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6例急性胰腺炎伴高腹压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2016-12-06吴建南

福建中医药 2016年4期
关键词:腹压禁食灌肠

吴建南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福建南平353000)

36例急性胰腺炎伴高腹压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

吴建南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南平人民医院,福建南平353000)

急性胰腺炎;高腹压;中药灌肠;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见于合并有高脂血症、胆石症、胆囊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大量饮酒、暴饮暴食后突发该病[1]。通常发病来势凶险,严重者可波及全身各个系统,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全身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高达18.5%[3]。

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压力增高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可使隔面上抬,限制心脏运动,挤压肺部,对心肺功能产生较大影响;压迫淋巴管网,阻碍淋巴回流,则可引起胸腔积液;对腹腔自身的挤压,一方面对肝肾功能有负面影响,同时反射性引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造成急性胰腺炎患者生命体征的波动[4]。该并发症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对此类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干预十分重要[5]。近年来我院对急性胰腺炎并发高腹压患者采取中药清胰汤保留灌肠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明确诊断为急性胰腺炎伴高腹压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所有患者腹压>12 mmHg,平均(16.81 ±2.70)mmHg(采用膀胱测压法)。2组年龄、性别、腹压、腹痛VAS评分以及APACHE II评分等因素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男女36 38 19 18 17 20年龄/岁51.31±10.28 52.05±11.32腹压/mmHg 16.89±2.56 15.87±2.44腹痛VAS评分/分7.72±1.58 7.53±1.43 APACHE II评分/分17.67±2.83 18.33±2.7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上海)》[6]制定:①突发急性、持续的左中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②血清测定淀粉酶至少大于3倍正常上限;③CT/MRI影像学或腹部超声呈急性胰腺炎改变。

1.2.2 任何原因导致腹腔容量体积的改变,均可导致腹压升高。间隔4~6 h分别进行至少3次标准测压,记录到腹腔压力高于12 mmHg者,即诊断为腹压升高。

1.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辨为脾胃湿热证,主症:①腹满痛,由上腹而至脐腹,甚则从心下至少腹痛满不可近;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次症:①恶心呕吐;②口干渴;③大便秘结;④小便短赤;⑤舌红,苔黄厚腻;⑥脉滑数或弦数。主症2项加次症2项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胰腺炎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知情同意参与该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病情重、生命体征不稳定者;不能遵循本研究治疗方案或中途要求终止者;需要转科或转院离开ICU、无法继续原治疗方案者。

2干预措施

2.1 对照组

2.1.1 治疗方案接受西医规范治疗,包括: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抑酸,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抗休克,胃肠减压。

2.1.2 护理措施

2.1.2.1 病情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参数的波动情况,保持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观察腹痛程度、部位、持续时间及有无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肛门排气、排便情况及肠鸣音的变化;记录灌肠次数、恢复自主排便时间;监测腹压的变化情况;根据医嘱按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等,动态监测血、尿淀粉酶、末梢血糖等,及早发现并发症。若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2.1.2.2 基础护理禁食禁饮,持续胃肠减压及输

液,加之绝对卧床休息;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极易引起肺部和口腔感染,护理上保持环境整洁舒适,室内空气流通,每日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2~3次;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和作适当的床上运动,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有效地预防坠积性肺炎和口腔感染,增加患者舒适感。

2.1.2.3 心理护理急性胰腺炎病情危重,因腹部剧烈疼痛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紧张心理,因此要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胰腺炎并发高腹压的发病机制、特点和病程的演变过程,解释各种治疗方案的目的、疗效和必要性,消除其恐惧和紧张心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因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患者多焦虑。要关心、体贴、安慰患者,鼓励患者说出自已的痛苦与不安,注意听取患者提出的问题和反馈意见,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取得患者信任,树立其治病信心。

2.2 治疗组

2.2.1 治疗方案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同对照组。

2.2.2 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同对照组。

2.2.3 保留灌肠干预住院后,在接受治疗组规范治疗及护理的同时予以清胰汤保留灌肠,每天1次,疗程10 d。方药组成:绵茵陈、厚朴、黄芩、黄芪、枳实各20 g,金钱草、大黄(后下)各30 g,芒硝(冲)50 g,甘草6 g。中药汤剂由我院药房统一机煎,200 m L/袋。灌肠前操作护士向患者耐心细致地说明清胰汤保留灌肠的目的、过程、效果及要求,消除其紧张心理,以取得理解与合作。按常规保留灌肠操作法,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肛管插入深度为25~35 cm,将温度冷却至37~38℃的汤剂,使用点滴法灌肠,速度60~100滴/min,以病人感觉下腹温暖、舒适、无便意为宜。药液注入完毕后,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嘱患者保留灌肠液2 h以上,以保证药液的充分吸收。肠麻痹严重者,可先行肛管排气,以减轻腹压。灌肠后观察排便的次数、颜色、性质、量等。便后温水清洗,局部涂抹甘油护肤;会阴部按常规护理清洗每天2次,预防应激性皮炎的发生。

