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2016-12-01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杭州金融研修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银行客户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杨 飞

金融科技创新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杨 飞

如今,技术在金融交易中变得愈发重要,并且提供了一个接近客户的便利渠道。技术引领的创新已经超越了交易本身,而进入到银行的核心领域,也带动了新型商业模式在借贷、投资和支付等银行传统业务领域中不断涌现。同时,金融科技创新提高了客户的期望值,银行必须改善客户体验,以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期望。对于各大银行而言,金融科技(FinTech)风云变幻,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一、新型商业模式将带来怎样的颠覆性影响?

目前,全球信息技术革命不断深化,互联网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和深度渗透,使许多行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颠覆性变革。对金融业而言,信息科技与金融业务的结合带来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在强势资本的支持下,网络支付、网络借贷、网络理财等诸多新型金融业态,以客户体验为导向、以数据技术为驱动、以互联网低成本扩张为手段,激起了金融科技蓬勃发展的浪潮。根据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统计,2015年,全球投入金融科技领域的资金高达191亿美元,是2011年的近8倍。过去5年,超过4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个领域。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颠覆性影响包括:

其一,互联网极大丰富和扩展了人们的思维和行动空间,而智能移动终端的出现,又进一步斩断了物理网线的制约,前所未有地拉近了银行与客户之间的距离。PC互联网连接的是PC,而移动互联网连接的是人,是把人和世界实时连接起来的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它深刻地影响着客户的消费体验和消费方式。另外,与20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金融泡沫相比,这一轮金融科技热潮有着更为强大的需求支撑。截至2015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30亿,是2001年底的6倍。

其二,如今传统金融机构能够明显感受到“去物理渠道”的过程,也就是线上业务对线下业务的逐步替代。现在一个大趋势是,银行的离柜业务逐步替代了柜台业务,柜面业务量下滑趋势明显。2015年,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业务笔数在全行业务笔数中的占比已达90.2%。

其三,现代金融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巨大便利和效率,同时也给传统金融造成了挑战。例如,支付宝可以为个人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各类资金支付和结算服务,其账户储值、支付、结算等功能与银行账户已十分接近;Lending Club专注于P2P贷款,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累计撮合了190亿美元的贷款;Wealthfront专注于自动化个人资产配置,为追求低成本、便捷性的客户提供个人理财服务。更重要的是,随着金融科技企业的不断做大,其对于客户信息的排他性占有优势日渐明显,进而导致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传导渠道被截断。信息的断层使银行只能掌握一些相对静态和零散分割的信息,而缺少对客户全面经营行为、资金动态、上下游关联企业、市场份额等信息的动态把握。银行在经历了存贷脱媒、支付脱媒之后,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信息脱媒的挑战,银行传统的经营模式甚至是中介功能受到全面冲击。

二、这些新型商业模式能否与现有金融服务体系融合共生?

科技创新与传统金融服务并不矛盾,也不对立。相反,二者的深度融合能够迸发出新的生产力,创造出更契合客户需求的产品。一方面,金融科技创新是在现有金融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现有金融生态系统的支撑。金融科技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拓宽了金融服务的渠道,丰富了金融服务的方式,但并未改变金融的本质。另一方面,传统金融机构正试图打破对常规路径的依赖,超越思维定势的局限,不断为传统金融服务注入创新开放的基因。例如,中国工商银行正在实施互联网金融战略,跨界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建成了电商平台“融e购”,创新应用网络通讯技术建成了即时通讯平台“融e联”,破除网络银行服务的“围墙”建成了开放式网络银行平台“融e行”,成立了网络融资中心提供线上贷款服务,构建起了以“三平台、一中心”为主体,贯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社交生活的e-ICBC战略架构。其中,e代表业务的互联网化,ICBC又分别代表“三平台一中心”,I是信息,information,是即时通讯平台“融e联”;C是commerce,是电商平台“融e购”;B是banking,是开放式网银平台“融e行”;最后一个C,是credit,是网络融资中心。e-ICBC是一次巧合,是一种趋势,更是一个战略。

总之,商业银行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也就是要从传统的支付和融资中介服务,向“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事实上,无论传统的金融机构,还是新兴的金融科技企业,未来真正的竞争对手都在于自身能否成为信息掌握的强者;在于能否跟上技术创新的步伐,甚至引领技术创新;在于能否运用开放、共享、共赢的互联网思维,真正适应并满足客户需求的发展变化。

三、金融科技创新能否对普惠金融进程产生积极影响,特别是在新兴市场?

