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科书使用应把握的几个视角

2016-12-05鲍娴管慧勇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数字资源使用

鲍娴 管慧勇

【摘 要】美术教科书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材料,正确使用美术教科书有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就具体的使用策略而言,可以从教材使用观念的变革、全面整体地理解教科书、挖掘教科书中的教学要素、加强教科书与现实的关联因素、构建个性化的数字教学资源等五个方面加以考量。

【关键词】美术教科书 使用 教材观 教学要素 数字资源

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科书是一种非常特殊而又复杂的出版物。说其特殊,主要在于它的编写、出版与使用必须经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可、审定和发行。说其复杂,形式上它是课程的代表,内容上它是教育教学目标的载体,功能上它是教学评价的依据。

美术教科书是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编写的、供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进行学习时使用的主要教材。美术教科书是美术课程内容最重要的载体,它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进一步发挥美术教科书的作用,如何通过使用美术教科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进而改善学校美术教育,是当下备受关注和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变革教材使用观念

观念的变革实质上是对事物认知的改变,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化。教材使用观念的变革在于对教材价值认知的改变,不同的认知,就会有不同的教材观。

(一)传统教材观

传统的教材观认为教材的价值在于规范,其实质是控制教学,控制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它认为教学的目的是落实知识点,教师必须要遵从教材,不能超本,而且视教材为唯一的教学资源,不能自行选择教学内容或增添教学资源,更不主张教师自主开发教科书视野以外的教学资源。传统教材观更注重美术学习的内容而非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方式的设计,忽视了美术教学与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在这种教材观的指导下,美术课堂教学中把美术教科书当作“圣经”或者“圣旨”,绝对依照教科书来教学。

(二)现代教材观

现代教材观基于后现代课程理论,它将教材视为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文本”和“材料”。现代教材观主张:1.教材的价值不在于“控制”教学,而是为教学提供基础性的文本;教材只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教学材料”,不具有作为教学权威及裁决教学的意义,美术教学的根本依据是美术课程标准,达到此标准所用的材料可以多样化;教师不必绝对服从教材,有能力的教师可依据自己的研究对教材做自主改造,以怀疑的精神和研究的态度对待教材。2.“教材”仅仅是一个主题、一点启示、一种资源或一些范例,是为师生提供可选择、可开发、可创造的契机。

(三)用新的教材观指导教学

肇始于2001年的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对美术教材尤其是美术教科书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设置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除了美术课程标准教科书以外,各地编写出版了大量的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现代教材观的反映。现代教材观鼓励教师“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将教材视为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平台和教学活动的中介。在这个观念指导下,教师通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理解调整美术教学内容。一般而言,美术教科书在处理内容时都比较均衡和全面,但有的内容并不适合一些教师的教学,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教学内容,也可以调整一些内容的分量。其次,教师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开发校本课程。课程改革鼓励教师充分挖掘地方文化和自然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校本课程虽然只是国家课程的补充,但有利于让学生产生一种亲近感,有助于理解地方文化,也能加强对一些特殊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教科书使用观念变革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还需要有积累和准备,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美术教师而言,需要对美术课程标准有全面和深入的认识,能充分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对美术教育的总体价值判断以及美术教育要达成的总体目标要有明确意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美术教学各种手段。

二、全面整体地理解教科书

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全国一共编写出版了11套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和5套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些美术教科书都有各自的编写特点。用好这些教科书,必须全面整体地理解教科书,唯有此,才不至于“盲人摸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美术教科书编制的基本结构有三种方式:一是单课式,是指以单个课例为主,编写重心在单课的主题、内容以及基本方法、案例设计上。二是单元式,以几个主题组合成一个教学单元,主题之间的内容有关联,美术知识和技能有逻辑推进的关系,课题之间前后相互呼应。这些教学单元可以是多个单课组合一起,也可以是一个大课形成多层次的教学要求,形成一个单元。三是单元和单课结合的方式。此外,从美术知识、技能的编写组织形式来看,教科书编写也有两种逻辑架构形式:一种是直线型的,也就是指美术知识和技能从易到难,不重复出现;另一种则是采用逻辑上升型,美术知识和技能根据年级学段螺旋上升,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最后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以义务教育阶段的教科书为例,美术教师在理解不同版本教科书整体编制体系时,可以整体罗列每一册的目录,然后根据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等不同的学习领域归类,也可以在不同学习领域下做二次归类,这个二次归类既可以按照主题,也可以按照美术学习的知识点或者技能点来划分。通过这样的一个归类整理,对美术教科书整体编写内容一目了然。只有全面、整体地理解教科书后,才可以根据其他逻辑重新安排教学内容。美术教科书中的内容总是依据一定的逻辑进行安排的,但是这种逻辑不一定适合千差万别的教学情况,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对美术教学的理解灵活地调整或者设计自己的逻辑。比如,频繁地变换工具和材料可能会使学生忘记携带和难以准备,增加授课的难度。为此,美术教师可以将一些使用同一材料的美术学习活动集中在一起,比如将一个学期的版画内容或者国画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中,这样可以提高画材使用的有效性。整体理解教科书是活用教科书的基础,不了解教科书的活用是没有基础的乱用,必然偏离正确使用教科书的轨道。

三、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教学要素

(一)美术教科书中的教学要素

美术教科书中的教学要素一般包含了课题、教学目标、课文、范图、提示语、学习建议等。课题一般以主题形式呈现,如“向日葵”“来来往往的车辆”“瓶子变个样”等;也有直接以美术语言点出要学习的内容,如“中国的传世名作”“木版年画”“做做陶艺”等。教学目标一般是隐含在课文中的,也有教科书直接有教学目标的提示,如浙美版的美术教科书在课题右边用比较精练的语言列出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范图是美术教科书中最重要的要素,图就是美术教科书的“语言”,是视觉的语言。教科书中的范图包括生活情境图、美术作品图、辅助认知图、方法步骤图、学生作业图、学生活动图等。提示语包括提问、小知识、提示、想一想等,在美术教材中通常会以学习伙伴的口吻,以“想一想”“提示”等方式插入许多提示语,用来要求学生展开讨论并尝试创作,还会向学生展示不同的绘画效果,便于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与技巧,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 活用美术教科书中的教学要素

