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街坊为单元的老城区微更新方法研究
——以柏林Kreuzberg 地区为例

2020-09-17王姗王志军李达WANGShanWANGZhijunLIDa

建筑技艺 2020年8期
关键词:街坊公共设施老城

王姗 王志军 李达 WANG Shan,WANG Zhijun,LI Da

1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片老旧居住区进入了更新改造阶段。Kreuzberg地区作为柏林老城区,是老城更新的先行者。笔者在柏林学习期间对该地区的老城更新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该地区更新方法的讨论。

1 Kreuzberg街坊式布局的成形

Kreuzberg地区作为柏林内城的老城区(图1)呈现出经典的方格网布局模式[1],以100~150m间距为基本路网,划分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街坊,街坊外围为5~7层的建筑,底层为沿街商业,上部为住宅或者公寓。街坊内部的空白地是其他功能的补充,初期以小型工厂及家庭作坊为主,满足了早期工人的居住和工作需求。随着街区功能的逐步发展完善,街区内院中慢慢出现了商业、公共服务、社区绿地、教育机构等设施,最终形成了功能高度混杂的街坊。

2 谨慎的城市更新和批判的重建

随着2 0 世纪8 0 年代“柏林国际建筑展”(IBA)的开展,针对柏林Kreuzberg地区老城区基础设施落后、居住条件差、居民失业率居高、人口下降等一系列城市和社会问题,总规划师提出了“谨慎的城市更新”和“批判的重建”思想[2]。该思想坚持以街坊为基本单元,在保护柏林老城空间结构、提升建筑品质、增加住宅数量与公共设施类型、更新街道空间、基础设计和街坊内院空间等方面开展工作。当地相关部门历经20余年的努力,在该地区完成了上百个街坊的更新(图2),对7 000多户住宅进行了改造,增设了200多处公共设施,提升了众多内院和街道空间[3]。

3 案例研究

本文选取121号街坊和133号街坊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图3),通过分析更新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总结其特点。

3.1 案例1——121号街坊

121号街坊的更新方案由知名建筑师阿尔瓦·西扎主导,并引入了“开放街区”的概念。建筑师在更新中巧妙地结合了“谨慎的更新”和“批判性的重建”两种策略,突出了街区混合性的特征。在设计中,阿尔瓦·西扎利用该街坊功能形态不完整的特点,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把街坊的内庭院向外界延展开放,激发街坊内部和城市间的互动[4]。主要更新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图4)。

(1)沿街商业——多种发展模式相结合:采用以租金和税收为优惠条件,以承租者自助式的更新方法为主。一方面保留原有商铺,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另一方面利用新建建筑的底层,增加商铺数量。商业的更新既为社区创造了更多工作岗位,又活跃了社区个体经济(图5)。

(2)住宅——功能混合的立体模式:利用街坊沿街空地,新建集合式住宅公寓,补全街坊形态。公寓集住宅、工作和娱乐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底层为商业,上部为社会住宅,顶层为屋顶花园(图6)。

1 Kreuzberg 区位图

2 Kreuzberg 在IBA 中的更新范围

3 案例121 号和133 号街坊区位图

4 阿尔瓦·西扎更新方案,121 号街坊

5 IBA 更新建设的商业分布,121 号街坊

6 Bonjour Tristesse 现状,121 号街坊

7 幼儿园更新布局,121 号街坊

8 幼儿园现状,121 号街坊

9 老年活动中心布局,121 号街坊

10 老年活动中心现状,121 号街坊

11 青少年中心布局,121 号街坊

12 青少年中心现状,121 号街坊

13 内院布局,121 号街坊

14 内院现状,121 号街坊

(3)幼儿园——介于城市和街坊之间:对原有学院进行改扩建,通过新的入口空间和建筑形象,丰富街道空间与城市立面(图7,8)。

(4)老年活动中心——从内部到外部:将老年活动中心从原方案的街坊内院调整到沿街空地中,既增加了公共设施的开放性又扩大了内院空间,新的入口空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街道体验(图9,10)。

(5)青少年中心——创造文化内核:将内园中废弃的马厩改建为新的文化中心,设置体育、音乐、训练和心理咨询教室等,服务社区青少年(图11,12)。

(6)内院改造——从统一到分离:将内院空间进行分类和分级设计,公共活动场地位于中心,服务整个街坊。公共设施所围合的院落空间属于半开放空间,各栋住宅之间的院落空间属于半私密空间(图13,14)。

15 更新后平面分布,133 号街坊

16 一层平面功能,133 号街坊

17 二层平面功能,133 号街坊

18 内院建筑剖面功能,133 号街坊

对121号街坊的更新,从项目立项到整个街坊基本更新完成,持续了近10余年。整个项目过程中鼓励多种形式及多元组织的参与,如IBA、政府、建筑师、众多民间社团组织、居民及租户等。最终在IBA公司及当地政府的带领下,经过多方的合作,121号街坊的更新不仅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增加了多样性的公共设施,更提升了整个街坊空间的活力与品质,成为该地区街坊更新的典型范例。

3.2 案例二——133号街坊

在IBA之前,私人开发商已启动了133号街坊的推倒式重建的规划方案。新方案将对整个街坊进行推倒式重建,规划成现代化公寓小区,但该计划遭到了街坊居民的极力反对,最终IBA公司接手了该街坊的更新计划。

