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十日谈》中的女性悲剧
——以第四天绮思梦达和西蒙娜的故事为例

2016-12-06袁丹阳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克莱悲剧爱情

袁丹阳

(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论《十日谈》中的女性悲剧
——以第四天绮思梦达和西蒙娜的故事为例

袁丹阳

(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古希腊一直以来被看作悲剧的一个高峰,此后经历漫长的中世纪,直到文艺复兴才出现第二个高峰,最为知名的当属《哈姆雷特》。其实在文艺复兴的早期,“文学三杰”之一的薄伽丘的作品《十日谈》中已经具备了明确的悲剧意识,尽管《十日谈》的故事绝大多数为喜剧。《十日谈》的悲剧故事主要集中在第四天的故事里,以这几个故事为基准,可以窥得薄伽丘的悲剧意识,尤其是女性悲剧的书写。

《十日谈》;悲剧;女性

1 悲剧的冲突:禁欲与爱欲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当新方式逐渐显露,旧方式还仍然存在着。面对尚未消亡的旧生命方式的持久力和内聚力,新方式的巨大突进最初注定要失败。过渡阶段是一个悲剧地带。”这也是悲剧往往产生在历史的转折时期的缘由之一。《十日谈》创作的年代,正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之光显露,中世纪“禁欲主义”依然盛行的时期。新旧观念的强烈激荡,在《十日谈》的女性悲剧中具体表现为社会禁欲主义与女主人公对爱欲的直白表达和追求。

第四天的第一个故事里,唐克莱亲王不希望年轻守寡的女儿绮思梦达再受伤害,不愿她再嫁,而是把她留在身边。绮思梦达却偷偷和侍从纪斯卡多相爱了。恼羞成怒的唐克莱亲王为了让女儿死心,处死了纪斯卡多。绮思梦达也选择了饮毒自尽。这是一个悲剧冲突强烈的故事,它将父女亲情和男女爱情置于同一个悲剧冲突中。一方是疼爱自己的父亲,一方是自己心爱的情人,这样的两难选择中,不论选择哪一方面临的结局都将是灭亡。

这个亲情与爱情冲突下,掩藏着的其实是灵与肉的冲突。薄伽丘在《十日谈》中一直向我们传输一个观点:爱情是人的天性,爱情与肉欲是不可分离的。

绮思梦达面对父亲的质问,直白地陈述自己的爱与欲:“我是你生养的,是个血肉之躯,在这个世界上又没度过多少年头,还很年青,那么怎怪得我春情荡漾呢?况且我已结过婚,尝到过其中的滋味,这种欲念就格外迫切了。我按捺不住这片青春烈火,我年青,又是个女人,我情不自禁,私下爱上了一个男人。”绮思梦达对爱欲的直白宣告,正是一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冲破神学束缚,大胆地追求现世的幸福。爱是自然的人性,欲是爱的表达,不论是爱还是欲都是人性的自然需求,这种需求不能被阻挡也不该被阻挡。这种对爱欲的大胆宣扬冲击统治中世纪数百年的禁欲主义思想,也为悲剧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2 悲剧的意蕴:反抗

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中指出:“悲剧全在于对灾难的反抗……即使他不能成功,但在心中却总有一种反抗。”[2]p318薄伽丘笔下的女性,通常都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强调个性的独立与尊严,在她们身上具体表现为积极的抗争精神。

