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核心“诗性思维与诗性表达”

2016-12-06赵凌澜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诗性识字汉字

赵凌澜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核心“诗性思维与诗性表达”

赵凌澜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广西 桂林 541006)

语文是学习我国民族语言文字、文学以及文化的学科,带有很强的民族性。这意味着语文学科受制于我国的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文化传统和心理思维特点。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紧密的与这些因素相结合,它的核心在于传达诗性的思维与诗性的表达。

诗性思维;诗性表达;传统语文教育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是与现代语文教育相对应的。泛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流行的、具有影响的教育思想、制度和方法。中华民族的思维核心是诗性思维。中国传统文化在总体上蕴含着诗性思维方式,从而带有浓厚的诗意化特征。诗性思维的产生与中国的汉字、文学的特质具有内在的关系。从柯维的“诗性智慧”出发,引证我国台湾学者林雪玲对诗性智慧或诗性思维的定义性描述:“诗性思维,又称原始思维,意指人类儿童时期所具有的特殊思考方式。其特征为主客不分,运用想象力将主观情感过渡到客观事物上,使客观事物成为主观情感的载体,从而创造出一个心物合融的主体境界!”

那什么又是诗性表达呢?在《诗大序》中,古人给我们勾划出了这一界定标准,即:“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里,诗性得表达的要义首先是要有“志”,即要有诗人的思想感情。此外,这一思想感情还要有“所之’,即将它富有感情的表达出来。诗性表达的基本含义应归结到“言志”二字上:在“志”上的要求主要是要有超越诗人个人感的普遍感染力;在“言”上的要求则主要是突出语言的情感用法,并且在具体铺缀上要有对日常语言的适度背离。

由于语文是学习我国民族语言文字、文学以及文化的学科,带有很强的民族性。因此语文学科受制于我国的民族的语言文字特点、文化传统和心理思维特点。我国传统语文教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紧密的与这些因素相结合,诗性思维与诗性表达贯穿了传统语文教育的全过程。

1 识字教育

学习语文,首先有必要识字汉字文化学认为,汉字不仅仅是汉民族的辅助性交际工具,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特别是古汉字丰富地表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生产、生活、民俗风尚、宗教迷信、伦理道德等,而且还以缩影的方式展示出中国传统思维的方式特征。

诗性思维决定了汉字的造字法,正是中国人诗性思维的整体性特点,导致我国先民在创造汉字表达事物的时候具有综合把握的倾向。且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不仅有自己的本意,还包含了多重其他的含义。这就是诗性思维的另一个特点,不确定的性的体现。

从我国古代造字方法“六书”中,甚至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诗性思维的发展过程。例如:从象形造字的“观物取象”,到象意造字的“综合取象”,再到形声字的声音与形象的综合整体表现事物。

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中的识字教自然也体现出整体思维的特点,“六书”不仅仅是一种字方法,“六书”在先秦时期也是为识字教学服务的。在《周礼》讲到识字教学时说“教之”“六书”,用造字法来教导学生识字,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当然,在教导识字的过程中,这种整体性不确定性的诗性思维方式也同样被传递给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汉字的字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形象而繁复的甲骨文变为抽象画程度很高的汉代隶书。用六书进行识字教学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集中识字的方式渐渐成为识字教学的主要方式。根据的《汉书·艺文志》的记载,从周、秦到汉,陆续出现了很多种识字课本,如《史籀篇》《仓颉篇》《凡将篇》《训篡篇》《急就篇》等。其中流传的时间最久,并且一直保存下来的是《急就篇》。

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急就篇》,全书共二千一百四十四字。据前人考证,最后的一百二十八字是东汉人补加的。就前边的二千一十六字来看,大致是把当时常用的单字收集起来,使之成为三言、四言、七言的韵语,以便记诵,尽可能避免重复字,同时尽可能使每句都表达一定的意义,借此在识字教育的过程中多少教给儿童一些常识。

此后广为流行的启蒙识字课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无一不继承了《急就篇》这一传统,都集结几百到两千不等的生字,编纂成有韵律的短句方便让学生们记诵。

汉字的整体性决定了汉字的学习不能像欧美国家的儿童学会了二十四个字母之后再慢慢的组合拼读。集中识字便是把汉字做为一个整体,进行集中的认读。在一年的时间内教会学生常用的三千个汉字,这样大量的新字并不要求学生全部理解。老师只略加讲解,学生能懂便懂,不能懂就算了。学习的重点在于要认准字形,考察也主要是考背诵和识记。

这种死记硬背学习生字主要是为以后的阅读打下基础,至于字词的具体意思,老师会在进一步的识字教育中进行随文讲解。每个字词在具体的语境中所呈现出来意义都有所不同,汉字能指与所指的模糊以及不确定性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给了学生。

