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初中政治教学之策略

2016-12-01王美丽

考试周刊 2016年89期
关键词:初中政治学习兴趣

王美丽

摘 要: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构新的教学理论。

关键词: 初中政治 以情激学 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同仁探讨。

一、以情激学,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政治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两难:其一,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其二,社会上某些重金钱、实惠的诱惑,重经济轻政治的倾向的影响,导致学生轻视思想政治课。

1.情感投资,以爱结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成为孩子的朋友,深入到他的兴趣中,与他同欢乐,共忧伤,忘记自己是老师,这样孩子才会向老师敞开他的心灵。”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我教的班,像大姐姐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一起搞卫生、做游戏、侃大山、说故事。他们把我当成知心朋友,有悄悄话也愿对我说,发生了争论请我评判,我的话,他们爱听,且坚信不疑。这大概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吧。

2.真情实话,以情诱学。我给初一学生上第一节课,首先在黑板上写了“四有”两个大字,微笑着问其含义。当学生说出它的内容时,我亲切地说:“同学们都应当把自己培养成‘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但你们知道吗?这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才能逐渐确立,而这恰恰是我们将要学习的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接着,我介绍了一些革命老前辈努力学习马列主义,赴汤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迹;讲了雷锋努力读毛主席的书,终于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的故事。我又举了反面的例子:有个大学生,由于不关心政治,最后堕落成了一个偷书贼并杀了新华书店的营业员,而被判处死刑。我提高声音说:“毛主席指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你们看,学习思想政治课重要不重要哇?”同学们异口同声:“重——要——”这堂课,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不断“升温”,使同学们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

二、方法多变,巩固学习兴趣

在第一堂课激发了学习兴趣,这只是第一步。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又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来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因此,经常变换教学形式,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变的心理,使学习兴趣与日俱增。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今日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欲望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力争每节课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课始五分钟,由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我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还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转变观念,落实素质教育

当前中学生思考的问题已远远超出了教材的范围,最可贵的是他们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和对现实人生的思考。要使他们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必须触及和解决他们思想上的疑虑,使他们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成长道路前进。因此,长期以来形成的学生为升学而学、教师为抓分数而教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升学教育模式必须彻底打破。当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升学考试是选拔人才的必要方式,升学教育模式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有一点是再清楚不过的,那就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仅需要高层次人才,更需要多层次人才。我们面临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只有整个民族素质提高了,才能推动生产力飞速发展。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着眼点不应该是升学,而应该是全体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从升学教育的轨道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对教师来说,不是降低了教学要求,而是提高了教学要求,需要教师花大力气了解学生、改进教法,把教材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总之,在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欢.初中思想政治课接受有效性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

[2]王立范.初中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目标的建构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4.

[3]吴玉宝.浅谈研究性进课堂的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0.

猜你喜欢

初中政治学习兴趣
浅析初中政治教学现状与创新途径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导学策略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