1.强化学习目标。每一课的 “学习目标”,既有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又重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还有对美术学科的基本思想和活动经验的提示,其目的是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有明确的方向,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教学互动。教师在使用教材时,紧紧围绕教学的核心目标,围绕重点,结合每课实际教学内容来进行教学设计。而为了能准确把握这些学习目标,教师还可对照“学习建议”来理解。因为,教材编写一般是围绕学习目标来展开的,最后总要落实到学习建议上。因此,“学习建议”就是用来检验“学习目标”落实情况的,尤其是一些关涉知识性内容和技能型体验的教学目标。

2.以问题为纽带。每课的结构一般为“课题—学习目标—提出问题—提供作品范例及教学辅助图—提示—学习建议及延伸”。这种结构和体例的安排,遵循了学生美术学习的规律,充分体现了以问题为纽带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感到困难的往往是该如何设问。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当充分体现其教学意图,并且有助于教学活动朝着既定方向发展。例如在课题导入阶段,教师的问题设计就应当考虑如何营造解决问题的情境、有效引导学生自己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其探究欲望,促进其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究,以成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3.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视觉资源,强化审美欣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视觉资源,因为美术教材本身就是好的教学内容,它的版面设计、范图选用等,更可以作为一种隐性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教材中所呈现的示范作品,尤其是一些中国传统艺术,图片精美,强化视觉冲击,配以适当的文字说明,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因此,教师无须过多依赖多媒体设备,在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高品质的图片,直接影响并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多角度拓展教科书关联

用好教科书必须注重教科书的关联性。任何教科书都不是脱离实际而真空存在的,它一定和生活发生密切的关联。在教学中要创设一定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沉浸在情境中学习并建构起自己的知识闭环。教科书的关联性主要体现在与时代关联、与地方资源关联、与学生实际关联三方面。

(一)加强教科书与时代的关联

与时代的关联,主要因为教科书内容相比较于社会发展有一定滞后性。如浙美版的八年级《现代生活的视觉语言》一课,教科书编写时还没有举办北京奥运会,出现的标志还是中国申奥标志。因此,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后的美术课中,教师就可以将北京奥运会的标志补充为教学内容。与时代内容关联,是教科书内容拓展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加强教科书与地方资源的关联

与地方资源关联,是指结合地方课程资源,特别是可以活用传统文化课题。浙美版的教科书中,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中国结、十二生肖、端午节、节日徽标、迎春祈福等,应该说都是一些“活态化”的传统文化。编者在选择这些题材时,特别注重现实生活与这些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教学内容应该体现浓厚的地域色彩。教师在教学时,应有意识地结合地方和学校的实际,适当地、有针对性地对当地传统文化资源进行考察研究,然后将教材内容和所收集整理的其他材料进行有效整合、统筹组织,设计并实施教学,以达到教学目标。

(三)加强教科书与学生实际的关联

与学生实际关联,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创造性地用活教材。如在教学顺序上,先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也可以在作业上尽可能将个体作业转变成集体作业,在内容上,加入自编的校本教学内容。

五、构建个性化的数字教学资源

21世纪数字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教育的方式,教育信息化的步伐越来越快,教育传播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相对其他领域,教科书本体因其面对的受众广,在数字化实践尝试中趋向保守。但是数字时代的学习方式为美术教科书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路径和方法,那就是以海量的数字教学资源支撑教科书的应用。

所谓数字教学资源,是指以数字化形态存储的教学资源总和。美术数字教学资源除了图片、文字,还包括音频、视频、动画等。音频、视频的教学资源尤其体现了当下数字时代学习的特点,将静态的教科书所不能呈现的内容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小学美术教科书中有《日落》一课,教科书中只能呈现落日景象的图片,利用数字资源,就可以将日落时分的动态影像展示给学生,可以加深学生的视觉印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要用好美术教科书,仅仅依赖网络搜索引擎来找寻相关的数字资源是不够的。网络上的数字资源浩如大海,在搜索的过程中,往往会事倍功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材版本以及学校教学实际和学生的特点,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字教学资源。这样的数字教学资源和教学结合的紧密度高,和具体教学环境关联性强,比如可以将教师示范步骤、学生的作业等建成专属教师自己的个性化的数字资源,这些资源是用好美术教科书的有力保障。

理想境界的美术教学,教师处于核心位置,一切教学软硬件都从属于教师,教科书也不例外,甚至有学者提出美术教学可以不需要教科书。但是当下的中国,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考虑到我国师资队伍现状以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要求,现阶段还不可能将教科书降到与普通学习资料同等的地位,甚至弃之不用。因此,高质量的美术教科书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条件之一,用好美术教科书,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能以及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捷径之一。

参考文献:

[1]陈月茹.中小学教科书改革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2]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管慧勇.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实验教科书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08(2).

[4]叶怡妲.利用教材“提示语”提高教学效率的探究——以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为例[J].中国美术教育,2016(2).

[5]吴丽进.对小学课堂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思考[J].时代教育,2009(3).

[6]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 310000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310000)

猜你喜欢

数字资源使用
图书馆数字资源评价指标权重赋值方法概述
图书馆员新角色
浅谈普通高校竹笛专业教材的使用
浅谈工位器具的合理性设计与使用
高校数字资源云服务平台的建设研究
论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案例的选择与使用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