按照传统的观念,绮思梦达虽然年轻,但作为寡妇必须遵循传统的伦理观念为亡夫守寡。即使是再嫁,也须由其父亲做主,寻一门符合绮思梦达郡主身份的亲事。这就与绮思梦达希望找寻属于自己的幸福快乐的生活产生了冲突。西方的悲剧理论认为只有在苦难面前勇敢抗争者,才具备悲剧意识。所以,悲剧的主人公往往会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理想,或是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断抗争。当唐克莱亲王质问纪斯卡多败坏女儿名声时,纪斯卡多一句话也没有,只回答他:“爱情的力量不是你我所管束的了的。”纪斯卡多对爱情直白的推崇也是当时社会下人们对上帝信仰的动摇,急于冲破禁欲主义藩篱的反抗。当唐克莱亲王责备女儿时,绮思梦达同样理直气壮地反驳了他的门第观念:“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同样的效用,同样的德行。我们人类本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德的才当得起一个‘贵’;否则就只能算是‘贱’。”绮思梦达认为人类生来平等,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对中世纪神权统治下等级森严的社会提出了激烈的挑战。侍从纪斯卡多虽然地位低下,但在品德上却比粗鄙的贵族高贵得多。绮思梦达临死前还说:“我用不着你来哭,因为我不需要你的眼泪。”绮思梦达对于死亡的明察和彻悟是她强烈的抗争意识的最终支撑。

除了古希腊悲剧思想的影响,希伯来文化中的悲剧精神同样影响着《十日谈》的创作。《十日谈》中女主角的反抗也抵抗不过命运时,往往选择殉情,以死明志,这正是一种希伯来式的悲剧反抗。

3 悲剧的结局:肉体毁灭

英国作家哈代认为“悲剧表现人生活中这样一个处境,即这种处境不可避免地要使他的某个目标和欲望——在即将付诸实施时——以毁灭性的灾难而告终。”换句话说,悲剧主人公的不幸结局通常表现为死亡。

比如绮思梦达的故事里,恼羞成怒的唐克莱亲王杀死自己女儿的情人纪斯卡多后,取出其心脏装在金杯里送给女儿,悲痛万分的绮思梦达最终的选择是饮下毒液,将情人的心脏按在自己的心上,静待死神的降临。绮思梦达的死亡不是消极的应对,而是抗争的最高和最后的方式。悲剧人物的死亡是承载着某种价值观念的。薄伽丘把爱情称为“人类的天性”,爱情是源于自然、与生俱来的合乎规律的根本特性,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利。绮思梦达的死亡其实是对坚贞爱情的一种肯定,爱情不会因为生命的消失而消失,为爱自尽反而是一种坚守。在现世无法求得的圆满希望在死后能够实现。

再比如西蒙娜的故事里,西蒙娜和巴斯基诺在一次约会时,巴斯基诺不小心用一片有毒的鼠尾草叶擦牙突然倒毙身亡。当时唯一和他在一起的西蒙娜因而成了谋杀嫌疑人。除了法官,所有人都认定巴斯基诺是她杀的,备受侮辱的西蒙娜为了爱情,为了个人的尊严,毫不犹豫地用那株有毒的鼠尾草叶擦拭牙齿,一死以证实自己的清白。薄伽丘对这样的悲剧人物和她的死亡是称赞的,他借书中人物感叹道:“最幸福无比的是,西蒙娜能够维护了自己的荣誉,不受斯特拉巴、阿蒂夏托和马拉热伏这班羊毛工人,或者是这一类手艺匠的诋毁,再也不管他们的诬告,像她的情人一样突然死去,让自己的灵魂追随她所心爱的灵魂而去了。”

《十日谈》中,人物的死亡往往在故事的高潮点上,以一种最决绝的方式完成自我价值的最后肯定。不管是绮思梦达还是西蒙娜,她们的死亡,彻底打破了先前的平衡,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爱情,比如人性自然的欲望)毁灭了,但在读者心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倾向,对不幸的主人公给予深切的同情,激发对于人生的感悟。

[1] 薄伽丘.十日谈[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

[2]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袁丹阳(1995-),女,浙江宁波人,浙江师范大学初阳学院文科实验班本科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I206

A

1672-5832(2016)05-0058-01

猜你喜欢

克莱悲剧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不谈爱情很幸福
你要有拒演悲剧的底气
意外的结果
画家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意料之外的结果
意外的结果
“闯祸精”克莱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