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2016-12-06费文广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6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费文广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电子技术应用 工学结合 课程体系 建设

知识经济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中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输送大量技术人才的重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是中职教育对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1]

一、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整体规划过于重视理论知识

许多中职学校,受到传统的中职教育“学科本位”的思想局限,在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课程体系整体规划中,过于看重对于理论认识的教育。许多中职学校往往认为“分数”是教育输出质量的主要体现,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对于理论课程的设置比较多,旨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吸收理论知识。从学习本身来看,夯实基础是学习的必然,但不能够过于片面。许多中职电子技术整体规划中片面追求知识的全面性,造成基础理论的交叉重复、专业实践性弱化现象。[2]

2.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育与社会实践脱节

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实践教育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中职学校主要为社会输出技术型人才,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中往往会设置一系列的实践教学,包括有实验室教学、实习教学等。但在教学过程,学校过于重视对相关技术的传教,而忽略了在技术执行过程中的工作态度、职业人格、合作意识等素质的重要性,导致所培养出来的学员在技术上缺乏灵活变动的能力,与实际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中职学生的社会竞争力的降低

3.教材内容没有及时的更新

电子技术应用属于一个新兴学科,许多理念、原理、技术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故而在社会生产中对于电子技术的需求也产生了极大的变更。因此,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必须及时吸收技术、工艺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补充教学内容与实训设施,以适应技术、工艺快速发展对就业者技能的新要求。但是,受到人、财、物等因素的影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教育相对滞后,特别是与岗位职业技能培养直接相关的实训设施,因资金投入较大,设备使用周期一般较长跟不上电子技术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的需要,造成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不强

二、“工学结合”理念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简单地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教育资源、两种环境条件,实现人才培养目的的一种教育理念和实践形式,是教育活动与社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一种培养模式,是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创新。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中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

途径。

1.“工学结合”理论下影响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建设的因素

影响专业建设的因素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外部环境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科的发展趋势,而是学校内部对教育的追求。从外部环境因素来看,现代社会对于中职学生的社会定位产生了改变,社会更加需求实践水平高的应用型人才,而从国家宏观发展来看,电子产业中的智能化操作和应用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发展趋势;从学校的教育职能来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素质,提升办学水平,因此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在课程设置中可以获得何种程度的教育,能够产生何种水平的教学成果。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终身教育的需求,中职教育并不是一次性的教育,而是要实现学生的持续性学习能力。

2.“工学结合”理念下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容

(1)突出课程内涵

电子应用技术专业课程的设置,应该突出课程的内涵。电子应用技术,培养能掌握现代电子设备与通讯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得到应用电子技术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安装、管理和维修各种电子通讯设备、工业电视、宽带接入的能力的专门人才。

基于电子应用技术专业的内涵,在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应该紧扣内涵中心,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在教材选择方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内部平衡,不能够注重量多、量大,而应该追求知识精简。在课时设置方面,应该突出中心学科,健全辅助学科,做到轻重结合,全面发展。

(2)优化课程结构

现代电子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对于电子应用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基于“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它的教育主张的是理论和实践的齐头并进,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形成一定的实践经验。

因此,在课程结构的优化过程中,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并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应该开设相关的实践课程,比如说电子技术实践、电子基础实验、电子工程制图和电子CAD等专业实践课,注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平衡设置。

(3)更新课程内容

电子设备在随着计算机信息不断的更新,基于“工学结合”的理念,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践,因此,对于电子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内容也应当随之更新,确保知识的有效性和与社会的适应性,不能够为了学习而学习,让学生通过学习只能够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学习成果,而是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对于自身发展有益,对于社会有益的学习成果。

结束语

深化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以工作过程为根本,以工作任务为驱动,以典型任务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托,按照岗位行动领域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符合职业教育要求,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葛锦林.对我国推行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的若干思考[J].高等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16(1).

[2]罗小秋.探索高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J].机械职业教育,2012,(4).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