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语习得语用研究的认识分析

2016-12-06邱乐乐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二语语言学语料库

邱乐乐

(西华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二语习得语用研究的认识分析

邱乐乐

(西华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近年来,二语习得的研究获得了广泛地关注,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经过人类30多年来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国外语料库关于二语习得的研究,运用应用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二语习得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做了一些简单的分析。

二语习得;语境;认知;语用

1 引言

第二外语习得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自80年代以来,开始了对二语习得的语用能力的研究。语用学与二语习得交叉研究的成果就是语际语用研究,主要研究二语学习者的语用能力。语际语用学的理论基础涉及到了认知语言学、语用学等多门学科中的理论方法。

20世纪80年代初期兴起的认知语言学为语用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认知语言学注重人的体验,语言分解开就是一个个符号,符号学也是当今语言研究的一个全新趋势。人类个体对符号的认知体验都会略有不同。可以用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来说,每个人类个体都是和社会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开(李炯英,2002)。

二语的习得和使用就是语用发展也是依靠个人的体验认知发展起来的,语用能力可以被视为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Kasper,2002)。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老师都会教授语法,单词和单词的使用方法,虽然也有外教,但是总体环境对于语言的真正语境来说还差很多,因此现在很多小学不提倡学习语法,着重强调语言的使用,就是让学生懂得怎么用英语去跟外国人或者同学交流就可以。语用习得和语法习得都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部分。二者缺一不可(尹丽雯,2011)。掌握了语法可以使人类语言组织有序,能够表达出想要表达的意思,达到交流的目的,省去一定的障碍。语用上,就是用正确恰当的语言来表达,也起到避免引起误解的作用,二者的共同习得减少了理解的障碍。

2 语际语用学的理论基础

运用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从语用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多个角度来探讨二语习得的语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应用语用学相关理论有:言语行为理论、礼貌原则理论、会话理论、关联理论等等。其中,言语理论是指语言的使用是有目的性的,运用语言表达来达到说话人预期的结果。合作和会话原则还有礼貌原则,是指说话要讲究效率,要采取省的概念,不费力,花最小的努力来获得最大的成功。而且说话人要为听话人着想,要能让听话人听懂自己所说的话,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所谓的入乡随俗,我们首相得了解知道那个地方的习俗和规矩,才会选择遵不遵守那些原则。

二语习得对外语教学来说,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二语习得的研究也因此至关重要。还需要研究出一个更为完整的二语习得的理论模型,即一套更加合理实用的教学方法。现有的理论基础是:社会认知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语用学中考虑的语言使用环境即语境。

研究方法:研究认知即二语习得的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实证研究。研究二语习得的认知过程,至少要考虑2个因素,个体性和社会性,个体性就是每个人就是一个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活动。社会性是指我们都生存在地球这个大熔炉里面,必然会受到周围各种环境的影响,影响我们的思维方式(戴炜栋,2005)。比如,选择来自5个不同国家,母语非英语的学生来学英语,在本国学习的效果和去美国学习的效果在一定时间,是有很大差距的。说明了社会环境会影响人的学习方式和思维表达。

人类的认知发展与语言的发展是同步的。从儿童时期开始认识和学习自己的母语,进而使用母语来交流。

认知主义认为所有二语习得者都在遵循着一种或者某种共同的学习和认知规律,这样才使得集体的学校教学有规可循,使学校教学就有系统性,可以存在多样化。

二语习得的过程是复杂多样的,现在英语教学大体分为传统的和认知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所有外语教学共同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学习外语肯定要背单词,学语法,做阅读题和翻译,写作文,不单单是英语,其他语种也都是这样学习的(Kasper,1992)。

外语教学也会受到社会因素等类似的外因和内因的影响,影响老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社会文化理论主要是指,语言学习从根本上说就是,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体验,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所谓交际,是在学习者有一定的语言基础的时候,才能进行的,学习者可以根据交际的对象等等选用已经内化的语言来交流。

为了发展学生的语用能力,应该重视外语教学的培养。外语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英美文化中的常见的习语,可以体现中美的文化差异的,还有欧美文化中的禁忌语,等等。

语料库研究方法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应用广泛,不仅能运用实证教学研究来检验学习效果,发展二语习得理论,还可以用发展出来的理论来指导进一步的应用和研究。

通过观察国内外二语习得的语料库可以发现,都是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提出各种问题来共同探讨二语习得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过程的额,这些能够帮助我们更加了解二语习得研究的大致方向和进度,可以推动我们向前发展(李哲,2002)。

大部分的语料库都是实证研究,把定量和定性研究结合起来。采取了测试环节,分为前测和后测,帮助我们认清认知过程。

二语学习者语用发展的前提是掌握了第二外语的使用情境并有了一定的认知体验。语用失误会出现有两种基本原因。(1)在学习情态动词的时候,会照着老师教的语法知识一字不落的背下来,但是做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却分不开。研究发现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大多数是按照情态动词的基本意思让同学们牢记的,没有按照情态动词的自然习得顺序来教课,只是把他们分别看做一个个独立的单词来记住。学生们一旦分不清语境,语用环境的话,就不好选择。所以说,要及时举例子,多让学生观察本族人对情态动词的使用有什么规律。否则永远都不能真正的掌握情态动词的用法。(2)母语迁移,这里体现了文化的影响。没有完全融入国外人的思维,主要体现在一些语言顺序和标记语上面。比如一些口头禅,我想….。因为母语的影响在语言交际中会产生一些负迁移,我们在翻译时候容易加上一些主语I。

