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连城市竞争优势策略研究

2016-12-02李瑞尹燕海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大连

李瑞 尹燕海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大连经济发展压力持续加大,增长方式转变与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如何更好地发展地方经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首要任务。比较优势论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领域中备受推崇,但随着国际产业格局变化,其局限性开始逐步显现。迈克尔·波特的“钻石理论”摒弃了比较优势论,倡导建立国家竞争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运用“钻石理论”,结合大连实际,提出了通过打造“钻石体系”以提升大连城市竞争优势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比较优势论;钻石理论;城市竞争优势;大连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096(2016)05-0091-06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大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仅为4.2%,是2000年以来的最低值,且从季度增速上看,一季度创下2.0%的最低值,之后虽然缓慢回升,但仍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全年大连生产总值增速比全国低2.7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最后,昔日风光不再。从具体指标看。2015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 107.2亿元,同比下降0.1%,比全国低6.0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 849.9亿元,同比下降4.5%,比全国低10.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6805.8亿元,同比下降27.4%;利税总额727.4亿元,同比下降13.7%;利润总额263.9亿元,同比下降30.7%。工业指标全面下滑对地区生产总值整体形成巨大拖累。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上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数据均不尽如人意。201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 559.3亿元,同比下降32.7%,比全国低42.5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 084.3亿元,同比增长8.5%,比全国低2.2个百分点;自营出口257.97亿美元,同比下降12.5%,比全国低10.7个百分点。

在全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进入新常态后,大连经济却由高速增长断崖式地转为低速增长状态,且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不得不引发深思。从整个东北地理环境上看,大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一是具有良好的港口优势,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在东北港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是具有深厚的工业基础,石油化工、装备制造、船舶制造等大中型企业众多,在业界中享有盛誉。三是金融机构众多,门类齐全,是东北地区外资银行最多的城市,对外开放程度高,服务业活跃。这些都体现出大连具有传统的比较优势,具备发展的基础,但为什么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进人深度调整的时期中,却表现得更差,其所具有的所谓比较优势对于遏制经济增速大幅下滑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本文认为,这主要是因为随着国际产业格局的发展变化.传统的比较优势论已经不能很好地解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问题,其局限性开始逐步显现。纵观理论发展脉络,以比较优势论为主导的产业成功理论重在解释贸易条件。即贸易发生的原因,而对于如何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竞争优势探讨较少。本文试图弱化传统的比较优势论,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结合大连实际,从提升生产要素质量、改善需求质量、构造产业集群和促进市场竞争四个方面打造“钻石体系”,提升大连城市竞争优势,这对于增强大连经济实力、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从比较优势论到竞争优势论

以李嘉图比较优势论为核心并经过修正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界长期居于主导地位,各国政府、地方政府多以此理论为指导。但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例证显示,要素禀赋论已不足以解释丰富多元的贸易形态。例如,朝鲜战争结束时的韩国资本奇缺,但却建立了钢铁、造船和汽车等资本密集型的出口导向产业:相反,美国虽然拥有充沛的资金、杰出的科学家,以及技能熟练的工人,但在理当强势的机床、半导体和精密电子产品等市场上却风光不再。更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大多数的贸易是发生在资源相近的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相当比例的产品生产条件颇为相似,要素禀赋论不仅不能解释这些贸易形态,而且面对跨国公司与其海外子公司之间大量的进出口贸易现象,更无说服力。另外,要素禀赋论的核心在于强调生产要素禀赋及其带来的较低生产成本,但现实情况却是更低成本的生产环境不断出现。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热衷于资源及生产成本的竞争,比较优势却不断消失,资产投入被套牢,理论与现实产生悖逆。

传统比较优势论假设没有规模经济的利益,技术不变,生产函数相同,这些假设往往与实际情况背离。为了进一步揭示真实的贸易环境,通过放松各项假设以及拓展更多视角的新理论不断涌现。丰富了比较优势论。克鲁格曼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揭示了要素禀赋差异和规模经济差异的共同作用是贸易形成的根本原因,庞大的内需市场是促成规模经济的重要条件。但是,诸如意大利企业称霸五金器材市场、瑞典企业称雄采矿设备市场等。这些国家都没有一个强大的内需市场以支撑这些产业。该理论虽然表明规模经济可以产生比较优势,但并未回答国家的竞争优势问题:哪些国家的企业能实现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可以应用到什么样的产业上?弗农的产品周期论认为技术革新在其未被其他国家引用的初级阶段,会产生一种完全专业化的垄断性贸易,称为“技术差距贸易”,而当技术普及、成熟及标准化,寡占优势丧失,差距就会缩小,出口竞争力就会降低。但是,该理论并没有回答“为什么有些国家的产业能够持续领先创新。而并未出现随着技术标准化而丧失领导地位”的问题。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摒弃了比较优势论,倡导建立国家竞争优势,提出了“钻石理论”,全面、系统地阐明构建“钻石体系”是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有效方式。该理论认为,国家的竞争优势来自于“钻石体系”。“钻石体系”是由四个关键要素组成的,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和企业竞争力。此外,波特还在“钻石体系”内加入了机会和政府两个变量。“钻石体系”是一个互动的体系,每个关键要素都是相互依赖的,每个要素都会强化或改变其他要素的表现,任何一项的效果都是建立在其他条件的配合之上,一个产业的任何一项关键要素出了问题都将伤害其升级潜力。而一旦各关键要素联结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国家的竞争优势就将锐不可当,这种系统内部各关键要素之间的互相依存和强化更是升级的来源。这样的系统很难被移植到其他国家中运转,所以系统性的竞争优势一旦出现,国家整体产业的进步速度往往比竞争对手快很多。

