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英译本《巴黎圣母院》欣赏其建筑审美

2016-12-06申宇晓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哥特式巴黎圣母院雨果

申宇晓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通过英译本《巴黎圣母院》欣赏其建筑审美

申宇晓

(成都理工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作为19世纪一位伟大的天才小说家,雨果的作品《巴黎圣母院》具有重要的文学意义。而这部作品正如名字一样,还独一无二地体现着雨果自身的建筑审美和当时的建筑艺术。本文在追溯史实的基础上,采用叙议结合综合分析了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的建筑思想。

《巴黎圣母院》;建筑审美;哥特建筑

1 有关建筑本身的探索

建筑风格介绍。巴黎圣母院属哥特式建筑,为西方三大建筑艺术之一。哥特式源于法国11世纪,所以现在也会用“Frenchy”来形容,主要用于装点包括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在内的基督教堂。巴黎圣母院高110英尺,是第一座有纪念碑规模之大的教堂。它的建造集当时神秘传说,官方正统和灿烂的视觉效果于一体,为建筑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哥特式建筑汇集了中世纪的审美要求,更展现了作家雨果的建筑理念,由此诞生了这部小说。作者在描述主题时游离于历史和艺术二者之间,以艺术的角度用多章篇幅深刻强调了建筑与语言的关系。

Hegel曾经将艺术分为三种类型: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然而最能体现浪漫型建筑的是哥特式。一提到哥特式建筑,我们总会赋予哥特式建筑以高耸,玫瑰雕花的窗户,精心雕刻的尖顶,垂直拱顶,以及守卫教堂的威严士兵等画面,虽然每一种都是典型的哥特式,但是每一种也是典型的巴黎圣母院的特点。“对建筑最基本的语言描述包括:地基,石柱,墙壁,隔板以及屋顶。”(赵鑫珊 1998:P28)巴黎圣母院是尖顶的拱形建筑,建筑材料均取自巴黎周边的采石场,难怪雨果将它称为“石头的交响乐”。

2 巴黎圣母院与《巴黎圣母院》的关系

2.1 作者的“巴黎圣母院情节”

但是雨果与这看似威严的艺术到底有什么密不可分的关系呢?雨果在书中用较多笔墨书写了这一建筑的历史来表达善恶有报,在教堂光环下残缺与粗鄙,邪恶与纯洁,黑暗与光明共存的情景。(郑若麟译 2005:P66)众所周知,雨果用文学的角度来讨论建筑艺术,这种讨论占到整三章,将近全书的三分之一。这在文学史上是很罕见的,毕竟这是一部文学小说。其实,雨果在青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留意它了,这一时期的积累也为之后的书写提供了素材。他著书立说的目的之一就是宣传保护珍贵古迹的紧迫性。正如他在书中所说,“迄今为止,三种侵略已经将这一哥特式建筑摧残地体无完肤,那就是时间,革命,已及所谓的‘修复’”。其次,哥特式出现在人性与思想明令禁止的时期,而同时资本主义科技与思想也涌入人们的视野中。其间有许多义愤填膺的学生呐喊道,“打倒当权派!”并且,教堂修建于资产阶级渴望回归乡村生活的时机,他们渴望以一种浪漫的情愫在田园中生活。一方面,这样可以表达对基督神圣,高雅,纯洁的理念;另一方面,它折射了扭曲,磨折,不安的现实。这种寄托被作者引入书中,也渴望皈依自然,这种热情激发了建筑家设计出不同的棱角,立方体或飞檐。所有这些勾勒更多倾向于设计师的象征意义,而不是实际用途。“作为一种视觉语言系统,建筑既可以代表宗教信仰,也可以代表政治理念。”(管振湖译 2003:P32)雨果反思后认为是时候促使一种压倒性的艺术来响应资产阶级的抱负了。雨果认为文学是诞生建筑艺术的温床,他既有社会责任也有很高的审美观感,通过分析这一建筑,他总结了19世纪的建筑特点和原则。

2.2 建筑对文学人物及情节构造的影响

建筑艺术在这篇小说的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人公加西莫多的出生,成熟,爱情,死亡,所有都由这个特殊的教堂所呈现,可谓是这个世界和他的桥梁。你不会想到哪一个人物的一生会和哪种建筑艺术有如此紧密的关系。加西莫多继承了哥特式艺术本身特有的特征,那就是忠诚和顺从。牧师,这个集博学智慧于一身的使者正如宗教本身的神秘和错觉。艾丝美拉达则是这个教堂美的化身。一旦人们深入观察这座教堂,就会发现它像极了一个跪着祈祷的少女,双臂伸向天空。而我们的艾丝美拉达正是这名少女。

整章篇幅最主要的角色加西莫多首次出场便是很成功的一场戏。精致雕刻的窗棱和丑陋不堪的面容为观众形成一个异常鲜明的对比。同样地也是通过窗户,女主角首次出现在观众面前。而建筑的组成部分——“门”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当艾丝美拉达身处巴黎圣母院的界限时,这个被诅咒的女孩是不能被任何人拘禁的,这个教堂是个避难所,所有与司法相关的判决都在它面前毫无效力。可以说是巴黎圣母院让女主角的命运一波三折。门意味着保护,根据内容,我们可以得出门既为人们提供了避难所,也将他们引入地狱。(Ruskin 1961:P177)

人物,宗教和文学维系着一种微妙的三角关系,宗教为文学提供暂时的庇荫所,文学也反过来为宗教提供短暂的慰藉。

2.3 《巴黎圣母院》发表后的现实效应

正当这篇小说一举成名时,教堂也开始引起世界各地游客的注意。有些有识之士渐渐地意识到保护和修护历史建筑和周围环境对城市设计来说是很重要的版块。保护,修护和适配使用是几种主要方式。历史建筑就像一篇盖满灰尘的文章,成功的修护会扫除灰尘,甚至还会将其中的丰富知识分享世人。不论如何,设计师和建筑师所做的应该是尽全力给观众呈现出那些看似逝去的东西并没有真正逝去,它会经由我们薪火相传。请别让雨果的预言“这个毁灭那个(意思是有一天诸如印刷术之类先进的发明会毁灭建筑艺术)”成为可能。

3 小结

维克多·雨果是文学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学巨匠,他崇尚真善美,批判假恶丑,无论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他都能完美驾驭。尤其是《巴黎圣母院》,它代表了极高的艺术审美和思想追求。总之,巴黎圣母院这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反应了雨果的建筑思想和19世纪法国的建筑特征,这座由石头堆砌而成的建筑代表了文学与建筑间的互动和沟通。建筑和文学都是Muse女神的最爱,前者是由石头垒成的史诗,后者是由文字摞成的历史,只不过同样的故事,不同的叙述方式。建筑最闪耀的光芒不在它的建筑材料或装饰堆砌,而在于那些曾经建造它的辉煌历史,以及转瞬即逝后让读者浸淫其中的反思,启发和神秘。

[1] 赵鑫珊.《建筑是首哲理诗》[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P28.

[2] 雨 果.《巴黎圣母院》[M].管振湖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P32.

[3] Ruskin John,”the Seven Lamps of Architecture”,New York:the Noonday Press,C.1961:P177

I207

A

1672-5832(2016)05-0031-01

猜你喜欢

哥特式巴黎圣母院雨果
巴黎圣母院的神秘石棺
雨果剃发
跟踪导练(二)
哥特式浪漫
巴黎圣母院没有消失
巴黎圣母院在2019年
雨果剃发
暗指视域下《木匠的哥特式古屋》的失败主题分析
哥特式教堂建筑结构在塑身内衣上的设计应用
郝景芳:“清华学渣”变身雨果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