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幸存的人》看藏族重生文化根系

2016-12-06林信炜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德吉之根藏民

林信炜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6)

从《幸存的人》看藏族重生文化根系

林信炜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06)

深埋于藏地下的藏族文化生态之根有很多,但是对藏族文化的本质特征起决定作用的是重生文化根系。《幸存的人》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很完整、很真实、很深刻地将藏族重生文化体现了出来。

藏族文化;重生文化根系;《幸存的人》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生态树的根都是繁杂的,而且对于该民族的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都各不相同。藏族也不例外,深埋于藏地下的藏族文化生态之根有很多,但是对藏族文化的本质特征起决定作用的是重生文化根系。所谓的重生文化根系是指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命力的欢欣和欣赏。《性存的人》这部小说中所体现出的藏族重生文化根系主要表现为:藏民珍视生命、关注生存状态以及对于生命之根的思考。

1 作品的大主题:珍视生命、关注生存状态

该作品的书名为“幸存的人”,两位主人公德吉桑姆和桑节普珠由德吉村大屠杀的幸存者到反抗奴隶主的领袖人物,由幸存的两个人到被欺压的农奴代表,两人成功地实现了身份的突破和层次的上升,而这发展过程也是藏民对于自身生存状态的一种审视过程。应该说,这种对于自身命运的关注是驱动人物行为的内在因素,正是因为不满于自身的生存状态,对随时遭受威胁的生活困境感到不满,才让他们做出一系列的反抗斗争。

细化来说,德吉桑姆和桑节普珠的使命是复仇,复仇的观念贯彻两位主人公的行动线始终。而复仇的目的是为了让无辜的往生者得到安息,让幸存的复仇者得到安宁,这一切都是因为生命的厚重感,因为主人公是死亡下诞生的幸存者,因此他们的生命代表的是整个村庄的生命。情节发展到后期,以他们为代表的反抗者的生命代表的是整个农奴阶层的生命。《幸存的人》作品本身就是一部英雄生命史,也是一部农奴斗争史。

作品中还有不少主人公对于自身生命的思考,如德吉桑姆把自己比喻成固恩花:德吉桑姆每次见到固恩花就要停下来看看,仿佛固恩花就是她自己的写照——它又苦又累又好看,可是总被那些骑着高头大马的人把它随意踩踏在脚底下。

作品中还时常出现人物对于自身使命的强调,如森耿杰布就曾这样训导参加反抗的人:我们差巴男子汉的使命不能象无关紧要的乱石,也不能象随风势而去的灰尘,应该有一番正当的能赞颂的事业,不愧立在差民百姓当中。

小说中这样的叙述还有很多,珍视生命,关注自身的生存状态是《幸存的人》整部作品的大主题,是所有人物展开行动的内因,是藏族文化生态美的重生文化根系的生动体现。

2 对生命之根的思考

重生文化根系除了表现为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存状态的关注之外,还表现在人对生命之根的思考,对生命之源的仰赖与崇敬。由于藏民生存环境所致,他们生活在“世界屋脊”,接近蓝天;他们生活在高山“大本营”,举目皆是翠山;他们生活在江河发源地,被湖泊所滋养。独特的环境诞生独特的文化,独特的文化蕴含独特的生命观。因此,在藏民的眼中,生命之源便是:天、水和山。

差巴的财产本来应该是山、水和天空,可是现在只有脚印和自己身上的汗水。当神山勇士被逼迫得走投无路,被剥削得一无所有时,他们是这样描述自己的状态的。可见山、水和天在藏民心中的地位,他们认为山有山神,水有水神,称山为神山,水为圣水。

小说关于山是生命之源这个观念的具体表现主要有:几乎全部的人物在表示自己的决心与忠诚时总是会对着神山起誓:我向色格拉穆神山发誓……神山在他们的心中代表的是生命的严肃与雄伟;还有关于神山女神的传说,说女神坐在山头,俯视人间,是为了勘察着藏民的善良程度,传说中所传达的是一种母亲式的家庭教育;当“奋刀”组织被镇压,反抗队伍七零八落的时候,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上山,寻求山体的庇护,并自封为“神山勇士”,只有生命之根才能号召无路可退的生命体进行本能地回归;而山林不仅是藏民的庇护所,更是勇士的战场,选择在山林间作战不仅是因为山势适合作战,更是生命之根对战士赋予的安全感所趋向的决定。战士们战死山林亦是对生命之根的回归,战士的灵肉终与山林大地融为一体。

小说关于水是生命之源这个观念的具体表现主要有:第三章在描写德吉桑姆去往拉萨的路上偶遇湖水时的心情,以及入湖沐浴的欢愉,最后她赤裸着身体看着水中干净的自己,发现了生命之美,而这只有湖水才能给予。小说中还提到神湖——桑登湖的传说,藏民认为它是卓玛大菩萨的饮水泉,凡是身有疾病的人喝了它就要大吐大泻一次,然后就能痊愈。这里把湖水当做是治疗疾病的良药,是身体欠安时的需求;最能够体现水是藏民生命之源的文化形态便是水葬,文中出现了几次关于水葬的描写,甚至主人公德吉桑姆最后的归宿也是随水而去,水被认为是生命结束的主要归宿之一,正如多数民族认为土是生命之根,便实行土葬,藏族人民对于水葬的推崇便是其重视水源的深刻体现。

小说关于天是生命之源这个观念的具体表现主要在于“天葬”习俗的流行,书中详细具体地描述了巴卓老人在索甲死后邀请葬尸人对索甲进行天葬的情节。人对于死都十分敬重,死亡代表着一个生命体的结束,藏民们用天葬的习俗来给一个结束的生命体进行一次灵魂上的审判,他们认为当尸首与天空平行面对时,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会得到公正的总结,而在他们心里,拥有判决权的便是天——生命之根。

对于生命之根的思考,是《幸存的人》呈现的文化形态之下隐藏的深刻内涵,决定了作品的思想厚度,也决定了人物形象的丰满立体。对山、水和天的仰赖与追求是藏族重生文化根系的本质意义。

重生文化根系决定了文化的生命力,由于一个民族对生命的珍视,对生存状态的关注,对繁衍生命的渴求以及对生命之根的不断思考,因此该民族的文化形态便或多或少地掺杂着对生命的审视,这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一个民族的文化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其生命力旺盛与否,而生命力的旺盛与否则取决于该族对生命的重视程度。藏族的重生文化根系与其他民族既有相同之处又因生态环境的不同而有着自己的一套生命哲学在支撑其前进并且形成自己的特色。总体来说,《幸存的人》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很完整、很真实、很深刻地将藏族重生文化体现了出来。

林信炜(1992.09-),男,福建福州人,现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中国民间文学2014级研究生。

C95 - 05

A

1672-5832(2016)05-0066-01

猜你喜欢

德吉之根藏民
古道散茶香
贾丽的诗
回溯文化之源 找到生命之根——2019海外华裔菁英青少年大运河文化体验活动侧记
犬獒效应
德吉:创业路上收获成长
红领巾守护中华文字之根
A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 Similarities in Belief Systems between Navajo sand Tibetans
仁心村支书德吉央宗
请菩萨找零
中华之根自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