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何以成为鲁迅

2016-12-06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张爱玲矛盾命运

孙 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鲁迅何以成为鲁迅

孙 琦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鲁迅,是国民的灵魂。鲁迅研究越来越走向“神化”,鲁迅何以成为鲁迅,是一切研究之后回归到鲁迅自身的一个永恒的、值得思考的问题。本论文从鲁迅自身出发,来探寻鲁迅自己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鲁迅”的。

自我建构;命运;矛盾

1936年10月19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鲁迅呼吸了最后一口20世纪的空气与世长辞。鲁迅的去世,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的话题。21世纪,鲁迅一直在得到人们的关注。这不仅来自于文艺界、非文艺界从事文学研究的人,以及大众对鲁迅的建构,还来源于鲁迅自身的独特性、唯一性。自我建构与被建构,这样的双重建构,一步一步地使得“鲁迅未死,依然在场”。本文章将从鲁迅的自我建构这一方面来分析鲁迅如何成为鲁迅。

1 鲁迅与鲁迅的命运

鲁迅的自我建构与他的命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鲁迅的生活道路,反映了鲁迅一生的变化,性格的变化、思想的变化。

1.1 童年、少年时期:鲁迅与命运和谐相处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从这天起直到1893年,鲁迅一直“沐浴在温和宽厚的长辈之爱中”,他活泼、机伶、调皮。他从六岁开始启蒙读书,祖父让他先读历史。看杂书、抄杂书、绘画,鲁迅在社会成规面前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他在那一套标准课本之外,寻找到了别样的课本。这个时期,鲁迅的基本情感状态:一个温情善良的孩子,一个对周围充满好感,不知道记仇,更不喜欢报复。

1.2 1893年至1898年:鲁迅在命运的肆虐中起伏

1893年,命运第一次“出手”。祖父入狱,父亲病倒,鲁迅开始意识到周围的世界不再是他熟悉的那番模样。出入当铺、药房,领略冷眼和污蔑,鲁迅不止一次的在自己的笔下提到这两个地方(如在《呐喊》自序中)。随后,父亲的病逝,家境急剧衰败,鲁迅仿佛从天堂一瞬间跌落到了地狱。大舅父一家称鲁迅他们是“乞食者”,本家的亲戚、城中一般市民都撕去了往昔那一层笑脸之皮,露出了冷酷面目,这让十几岁的鲁迅感到异常的震惊,怀疑、阴郁种在了鲁迅心中。

命运给了鲁迅这样大的波折,就如命运给张爱玲一样。“张爱玲是清末著名的“清流派”代表张佩纶的孙女,前清中堂大人李鸿章的重外孙女,官宦世家,高门望族,她就是见证繁华辉煌、体验家道中落的亲历者……”。张爱玲在谈到鲁迅时,她说鲁迅很能暴露中国人性格中的阴暗面和劣根性,张爱玲更是继承了鲁迅这样的传统。

1.3 1898年始至1926年:鲁迅与命运的抗争

从1898年开始,鲁迅开始了一生的颠沛流离。绍兴、南京、日本、杭州、北京、厦门、广州、上海,他在这几个城市或国家之间来回位移。

在颠沛流离中,鲁迅一次次地感受到了命运的“肆虐”。鲁迅,是积极入世的,然而命运却总是让鲁迅受尽挫折与失败。与周作人的决裂,与朱安的无法交流,家庭温暖的获得又丧失。命运让鲁迅在流离中,感受到了社会的黑暗,自己的无力。“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命运没有给鲁迅希望,鲁迅又如何获得希望。

1.4 一九二六年年至一九三六年:鲁迅的最后十年

在这最后的十年里,鲁迅做了他最后的挣扎,而这最后的挣扎也被命运吞噬了。广州的“清党”运动,让鲁迅看到了中国人的屠刀砍向了中国人。最后十年里,鲁迅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鲁迅开始与共产党合作(鲁迅在合作的过程中依然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鲁迅写下了一些散文、杂文随笔,直到去世前几小时,他还握着笔,在书写着他心里的话。