为了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方便记诵,所有的蒙学识字课本无一例外的采用了押韵的方式。众所周知,韵律是诗歌的重要特点,是让诗歌表达音韵美的重要方式。诗歌的韵律让诗歌容易被传唱,产生一种更能感染人的力量。而记诵这些押韵的短句,则有助于学生初步感知韵律,为以后的诗性表达打下基础。

2 蒙学韵文

在学过了《三》、《百》、《千》之后,学生学会了两千多生字,但是他们只是认识这些汉字的形状,对这些字的意思没有了解,也不能进行书写。两千字的识字量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三》、《百》、《千》等教材中少有重复的字,这让学生难以巩固已经学到的生字,因此忘记的可能性很大。

识字教育远远没有结束,接下来老师就要通过进一步的识字教育,让学生们巩固已经学会的生字,并且学会书写汉字并开始理解文字的意思,在此过程中也获得一些常识性得教育。

在这个阶段,流行的蒙学教材有很多,其中在实践中证明有用的,并且在一代代的中国传统语文教育中流传下来的便是用韵语知识读物让学生进行学习。这方面的教材种类很多,但是它们共同的特点都是儿童应该了解的训诫、科学自然知识、历史知识等用朗朗上口的诗句,韵语让学生方便记诵。

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育中,诗性思维与诗性表达的培养集中体现在这些教材中对偶与韵语的广泛使用。韵语的大量使用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整齐,押韵的句子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既合乎儿童的兴趣,又容易记忆。这显然此学—个一个的单字好,也比一上来就念参差不齐的句子好。同时也承接了上一阶段的韵文识字的传统,让学生对韵律有更加的深入了解,为接下来的诗性表达进一步奠定基础。

而对偶与韵律一样,也是汉活汉字的特点,也有利于儿童的朗读、记诵。从声音上说,和谐顺畅,读来上口.听来悦耳;从内容上说,或者连类而及,或者同类相比,或者义反相衬,给人的印象特别鲜明突出,容易联想,容易记忆,境界高的,更给人以优美隽永之感。对偶的运用更多的体现了诗性思维的运用,词汇不仅有字面的意思,还能挖掘词汇所蕴含的意义,广泛的类比、对比中词汇的含义在扩张,脱离了原本单一的所指。对偶同样也是诗性表达的一个重要手法,学生在朗诵这些富含对偶的诗句的时候,也同样把这种表达的技巧映入脑海。

有的教材内容直接就以诗歌的形式出现,比如《咏史诗》,人物歌还有朝代歌等等,这些简单直白的诗歌更是把这诗性思维和诗性表达直接传递给了学生。

3 读诗属对

诗歌教育是中国的传统语文教育的不可或缺的部分,远在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出现之前,诗歌就是各国国君和士大夫的政治教科书。春秋战国时期,教育从官府逐渐走向民间,但诗歌教育仍然是官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重要内容。孔子对《诗经》进行了整理,并把它作为课本给学生讲解。经过秦代的焚书之火,到了汉代,《诗经》在教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汉代还没有科举制,但只要学通一经,就可以被举荐当官。汉武帝设立太学,以五经博士在太学任教,置博士弟子 50 人。儒家五经在后世成为了各级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于是《诗经》也就在中国古代各级学校里被作为课本传授了 2000 多年,之后的朝代诗歌教育便一直是语文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

在儿童识字之后,一方面读些散文故事,同时读些优美而浅近的诗歌,这是唐宋以来一度实行的办法,后来也逐浙成了蒙学中一个固定的教学内容。

这个阶段也会让学生学习属对,作为语文基础训练的一种方式。属对实际是一种的语音、词汇的训练和语法训练,同时包合修辞训练和逻辑训练的因素。可以说,是一种综合的语文基础驯练。学属对首先要正音,同时学会阴阳上去(或平上去入)四声,这是基本的语音训练,其次是词汇的训练以及词汇的虚实的探寻。

直接阅读诗歌,学习诗歌中的诗性思维还有诗性表达,并且通过属对的方法学习词汇的所指与能指之间的非确定关系。这也充分证明了诗性思维和诗性表达始终都是传统语文教育的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1] 陈玉秋.思维学与语文教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01.

[2] 陈玉秋.回归生活理性思维—2012年全国大纲卷作文试题分[J].语文学习.2012.07-08.

[3] 陈玉秋.发展思维,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J].语文教学通讯,2009.02/B

[4] 陈玉秋.从思维训练角度评价语文课堂教学[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4.

赵凌澜(1992—),女,硕士在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G04

A

1672-5832(2016)05-0246-02

猜你喜欢

诗性识字汉字
诗性想象:英国当代女性小说之超验叙事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识字儿歌
识字儿歌
识字故事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匠心与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