竞争优势论的提出在国内也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既有推崇者,也有反对者,总体而言,推崇者占据主流。其中,洪银兴认为单纯的比较优势不一定能成为竞争优势。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对外贸易不能停留在现有的比较优势上,需要将这种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开放型经济发展到今天,其推动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正在衰减,需要根据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新特点进行相应的转型,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邱曼萍和陈洪斌认为当代国际贸易是按竞争优势进行的,按照比较优势发展会掉入比较利益陷阱,追求比较优势不仅会丧失工业发展的动态利益,有时候甚至也得不到静态的比较利益。符正平认为比较优势的最大优点是强调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但忽视了“看得见的手”一企业作为竞争主体的作用,波特的竞争优势论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个微观角度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正好弥补了比较优势论的不足。尚涛认为比较优势论建立在简单性世界观的基础之上,具有简单性世界观的一系列特征;而竞争优势论是建立在复杂性世界观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复杂性思维方式。

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论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目前也迎来了应用之困。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更多依赖于人口红利所带来的人工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制衣、制鞋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巨大的产能。随着人口增速下降,人口素质提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用工荒频现,人工成本逐步抬升,以人工成本所代表的传统比较优势风光不再,大量的产业开始向东南亚、非洲等人工成本更低的国家转移,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面临巨大危机。常以北方优良港口自居的大连,面对丹东港、营口港等周边港口的崛起而逐步丧失比较优势。可见,传统的比较优势论在新时期已逐渐丧失其效,以新的理论指导国家及地区形成各自优势成为现实需要。

三、大连和深圳城市竞争优势的比较分析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2015》对全国294个城市2014年综合竞争实力进行了排名,其中,深圳位列第1位,大连位列第18位。大连虽然位列东北三省所有城市第一,但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4,仅领先于宁波。本文通过对大连和深圳两个城市“钻石理论”模型的构建。试图找到大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差距所在。大连和深圳“钻石体系”关键要素指标如表1所示。

(一)指标选取

1.生产要素。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本文选取制造业职工年平均工资来代表初级生产要素,选择每万人专利申请数量作为高级要素,对大连和深圳在生产要素方面的竞争优势进行比较分析。

2.需求条件。在需求方面,内需是最大的市场,内需的增加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创新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升综合竞争力。本文假定需求者的收入水平越高,对产品的质量和多样化要求越高。因此,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反映需求的规模,用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来反映需求的多样化。

3.支持性产业。对于支持性产业,本文试图从交通便捷度和通信顺畅度两个方面选取指标进行反映。交通方面,选取每万人城市交通轨道长度来进行衡量:通信方面,选取互联网普及率来进行衡量。

4.企业竞争力。企业的竞争力涉及到企业内部组织、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等多个方面,很难选取一个指标全面反映。为便于比较,本文选取企业所得税来衡量,假定企业所得税缴纳越多,竞争力越大。

(二)模型构建

1.指标赋值。为消除量纲的影响,在计算城市竞争力指数之前,先对每个指标进行打分赋值。两个城市中数值高的直接赋值100,数值低的使用实际数值与高数值的比折合百分数予以赋值。例如,生产要素的初级指标,深圳赋值为100,大连赋值为88.7,各个指标的具体赋值如表2所示。

2.计算竞争力指数。对于每个关键要素的指标按照50%的权重进行赋权,进而得到每个关键要素的竞争力指数。例如,大连生产要素的竞争力指数为88.7/2+20.6/2=54.7。将4个关键要素的竞争力指数进行算术平均可以得到每个城市的竞争力综合指数。大连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为56.6,深圳城市竞争力综合指数为96.0。各个关键要素的竞争力指数如表3所示。