IBA在“谨慎的更新”思想上,对133号街坊制定了详细的更新原则和具体可行的实施计划。更新目标包括:保留原住民、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房屋质量、在经济与高效的前提下对住宅和公共设施进行更新改造[5]。主要更新内容如下(图15):

(1)住宅——提高居住条件:在经济适用的前提下,保留大部分公寓,通过对户型的改善及卫生设施的更新,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使更新后的住宅租金维持在居民的可接受范围内。

(2)公共设施——工业建筑的再生:以工坊自助式更新为主,将内院中原有工业建筑改为创意工坊、工作室、文化娱乐中心,建筑平面和剖面都具有极高的混合性,满足居民的工作、娱乐、文化、教育、居住等需求(图16~18)。

(3)教育设施——内院中的幼儿园:提出Hofkita概念[6],建筑师利用内院中原本废弃的马房,保留了大部分老建筑,通过局部改扩建,形成了丰富的室内外空间(图19,20)。

(4)内院空间——多层级的院落:对于内院中的开放区域,结合建筑功能划分出不同性质的空间。内院的核心区域以公共设施为主,为全开放的绿地和活动场地,如烧烤庭院、休闲庭院、艺术庭院和植物园等;附属于住宅的半私密庭院空间则作为住户的杂物院和绿地(图21,22)。

19 幼儿园布局,133 号街坊

20 幼儿园现状,133 号街坊

21 内院布局,133 号街坊

22 内院现状,133 号街坊

表1 街坊121号和133号更新技术对比分析

(5)街坊道路——步行社区:改善街道铺装,增设步行道,选用小方石头铺地,减少快速交通。在步行街中增设景观绿植、水景小品、休息座椅等城市家具,活跃街道空间。

对133号街坊的整体更新持续了8年,政府机构、IBA公司、民间团体、自由职业者和社区居民等都积极参与其中。最终该街坊的更新成果既符合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又激活了老城活力。

4 老城区街坊更新方法总结

通过对两个街坊公共设施的更新分析(表1),对比总结后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保护城市结构特色。在老城更新中遵循“谨慎的更新”方法,不仅保护了原有城市布局特点,也保护了该街坊不同功能类型及不同年代建筑的混杂性特点,增加了历史街区的吸引力。

第二,增加街坊内公共设施种类的多样性。补充缺失的公共设施,使其包含商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工坊多种类型,以满足不同年龄阶层的公共文化需求,丰富街坊的功能混合性,增加居民生活的丰富性。

第三,增加的公共设施在街坊中呈现出沿街式和内院式相结合的复合式布局。沿街式布局的公共设施具有更高的开放性,能增加街坊和城市空间之间的联系。内院式的布局模式增加了街坊内部空间的功能性,有助于激活内院空间的活力。

第四,街坊内更新的建筑规模大多为小体量,在街坊内呈分散式和相对集中式相结合的布局。小体量的建筑和街坊中的其他建筑体量相互协调,保护了老城的肌理。分散式的布局使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集中式的布局则可以高效地利用街坊内院中的空间。

第五,对内院中开放空间的更新。增加内院中的活动场地、停车场地、住宅的半开放庭院空间、内院开放空间及绿地,丰富街坊开放空间的层次,提高街坊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多样性。

第六,更新的建筑在平面布局和立面设计中需要达到提高街道空间丰富性的目的。空间形态上与城市界面呈现出直线形、三角形退后式和矩形退后式的多样空间界面,丰富了城市街道空间。沿街立面根据建筑功能和街道立面形象,与周边建筑呈现出高低错落、新旧元素相组合的多种类型,丰富了街道立面。

第七,老区的建筑更新以加建和改建方法为主,局部采用新建的方法。在对老建筑改造中,保护原有建筑立面,沿用原有空间,只是对建筑功能进行置换,对于面积不够的建筑进行毗邻式扩建,增加功能的多样性。这种以加建和改建为主的更新手法,节约了改造成本,保护了街坊建筑的多样性。

第八,较长周期的渐进式更新模式。对于公共设施的更新,由于其种类较多、服务人群较广,因而会面临较长的更新周期。渐进式的长周期更新方法保证了更新工作以更为缓和的方式融入周边的居民生活。

第九,鼓励居民及各种组织的多方面和全过程参与式更新。对街坊公共设施的更新关系到街坊众多居民的公共利益,因此在项目一开始就引起了居民的关注,他们积极参与到更新建设过程中,对更新结果起到了重要的建设和监督作用。

5 结语

经过近30年的发展,Kreuzberg老城区完成了全面的更新改造,使得更新后的街坊保留了大部分原有居民,维护了居民的社会关系,稳定了街区的人口结构。在空间形态方面,尊重城市历史肌理,结合“批判性的改造”和“谨慎的更新”策略,保护老城历史和老城特色;在街区功能方面,创造混合街坊的居住模式,通过改造住宅设施,增加多样性的公共设施,丰富和完善街区功能;在更新机制方面,包含了自上而下的组织规划和自下而上的公众参与,更新结果最终满足了多方面的需求。当下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内老城更新工作在开发和保护中前行,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我国老城更新提供一些方法借鉴。

猜你喜欢

街坊公共设施老城
老城新活力潮流新维度
春回老城
老城旧影·和平路
狗咬男孩两次 父亲打死狗遭索赔
唐朝城市街坊布局规划
百万庄小区街坊调研及街区改造设计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一路惊喜
公共设施区位规划及相关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