3 二语语用习得的主要方面

二语学习者是如何懂得间接言语行为,在语境中如何懂得说话人的意图的,说话人的行为必然属于言语行为,通过关联理论可以得出他的意图,所以不能违反会话原则。由于文化背景和母语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礼仪,所以要多了解外国的文化风俗和习惯,尽量避免误解。

话语中的标记语是跟个人的年龄、受教育水平、经济水平还有性别有关的,对于教授二语习得课程的老师来说,他们也都会出现这些现象,跟本族语老师使用的标记语略有不同。我们通常会根据我们母语的说话习惯来组织说话的顺序,虽然语法是对的,但是有时候会过于琐碎,而且我们只是就事论事,而本族语的人说起来是带有感情的,经常会用单独的副词来表达内心的惊讶感情(董燕萍,1994)。在说话的时候,通常会出现过渡语来思考下一句该说什么,这时候用那个词来表达呢,每个国家也都是略有不同,表达的情感只能依靠社会文化理论来相互理解。这说明了我们非本族语的学习者在课本教材上面学到的很可能都是只言片语,没有实用性,这样让大家根本不知道哪些词是真正在日常交流中经常使用的,就是单词的出现频率也应该出现在课本上,还有它所能表达的情感功能,这些都应该经过语料库的调查出现在教材中,或者由教师讲授给学生听。因为学习就是要学以致用。外语学习的目标就是努力培养学习者的语用能力。影响二语习得语用能力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母语迁移、学习和使用环境、学习者自身的水平还有教师的教学方法等等。其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拥有许多个体主观非客观的不可控因素。为了培养和发展二语习得者的语用能力,要进一步改善强化二语习得者的学习环境,加强二语的使用频率。许多人认为语料库中的语料缺乏真实性,不是现实对话中经常出现的语言。

语料库在对二语习得语用功能的定量和定性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料库分为口语语料库和书面语料库。Knight & Adolphs在2008年提出了多模态语料库语用学,在此之中,纳入了口语语料库中容易被漏掉的交际信息或者是手势语提供的信息。现在也开始有关于手势语的相关研究,比如在交际过程中伸出大拇指、五指、握手或者看坐姿,都能表达出一定的信息。

我们不提倡填鸭式教学,提倡把学生放到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从被动的庞大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观察学习的人。这里可以采用认知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词汇的搭配习惯,找出学习词汇搭配的规律,从而提高学习者的主动的二语语用能力。

近年来,语际语用学的研究即对中介语的研究已经得到了广泛地重视,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研究的理论体系还不是很完善。

研究二语习得的语用能力是,应该关注二语语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和认知过程,可以从语用学理论中的言语行为理论来进行探索和讨论,现在大部分研究都是集中在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国家里面,比较英语习得的过程。课堂上学习的效果还受到学习材料的难易度还有学习时间以及学生自身水平的影响。教学很为显性教学和隐性教学。隐性教学多指外因即个体因素和教学的设施,比如教学设施的先进性,教室里实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的思维从听说读写全面和英语发生碰撞。

自主学习也很重要,课堂上的学习很多样化,每节课的学习时间很短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要有自主学习的意识,主动自愿的去探索学习的规律。出国留学肯定比在国内学英语的效果要好,差异在于更加直接的接受那种文化和各种环境的冲突影响。

现在的二语习得语用研究应该集中加强对语料包括单词词汇和语法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常用分析,提高质量,把每句话或者短语,可以运用先进的软件进行标注。中国在外语教学上的改变体现在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和教学设计、教学环境的改变,这些改变都是基于国内外学者对于二语习得语用能力的共同研究上。这些研究是人们开始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的重要性,懂得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国内对于二语习得语用能力的研究主要还是采用实证的方法来做error analysis,或者研究中介语、过渡语。我们不能一味地生搬硬套,完全采用国外研究者提出的理论来惊醒教学,我们要考虑到文化差异和现有的教学条件,是学生能够更好的吸收和内化知识。

4 结论

本文研究基于国内外语料库中研究数据和大量的相关文献,系统整理了关于二语习得语用能力的相关研究成果,初步的从二语习得的语用能力方面,运用认知的视角和应用语言学相关理论方面,对研究二语习得的方法做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策略,希望有助于二语习得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过程的实施。

[1] Kasper,G.1992.Pragmatic transfer[J].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2] Kasper,G.& K.Rose.2002.Pragmatic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M].Oxford:Blackwall.

[3] 董燕萍.2003.从广东省小学英语教育现状看“外语要从小学起”问题[J].现代外语(1):39-47.

[4] 戴炜栋,杨仙菊.第二语言语用习得的课堂教学模式[J].外语界.2005,105(1):2-8.

[5] 李炯英.2002.回顾20世纪中国二语习得研究[J].国外外语教学(2):9-14.

[6] 李哲.2000.第二外语习得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7] 尹丽雯.国内二语习得研究方法十年回顾[J].海外英语.2011.(12):147-148.

邱乐乐(1992.05-),汉族,山东青岛,西华大学,在读研究生,硕士,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

H313

A

1672-5832(2016)05-0109-02

猜你喜欢

二语语言学语料库
二语习得理论对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An Analysis Study of how social school differs from cognitive school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action from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in English Teaching Classroom
The Role of Native Languag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