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潘金莲形象的文学意义

2016-12-06宋杏杏

小品文选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金瓶梅潘金莲水浒传

宋杏杏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潘金莲形象的文学意义

宋杏杏

(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 济南 250000)

在中国文学史中出现了一个备受争议的形象——潘金莲,人物形象在古代、现代、当代中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同时代下人物形象内涵也愈加丰富,而在丰富内涵下更加体现了其带来的特殊的文学意义。

潘金莲;人学;理性

在我国悠长的历史文化中出现了许多名留青史的历史人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精忠报国的忠臣岳飞,有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悲壮诗史的诗圣杜甫等。纵观整个古代文学作品中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女性形象并不多见,声名较大的女性形象如代父从军的花木兰,一代名将穆桂英等巾帼英雄,再有命途坎坷的才女蔡文姬,其创作的《悲愤诗》被称为中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而“文姬归汉”的故事更为历代流传。以违反礼教、不守妇道成为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淫妇形象的潘金莲无疑是苍茫大海中的一粟,但足以成为一种特别的存在。

潘金莲的原型最初是一个温婉的贤良女子,与武大白头到老,其行为性情甚为武家后人所敬仰。后代文人闻其谣言塑造了以《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恶毒淫贱的潘金莲女性形象出现,这里的潘金莲成为男权文化下作为一种陪衬的女性形象,与当时封建文化下三从四德的妇女形象格格不入。

近现代以来,五四文化以解放自我,自由平等的启蒙方式展开,从而产生了话剧《潘金莲》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文学作品。欧阳予倩的《潘金莲》则以一种为潘金莲翻案的口号展开封建文化的讨伐,改变了以往大众心中固有的潘金莲形象。潘金莲在作品中以一种对于现实勇敢抗争,努力争取自我的爱情,极力倡导女性自主、女性解放自由的形象出现,并引起了广大反响。至此潘金莲的身份以及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当代潘金莲更逐渐神化为一种女性战士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现代科技以及媒体的发展,以潘金莲为中心的文学消费更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文学消费的商业化也导致以潘金莲为代表的作品呈现两极化倾向。

潘金莲的形象经过了古代、现代、当代文学作品的诠释渲染已经成为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具有符号性的形象。从被世人所不耻荡妇到女性主义的象征性人物,潘金莲这个人物形象经历了较为波折的过程。潘金莲的形象代表了从文学到人学的思想的转变,而这种思想的转变在这个形象上主要体现在了三个方面。

第一,表现在对于人性的理解及对于人物创作的改变上。中国古代潘金莲的形象主要表现在其性恶上,《水浒传》和《金瓶梅》中潘金莲的形象主要就是从其性恶的方面去进行叙述的。在最初的与西门庆的偷情,到后来与王婆合谋害死武大,把潘金莲的形象塑造成了不守妇道,不知廉耻的荡妇行径,而在《金瓶梅》中更是把其欺诈,陷害等阴谋小人的行径表现的非常充分。这是典型的文学形象塑造,这在中国长久以来的文化中是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负面形象。

在1998年电视剧《水浒》也曾有意为潘金莲翻案,对潘金莲的描写明显带着同情。在影视剧中导演多以潘金莲洗澡的镜头突出潘金莲嫁不逢人与武大的粗鄙形成强烈的对比,试图引起观众的怜惜。但在后期反映中有观众反而嘲讽“洗八百遍也洗不掉其淫恶名声”。潘金莲在《水浒传》中不能算作一个完整的女性形象进行描写,只是为了烘托突出文中的男性形象。在《金瓶梅》中潘金莲突然就成为了文中的中心任务,其篇幅描写较大。作者可以对潘金莲形象进行细致描写,使其成为集恶为一体的女性形象。

随着人的个性解放,现当代文学倡导人学,而把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以一种女性战士的形象来进行呈现。现代文学作品中无论是话剧《潘金莲》还是川剧《潘金莲:一个女人的沉伦史》都把潘金莲进行了改变,不再是恶毒的淫妇,而是一个想要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平等,倡导女性独立,爱情自由的现代新女性形象。那么现当代文学中更愿意用一种全新的性善的理论去描写和叙述人物,使得其为“人之为人”而举旗呐喊。

第二,表现在文学作品中理性的发展轨迹,古代文学作品中例如《水浒传》中武松杀西门庆,因为当时是人治的社会,武松在杀死西门庆之后,便去县衙自首,当时被轻判发配沧州,到后来又杀了人上了二龙山。而当时的法律并不是罪行主要的裁决判断的力量,法律之外的人是一个自由的主体,因此带有强烈的主观性色彩,而且当时的人们法律意识淡薄,并没有很强的对于法律的敬畏之心。潘金莲与王婆密谋杀死武大之后,并没有得到细致的调差,便草草了事。现当代是一个法治的时代,凡事都是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进行办事。而且法律的主体并不仅仅是由个人决定的,当今法律之所以具有至高无上性,颇受人尊重,就在于其是在最公平最有益于全体人类的基础之上进行设立的,没有王侯贵族的特殊性,表现的是广大群众的普遍适应性。

第三,表现在欲望的表现方式及内容上。古代文学中潘金莲的形象所表现的是自身生理方向的欲望,更是可怕的贪欲。在《水浒传》中为了自身的欲望,便去勾引武松,不得。再后来与西门庆的偷情更是把其明晃晃的个人私欲摆在了更为明显的位置,之后与王婆的合谋,更是其欲望扩大,成为可怕的贪欲。《金瓶梅》中关于这种欲望的促使所做的龌蹉下流的事情更是不可胜数。对于近现代的作品则有不同于以往的,对于潘金莲的欲望不再仅仅把其表面的欲望当做主要点进行渲染描写,而是深入探求其心理的深,逐渐由带有负能量的欲望改写成为带有正能量的欲望心理。在当代作品中主要是通过潘金莲本身来进行叙说,并达到一种神话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战士的形象。

随着时代的变化,思想的变迁,潘金莲形象所代表的内在含义也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潘金莲这个特殊的女性形象的演变也在昭示女性文学的蓬勃发展,甚至是整个文学的发展方向,使文学发展更向多样性方向发展。

[1] 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M].中国档案出版社,2007.09

[2] [明]施耐庵.水浒传[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01

[3]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10

[4] 欧阳予倩.潘金莲[M].话剧,新东方书店,1928.06

[5] 魏明伦.潘金莲:一个女人的沉沦史[M].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

[6] 袁兴国.“潘金莲母题”发展及其当代命运[J].中山大学学报,2004(04)

[7] 黄光新.《潘金莲》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热点[J].中国戏剧,2003(04)

[8] 崔际银.也谈《水浒》中的女性[J].明清小说研究,1999(02)

宋杏杏(1989.03—),女,汉族,山东枣庄,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专攻文艺学方向。

I206.7

A

1672-5832(2016)05-0023-01

猜你喜欢

金瓶梅潘金莲水浒传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半斤八两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潘金莲幻想一对一的情爱是悲剧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