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2016-12-01苏小燕

考试周刊 2016年90期
关键词:活动形式品德与生活活化

苏小燕

摘 要: 本文根据草原环境的特点和游牧民地区学生特点和游牧民地区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实例,说明了克服应对这些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品德与生活 活化 活动形式

《品德与生活》课程素材内容来源于现实生活。其目的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激发学生乐于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热爱生活的情操。因此,在教学中要努力寻找学生身边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置学生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用眼睛观察,用头脑思考,用身体感受,通过亲身观察、感悟、体验总结一定的知识,认识到一定的规律,从而使学生身心各方面得到发展。但现在许多教师认为,草原上不是牛就是羊,教学条件和设施远远不如城市,很难开发课程资源,其实草原上不仅具有美丽的景色,而且具有比城市得天独厚的山川、河流、动植物等资源。如何根据草原特点,对游牧民地区品德与生活课程进行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还给学生淳朴自然的课堂,上好品德与社会课,笔者谈谈经验。

一、引用本地之“水”,激活品生教材,活化教学课堂

新课程标准下的品德课教学要求做到:力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的学习当中,并在学习当中经受认识的挑战和考验,从中获得理智上的挑战和满足,在回归于现实生活的课堂教学中树立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在这一目标和要求的引领下,如何站立在新的高度,带着新理念重新认识教材、审视教材、处理教材,对广大游牧民地区的老师是一次严重的挑战,不但需要教师在充分尊重教材的基础上,站在新课程教学理念的高度,恰当结合游牧民地区的区域特点和学生特点,挖掘与教材有紧密联系的生活素材,充分体现教材的价值与魅力所在。让学生在充满开放性、生活性的动感课堂中获得新知,接受思想教育。由于儿童对自己身处的环境和当地生活十分熟悉,熟悉的事物很快能进入视野。为此,教师要改变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理念,改变陈旧的用教材教学的方法,首先对教材进行认真细心地研究,努力寻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与学生生活有紧密关系的素材,恰当灵活地使用教材,做到变教死书为教活书,努力开发鲜活的动态资源。其次,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适当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整合拓展。如我在讲授《秋天的收获》这一课时,按照甘南的气候春夏不分的特点,一般在9月之前就已收拾完农作物,而课程进度安排在十月份,足足相差一个月的时间,让学生亲身体验丰收的喜悦,是不可能的事。于是我对课程做了适当调整,目的是让学生经过劳动亲身体验到丰收的喜悦,因此在开学初提前学习《秋天的收获》这一课程的教学内容。其次,该课上的教学插图是拨花生、摘苹果、割麦子、摘棉花四幅秋收的画面,但这些农作物在甘南草原都是没有的,如果不假思索,按照教材去上,就无法置学生于现实场景中,更无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丰收的喜悦。我便结合当地有种麦子、洋芋、青稞等植物,把农村田间变成儿童可参与的学习空间,开展“拾稻穗”、“挖洋芋”、“摘大豆”这一活动引入课程设计中,让学生利用放学后的空余时间和周末休息时间帮家里干点活。由于学生亲身参加了劳动的体验,看到了家人收割的情景,因此上该课让学生说出丰收的体验与感受时,个个畅所欲言,情真意切地说出了内心的感受,使学生在体验丰收的喜悦的同时感受到了劳动的辛劳,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围绕教学主题,改变活动形式,丰富课程资源

由于游牧民地区的儿童活动范围只限于学校和家庭,因此社会交往活动较少,表现在个性内向、害羞,再加上校园文化生活不太丰富,教师教学观念还较落后等,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给品德与生活的活动设计与实施带来很大的影响。比如,上《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时,教师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不会主动带学生到外面观察体验,只让学生简单地说一说、议一议,不能使学生置身于生活场景中,学生就不会主动体验到家乡之美,不会感悟到家乡之美美在哪里。我在上这节课时,首先把学生找来自己在房屋外照的相片,然后让大家唱他们最熟悉的歌子“美丽的甘南草原”,然后让学生讨论问题:1.说说家乡在哪里?2.哪儿是自己最喜欢的地方?学生在分组欣赏和歌唱中知道了家乡之美,美在哪里,这样使学生重新以积极的情感认识了家乡。最后,我让学生画一幅展现家乡美的画,并在画上写一句寄托着美好愿望的话。一首高歌、一幅美景、一条寄语都无一不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孩子们幼稚的心灵,让学生形成了积极向上、乐于展示、自我超越的勇气。这使我体会到无论上好一节什么样的课,一定要让学生身有所感、心有所思、手有所动、脑有所想。一切“动”起来,才能使学习状态“活”起来,才能打破学生消极接受教育的局面。

总之,教师一定要善教、善学,想方设法,尽可能更多地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改变一切不利因素,使教学活动能丰富学生的心灵,更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让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所得、学有所感。教学过程就不会是“一潭死水”,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目标就一定会成功实现。

猜你喜欢

活动形式品德与生活活化
无Sn-Pd活化法制备PANI/Cu导电织物
生姜对亚硝胺合成及体内代谢活化的抑制作用
小学生活化写作教学思考
生本视阈下英语动态活动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体验式学习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浅议语文学科与综合实践课程的融合
有机酸对五种人工合成磷酸盐活化作用及活化途径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