还是以旧城保护为主的旧居住区保留改造。而旧城保护改造会沿袭以往街区制的规划,当然卫星城镇建设也会沿用街区制规划。

所谓小区制规划,是指我国学习前苏联居住区千人指标规划,形成相对封闭的居住小区,是伴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旧城改造以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行大规模的住宅建设而形成的居住区规划。小区为何要封闭,这是物权法保护私权、基础设施配套机制和物业管理的要求所决定的。小区内的道路、基础设施等包含在房价里,小区绿化、保洁、保安等费用都需要业主来承担。

不同于国外的建筑低密度和不太注重建筑朝向的情况,在我国,居住区建设规模大、建筑密度高、关注朝向且住房私有率高,所以建设封闭型小区多些。其实,在众说纷纭中,不乏许多对文件的误读。

从规划角度讲,街区(neighborhood)由街坊(block)组成,街区可以设计成开放型,但街坊(或称组团)设计却有封闭、私密空间的要求,不允许引入社会车辆:一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整洁和安全;二来确保街区里老人休憩、小孩玩耍的安全。小区和单位大院拆围指的是大型居住区和大单位占用了城市道路支路,形成“断头路”影响城市道路网,理应拆除围墙,还道路于公众。但对于由街坊组成的居住小区来说,则不能与前者相提并论,一股脑儿地拆除围墙,毕竟居住区以居住生活为目的,需要营造出安静、安全、优雅的环境。都市里的村庄,闹中取静,是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的向往。过去上海里弄的石库门建筑,北京胡同的四合院建筑,充分体现了这种设计理念,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居住环境和街坊邻里关系。无论古今中外,人的居住生活总是需要一定的封闭空间,这是人的居住习性所决定的,与开放理念和农耕时代毫不相干。如今,当国外建筑规划师们赞叹和欣赏我们的里弄和胡同建筑文化时,我们某些建筑规划师却热衷于西方建筑规划模式,迫不及待地要照搬照抄西方的规划理念。

从城市道路拥堵讲,宽敞的道路会引来更大的车流,因此道路拥堵不在于路而在于车。私家车辆无限制地增加,给城市道路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不是开放型街区制规划所能解决的。况且,社会车辆进小区,不仅给宁静的小区带来污染、噪音和不安全因素,而且,交叉路口多也会影响主干道的车速和行车安全。

因此,居住区规划是开放的街区制好还是封闭的小区制好,应该说各有利弊,须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来选择或混用,不能简单地评判孰是孰非,更不能用行政手段强制执行。

(作者单位:上海市房产经济学会)

猜你喜欢

街坊旧城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拓宽改造设计探讨
城市道路照明电气设计常见问题探究
城市道路清扫之我见
以街坊为单元的老城区微更新方法研究
——以柏林Kreuzberg 地区为例
浅谈旧城更新中建筑立面整治的策略与意义
唐朝城市街坊布局规划
水泥搅拌桩在城市道路软基处理应用中的思考
百万庄小区街坊调研及街区改造设计
中国城市新旧城空间规划的历史经验
OF DRE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