(三)分析与结论

总体来看。大连城市竞争力指数和各个关键要素的竞争力指数均小于深圳。说明大连城市竞争力全面落后于深圳,无论是生产要素、需求条件,还是支持性产业、企业竞争力都不及深圳。因此,有必要结合“钻石理论”,打造大连的“钻石体系”,进一步提升大连城市竞争力。具体来看,大连各个关键要素竞争力指数与深圳的差异明显不同。首先是企业竞争力,差距最大.得分不及深圳的1/4;其次是生产要素,得分略高于深圳的1/2;再次是需求条件,比深圳低了30.2分;最后是支持性产业,由于交通便捷度的指标得分较高,大连的支持性产业基本和深圳相当。可见,打造大连“钻石体系”的核心应在如何有效提升生产要素质量、改善需求质量和提高企业竞争力等方面。

在生产要素方面,大连初级生产要素指标得分较高,与深圳基本相当,但高级生产要素指标得分则远低于深圳。因此,应采用从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改善高端基础设施等方面重点提升高级生产要素的质量。

在需求条件方面,大连需求规模指标得分远低于需求多样化指标得分,说明大连居民的需求能力较高,只是没有被完全用于本地,如何有效提升居民的本地消费需求,以及拓展域外需求市场尤为重要。

四、构建大连“钻石体系”的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

纵观“钻石理论”,竞争优势来自完整的、有效发挥作用的“钻石体系”。在推进大连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应本着系统性原则,全面推进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竞争力等多种要素发展,不可厚此薄彼,目的就是要使地区的生产要素明显改善,需求充足。产业关联度高、相互支持性强,企业目标明确,竞争气氛浓郁,达到内外俱强的效果。

(二)间接性原则

大连地区已不再处于经济发展初级阶段.无需政府的特殊庇护与过多的直接干预,目前政府应该从直接介入逐步淡出,转为间接介入。地方政府需认清的是:从事产业竞争的是企业,而非政府,过多的直接干预反而会不利于“钻石体系”效用的发挥,政府直接干预往往比市场自我调节造成更大损失。政府应该做的就是促进“钻石体系”各关键要素健康发展.使地区获得发展竞争优势的环境。

(三)正确看待互联网作用原则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行业发展迅速,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变革与冲击。在此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将发展互联网行业作为振兴地方经济的主导产业,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发展的网络销售平台更是加速成长。从实质上看,网络销售只是增加了企业销售的途径,在提供了便利、降低了销售成本外,并未实质性创造价值。进一步而言,当前网络销售仅仅是以价格为主的低端竞争模式,仍然停留在生产成本的比较优势竞争阶段,而非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售后服务等高端竞争。因此,政府要正确看待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重点应放在推动本地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等内核因素上。

五、打造“钻石体系”提升大连城市竞争优势的建议

(一)持续提升生产要素质量

重视人才培养。对大连而言,要拥有高质量的生产要素,必须要有能够改善技术的专业人才;要提升生产要素质量,人力资源的质量必须持续提升。一是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政府应该结合产业结构,继续加大对职业培训学校的投入,形成几个在东北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职业院校,培养稳定的产业技能人才队伍。二是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打造学徒教育制度。由政府牵头,重点院校与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尝试建立学徒教育制度,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激励政策引导企业主动参与建立学徒教育制度,以此建立从高校、职业院校到企业的技术人才直通车模式。三是鼓励产业内部再教育。政府应该进一步重视职工再教育问题,一方面通过政策宣传向企业灌输、强化再教育、再培训对企业的重要性,建立先进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摒弃依靠“挖人”获得人才的短视行为:另一方面要整顿各类行业协会,增强行业协会实力,增强其专业化水平,定期聘请高校教授、专家和高级技术人员开展各类专业培训讲座、研讨会,增加行业内人员的专业知识。四是努力促成尊重人才、尊重技能的社会氛围。要逐步改变社会对某些职业的偏见,提高一线工人尤其是技术人员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重要的是造就一种社会氛围,使人们更加尊重人才,尊重技术人员。

推动科技创新。大连应进一步重视科技创新对塑造本地竞争优势的战略意义,不仅仅局限于科学和技术本身,而应该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强调刺激商品创新。一是建立以大学研究机构为主,政府研究单位为辅的分工格局。充分发挥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多所理工类院校,以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研究实验室的作用,通过直接拨款或建立基金对研究所的研发予以支持,以合约方式进行研究计划,为本地区经济带来长久效益。二是兼顾委托研究与企业自行研发。在企业和政府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所之间发展委托研究项目,政府通过提供基金或做出特定承诺来分担研发成本以促进项目实施。三是正确认识创新与技术保护的关系问题,在保护专利与促进研发意愿二者之间取得平衡。