3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治疗前和疗程结束时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8];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9]评价腹痛程度,记录腹痛缓解至VAS评分<4分所需时间、从开始到结束禁食所需时间、腹压恢复正常所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WPS存储,采用R3.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显著性水平取值α=0.05。

5治疗结果见表2~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APACHE II评分比较(x±s)分

表3 2组腹痛缓解时间、禁食时间、腹压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表3 2组腹痛缓解时间、禁食时间、腹压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禁食时间/d 8.33±1.84 9.11±1.81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36 38腹痛缓解时间/h 54.78±4.971)57.39±4.81腹压恢复时间/d 8.06±3.161)10.24±4.61住院时间/d 18.94±3.551)20.87±3.49

6讨论

急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常伴发不同程度的腹内高压甚至发生腹腔间隔室综合征,发病原因主要是胰腺局部的炎性渗出以及严重感染导致全身的炎症反应,腹腔大量液体渗出,从而出现腹内压增高[10]。腹内压进行性升高将造成一系列恶性循环,抑制肠蠕动。西医治疗针对病理机制,通过抑制胰腺分泌、减少胃肠道分泌以及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措施,对病情控制有重要作用。但在改善腹痛症状、修复胃肠功能方面关注较少。该病为突发重症疾病,患者对病情的理解程度相对较差,对所采取的禁食、留置胃管、灌肠等治疗护理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护理过程中要反复、耐心告知患者治疗原则、禁食、留置胃管以及灌肠的重要意义,防止患者因不舒适而自行拔管。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用是病情发展转归的内因。患者往往由于腹痛、口干、不能进食而出现焦虑、抑郁、易激惹等,同时在ICU接受治疗时家属不能陪护,对环境和医务人员陌生,加之来自疾病本身的痛苦等,均对康复有负面影响。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保障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及避免该病加重复发。

清胰汤功效为清热解毒、泄下通里,是我国较早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经验方。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胰汤可阻断胰酶分泌,改善胰脏微循环,增强胃肠动力,促进肠内毒素排泄,缓解腹部症状等[11]。但在既往研究中,多通过口服[12]、鼻饲[13]等途径给药。而根据急性胰腺炎的病情特点,治疗过程需要禁食,故限制了该方的进一步应用。本研究通过灌肠给药,避开了急性胰腺炎治疗期间需禁食的限制,药物可通过肠壁直接吸收,产生局部和全身治疗作用。进行保留灌肠时,采用一次吸痰管和输液器代替传统的灌肠器材,能减少病人的不适感觉,易于控制滴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同时,由于传统方法肛管插入深度为10~15 cm,正好位于直肠位置,容易刺激直肠产生便意。而本护理干预将肛管插入深度增加至25~35 cm,使药液易于保留,增加药物的吸收,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针对急性胰腺炎合并高腹压患者,予以密切的病情观察,施以良好的心理护理和给药护理,并应用清胰汤灌肠的中西医结合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清胰汤灌肠作为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措施,能明显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降低腹内压,减轻腹部症状,促进胰腺功能修复,能缩短禁食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压恢复时间,从而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1]房太勇,谢远志,梁奕志.福建泉州地区近15年急性胰腺炎病因学变化趋势[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2):1132-1134.

[2]庞永斌,吕云福.影响重症胰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J].中国热带医学,2009,9(3):492-493.

[3]余贤恩.急性胰腺炎流行病学及严重性预测评估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2):234-237.

[4]赵丹丹,何池义.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发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6):383-385.

[5]唐宏英,何自力.清胰汤干预早期急性重症胰腺炎时机的护理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6):1211-1212.

[6]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华胰腺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上海)[S].中华消化杂志,2013,33(4):217-222.

[7]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26-127.

[8]金洲祥,刘海斌,王向昱,等.四种评分系统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评估价值[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9):680-683.

[9]视觉模拟评分法(VAS)[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04,9(11):483.

[10]刘迁,钟勇.腹内高压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诊疗进展[J].海南医学,2007,18(1):111-113.

[11]余鹏,曾其强,王和曹,等.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价值的系统评价[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4):544-547.

[12]张正良,白郑海,杜立峰,等.清胰汤联合DAR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7):760-764.

[13]梁尚恩,杨小艳.清胰汤辅治急性重症胰腺炎合并麻痹性肠梗阻疗效观察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9):17-18.

R459.7

B

1000-338X(2016)04-0069-02

2016-05-22

吴建南(1978—),女,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腹压禁食灌肠
腰不好 打喷嚏时 先“直腰”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初产妇分娩镇痛中第二产程腹压时机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儿童择期手术前禁饮禁食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偶尔禁食,可减少化疗毒副作用?
腹压升高危害不容小觑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猴子禁食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禁食对健康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