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和制约法治精神的问题分析

2016-12-06葛成硕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权力法治

葛成硕

(武警警官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 四川 成都 610000)

影响和制约法治精神的问题分析

葛成硕

(武警警官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 四川 成都 610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崇尚法治,遵守法治方面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个别单位和部分同志身上确实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和不足。这要求我们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充分认清法治精神欠缺所带来的危害,不断强化法治精神的内在自觉。

法治;人治;传统

1 人治思维根深蒂固

人治思维是指依靠个人意志来管理政权、实行政治统治的思想观念。人治思维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表现有:一是耍特权,习惯于以权压法。这是人治与法治的本质区别。有的高高在上,唯我独尊,个人说了算,习惯于耍权威、玩权术,对人划圈子,遇事定调子;有的“官本位”思想作怪,家长式作风,家庭式管理,搞私下授意,权法交错,个人自我膨胀,离德离行,看人行事,见利行事,法规成了“稻草人”;有的把行政身份带入党内,在党内生活中讲官位比高低,用官高一级替代平等一票。二是重实用,偏好于选择性用法。这是影响法治落实的“隐形杀手”。法规唯我而论,唯利而行,依法“栽花”很积极,依法“摘刺”就推诿;有的私心重,见利就上,总是盘算自己的小九九,精打自己的小算盘,有利的执行得干干脆脆,不利的执行得拖泥带水;有的想当然、凭感觉,选择性的执行,想严的就严,想松的就松,明知故犯,知规违规。三是讲人情,迷陷于逐利悖法。情与法是内在统一的,共同维护着对多数人的公平正义。而有的往往把情与法对立起来,把私情看的比公平更重要。手中无权的时候,热衷于找门子、拉关系,不管是个人的困难,还是单位的问题,总把希望寄托在领导身上,不去依法依纪解决问题。一旦掌握了权力,又背上沉重的人情包袱,怕讲原则失去朋友,怕依法办事得罪领导,甚至是违反规定为亲朋好友办私事、谋私利。

2 传统习惯影响至深

我国有很多优良的传统,这些传统是经过多年的总结,是成功经验的固化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需要我们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但我们也要辩证地、发展地去看待传统,在不断传承的基础上,还需要与时俱进的进行完善。传统习惯对法治思维的影响很大,具体表现有:一是经验主义。经验主义就是把经验静止化、绝对化,用老观点解决新情况、处理新问题,把经验作为模式套加在千差万别的客观事物上。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经验是实践的总结,实践的多样性,决定了具体经验不是永久的模式。如果我们把经验当成模式去生搬硬套,就有可能使曾经作为宝贵的传统经验,变成脱离客观实际的无效形式。二是极端思想。一些单位领导任务一项一项的压,活动一个接一个地搞,甚至还出现层层加压,这样自然不自然地就把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熄灯,根本就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如果一直靠打疲劳战来抓工作,很容易造成逆反心理。因此,必须明白“物极必反”的道理,下工夫进行通盘谋划,把好工作节奏,做到张弛有度。三是唯上心理。有的单位和领导抓工作,“眼睛向上”“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上级不注意”,所干工作一旦受到上级肯定,就认为是大功告成,万事大吉。在这种思想影响下,抓“拳头产品”“一招鲜”高起点、高投入,舍得下大力,而对那些长期管用而又一时难以见效的“地平线以下”工作,不愿下长工夫、细工夫、慢工夫,导致工作强弱分明,畸形发展,大起大落。

3 利益羁绊顽固不化

习主席一针见血地指出,许多思想障碍来自各种既得利益的羁绊。在重利而行的实用主义、报喜藏忧的功利主义等问题面前,我们部分党员干部道德的天平出现了倾斜,被眼前的利益蒙蔽了双眼,个人私欲不断膨胀,与群众的距离越来越远。当前,有这么一些表现:一是权力的滥用。领导干部的权力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只能用于党的事业。越过这个边界,就是权力的滥用。当前,权力部门化、个人化、扩大化和利益化,是败坏社会风气的“恶瘤”。有的把职权当特权,使权力私有化;有的把商品交换原则搬到权力运行中来,用公共资源谋取个人私利;有的抱着功利的心态去干工作,为了捞取所谓的政绩违背法规制度、影响建设。二是私欲的膨胀。《解人颐》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下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粮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口有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非南柯一梦西。”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人的需要决定了人的种种欲望。这无可非议,但需非议的是不当欲望,尤其是私心贪欲不可有,一旦萌生,将日益膨胀,急剧发展,最终滑向腐败,成为人民的罪人。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谷俊山等,他们曾经都是高官,正是私欲的无限膨胀,使他们堕落成了历史的罪人。可见,罪莫大于无休止的私心,祸莫大于无限的不知足。“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只有端正“官念”,掌权去私,当官戒欺,公正不二,凛然正气,方能影正身直,做个好官,当个清官。三是功利的趋势。据刘向《新序·节土》记载:某人向郑国宰相送鱼,郑相不受。有人问郑相:你爱好吃鱼,为什么不接受呢?郑相回答:“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显然,这位郑相的“思想境界”并不高。他之所以不受鱼,只不过想到,接受了别人送的鱼有可能失掉俸禄,今后就吃不上鱼了;而不接受别人馈送的鱼,则会保住俸禄,以后终身有钱买鱼吃。但郑相也有可爱的一面,他坦诚得可爱。自己怎么想就怎么说,既没有空讲大道理,也没有故作高姿态,用冠冕堂皇的话美化自己。也忧虑得可爱,尽管他是从保官位保俸禄为出发点考虑问题的,但毕竟还有所戒惧,应当说还有起码的道德和法纪观念。相比起来,我觉得今天的贪污受贿者却连郑相也不如。他们对功名、对金钱、对物质享受看得比什么都重,为了功利、为了金钱、为了享受,甚至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什么廉耻、道德,什么法纪、后路,都可以统统抛之九霄云外。

葛成硕,武警警官学院政治理论教研室教授。

D920

A

1672-5832(2016)05-0293-01

猜你喜欢

权力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让“游河南”更惬意
安阳:以最严密的法治向大气污染宣战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民营金融权力榜
对于权力,人为什么会习惯性服从
领导权力的特性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