推动发展现代化和高级的基础设施。国家或地区的产业发展不能缺少基础设施,但一般性的基础设施很少能成为地区竞争优势的资源,现代化的、高级的基础设施是某些产业产生竞争优势的重要条件。在这类基础设施中,政府所投资的应该是偏重于解决民生、改善生活条件的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先进的交通运输、物流和电信等设施,企业则应该大力投资发展专业性的基础设施。

做好信息服务工作。现代市场竞争中,信息的质量和数量越来越重要。政府应承担起信息领导的角色,一是承担起创造信息职能,即依靠各类产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进行产业的统计工作、分析行业动态工作。二是承担起传播信息的职能,即通过创办各类专业信息出版物、信息网络中心等媒介,及时地、系统地将所整合的信息传播到本地区企业,产生扩散效应。

(二)持续改善需求质量

积极发挥政府采购作用。政府采购是最为直接提升需求的方法,但也会削弱地区的竞争优势,企业通过寻租而获得稳定的政府订单,获得有保证的市场,会造成企业怠于创新,长期会削弱竞争优势。因此,政府采购应该遵循如下三个原则:采购应该刺激先进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扮演强势挑剔型客户,通过提高对产品的标准刺激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公平公正,形成竞争氛围,促进本地企业的创新意识。

努力培养本地区优先需求。政府要率先垂范,在政府机构积极应用具有优先需求的高端产品。如为促进节能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应率先购入新能源汽车。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下游企业购进高端产品。如为促进节能产业发展,对采用节能的高技术产品在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

打造双重“钻石需求体系”。对于中小城市而言,其资源和市场不仅仅在国内,更多的是依赖国际市场。即部分依靠国内“钻石体系”的需求市场,部分依靠域外“钻石体系”的需求市场。政府一方面应该做大做强本地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应该积极拓展域外市场。政府可以组织企业到异地举办推介会、参加各地产品展销会、政府间交流会、举办企业间论坛,或诚邀客户来本地实地考察,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展市场需求。

积极发挥金融对提升需求的独特作用。金融在提升需求质量方面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二是促进租赁尤其是融资租赁方式的创新。如大连造船业极易受到国际航运业周期的影响,而通过建立船舶基金开展融资租赁,可以大大增加造船订单,从而有效缓解航运周期对造船业的影响。三是要继续鼓励银行机构加大消费信贷力度。

(三)积极发展相关及支持性产业,构造强势产业集群

区域发展规划仍具有存在的必要性。政府对不景气的地区或行业往往进行振兴式的区域发展规划,但波特认为区域发展规划往往以补贴、劝诱或优惠等行为吸引企业到当地发展.其效果通常不大。在当前情况下,对处于发展中阶段的大连而言,区域发展规划仍然有其必要性,但要摒弃过多使用补贴、优惠和超国民待遇等措施引进企业的行为。

发挥产业集群的磁场作用。大连的石化、船舶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装备等产业集群已初见规模,当前亟需进一步促进大学、研究所、技术人员与现有企业的有机整合。同时,通过聘请专家团队对某一特定产业做集体诊断,制定出配套的技术、企业类型等指标门槛促进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

规划应更注重质量指标。数量指标的设定会使执行者为完成数量而刻意催生数据,而忽视质量问题。因此,各类规划中应该淡化对数量指标的追逐,逐步转向质量指标,追求产业结构的优化性,追求产业集群的完备性,追求产业实体的创新性。政府要认清的是,只有产业质量的持续提升,才能获得数量指标的提升。

(四)改善企业内外环境,促进市场竞争

鼓励企业持续投资。投资人不应该成为企业投资的阻力,更不应因为股票价格起伏、短期收益率波动而影响到企业对新产品、新设备或其他有助于形成竞争优势的投资。鼓励企业设立长远发展目标,不应因一时市场波动而放弃既定计划。鼓励并协助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长期持股,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保持对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排除短期因素干扰。

提高企业对产业的忠诚度。鼓励企业提高对产业的忠诚度,而非盲目地跨行业发展。但应鼓励企业向原产业的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发展的多元化经营,如拓展产业上下游间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在本地区缺乏某一特定产业环节时,这种多元式经营更有助于产业链的完整性,促进集群力提升。

正确看待外资作用,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既要看到外资企业对解决本地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也要看到外资企业对地区长期竞争优势的不利作用。如果跨国公司不只考虑初级生产要素,政府应该对这一类的外商多加鼓励,而如果只以廉价劳动力成本为考虑因素,要具有前瞻性地防范这类企业因寻找到更低廉成本地区而撤资,以致对本地经济造成冲击。

(责任编辑:邓菁)

猜你喜欢

大连
对大连日企日语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
中韩自贸区建设对大连影响及对策研究
大连市智慧旅游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措施
大连绿色食品出口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ASEB栅格分析方法的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对策建议
大连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大连国际环保展绿色营销的可持续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