命运的坎坷、曲折,正是命运对鲁迅的青睐,鲁迅在命运的起伏中,用他的神来之笔,写下了自己的反抗。鲁迅,受到命运的折磨,几近崩溃时,然而他没有倒下,毕竟“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2 从鲁迅自身看鲁迅

命运之途虽然坎坷,但是这只是造就了鲁迅的第一层,更深的还是鲁迅自己。

2.1 文学里的鲁迅

在文学之前,鲁迅从少年时代起就广泛涉猎各种书籍,而且对自然界的生命有着强烈的兴趣。他曾为中国地质界“雪里送炭”,撰写了《中国地质略论》。鲁迅地质学研究得很深,若是鲁迅不生活在“民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里,鲁迅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地质学家。

鲁迅,在文学领域获得了很高的声誉。鲁迅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他把自己思想里的痛苦、把自己的彷徨、把自己的怀疑、把自己的愤慨、把自己的阴郁,统统注入到了自己的作品里。在鲁迅的小说中,有他之前生活的印迹。在小说《白光》之中一直落榜的“陈士成”,最后在挖掘自己家。这一情节改编自鲁迅少年时代在“蓝门私塾”的教书先生。这个教书先生,水平差、不认真备课、教书,整日做着发财的美梦。一日,由于一个喝醉的女佣人的“我看到眼前一道白光”,这位私塾先生就提前放学,亲自跳下去深坑“寻宝”。

2.2 矛盾的鲁迅

五十六年的生命,鲁迅逃不脱“矛盾”这个两字,他是一个矛盾的人。因为矛盾,所以犹疑,所以痛苦。

(1)“不愿做官”与“不得不做官”。“不愿做官”,一方面是鲁迅看透了官场,另一方面是当时社会上流行起来的一种情绪。“不得不做官”,是因为鲁迅不得不因为生计而维持现状,他是家庭唯一的支撑,家庭是他的精神支柱,他不能失去。

(2)在对待婚姻上,就更明显了。他追求婚姻自我作主,却又接受了朱安。他一方面渴望与许广平恋爱,一方面内心又充满着担心和犹豫。鲁迅是矛盾的,所以他会对他的爱情产生疑虑,这也就是为什么鲁迅在于许广平的热恋之时会写出了子君和涓生的爱情悲剧的原因。正是这样的矛盾心理,鲁迅在白天像孩子一样体会恋爱的喜悦,晚上却拉许钦文在他与许广平之间睡觉。

(3)《狂人日记》里的狂人,正是因为鲁迅这样的矛盾,所以才有了“狂人”的“狂”与“赴某地候补”。狂人之狂,是鲁迅给了“吃人”社会里一人之觉醒。狂人之病愈,是鲁迅又打破了这种觉醒的希望,所以《狂人日记》不是给人启蒙与希望,而是打破希望给人看。

鲁迅只是一个拿笔的文人,他在一个动荡的社会,在命运安排下,坚守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做的。鲁迅被扣上了很多光环,然而真正接近鲁迅之后,才会发现鲁迅一直痛苦的生活着,一直在于自己、与社会、与黑暗做着斗争。

[1] 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

[2] 任茹文、王艳,张爱玲画传:美丽与苍凉[M],团结出版社,2004.10

[3] 鲁迅,呐喊·彷徨[M],译林出版社,2012

[4] 郭同文,鲁迅青少年时代的故事[M],山东人民出版社,1980.4

孙琦(1992.10—),女,汉族,山东淄博,在读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g633.3

A

1672-5832(2016)05-0198-01

猜你喜欢

张爱玲矛盾命运
命运的更迭
九月雨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爱的矛盾 外一首
命运秀
实现乡村善治要处理好两对矛盾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张爱玲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