普惠金融的目标是构建一个多层次、广覆盖、有竞争的包容性金融体系,解决金融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金融科技创新增加了社会金融服务的供给,使普惠金融的可得性显著提高。传统模式下,受成本、技术、环境等因素制约,金融机构一般缺乏足够的动力将营业网点下沉到乡村和偏远地区,导致这些地区的金融服务缺乏渠道支撑。即使一些金融机构在这些地区设置了分支机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常也要经过层层授权和流转,通过多个节点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而金融科技创新具有交易成本低、覆盖范围广、服务效率高等先天优势,与发展普惠金融高度契合。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销售链条被大大缩短,金融产品可以直接面向客户,客户与金融机构的互动变得十分便捷。

这意味着,金融科技为解决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因此,应当从战略上重视和鼓励金融科技创新,让它在普惠金融的推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对银行而言,既可以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多种渠道为广泛的客户群体提供金融服务,也可以通过设立或收购电商平台、网络投融资平台等新型机构的方式,推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

四、对于新型商业模式,金融业能否从中受益、与之合作,或者自我创新?

金融科技创新提高了客户的期望值。银行必须改善客户体验,满足客户不断变化的期望。其实,银行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一向不是保守者、落伍者,而是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实践者。世界上最早的大型计算机出现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使用者就是美国银行。在中国,商业银行同样是信息技术运用的先行者和推动者。工商银行从成立之日起就确立了“科技兴行”战略,并在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持续推进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运营管理的融合,基本实现了业务运作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也为互联网金融服务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互联网蓬勃发展,当时所有的报纸都在报道,认为传统银行将成为21世纪的恐龙,会在金融脱媒和网络技术的双重挤压下走向灭亡。但时至今日20年过去了,商业银行不仅没有没落,而且依然强大。这其中除了银行业的不断变革和调整之外,还应该归功于信息技术在银行经营管理中深入而广泛的应用。这次,面对金融科技带来的新挑战,只要银行业准确把握商业模式变化趋势,发挥自身专长,打造尊重客户体验、互联网思维与银行核心业务深度融合的新型经营模式,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统一,就一定能锻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调查,全球金融机构中有将近70%的数据还未得到利用或真正创造价值。目前工商银行存储的数据量超过1300万GB,而且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以往这些信息积累主要从客户金融交易中获取,现在我们通过搭建电商平台,打通了生活、信息、金融服务全链条,从中获得涵盖商户和消费者注册、社交、物流、交易等各个节点的信息,形成了数据的聚合效应,并运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应用。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精确地把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和行为偏好,深入发掘客户已知的和潜在的金融需求,实现更多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银行传统风险管理方式进行革新。比如,工商银行在总部成立了信用风险监控中心,实现了对全行超过10万亿信贷资产和每年8-9万亿累放贷款的动态风险监测和实时预警控制,并能全流程监测到每一个机构、每一户企业、每一笔贷款的具体运行情况,风险管理的前瞻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

五、金融科技创新可能存在的风险是什么?在鼓励创新和竞争的环境下,如何通过监管控制风险?

较之于传统金融机构,金融科技企业的风险管理经验和能力相对不足。这类企业风控体系建设的滞后,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累积,既不利于金融科技创新的开展,也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金融科技创新可能存在以下四方面风险:一是客户资金损失风险。一些非银行支付机构在进行资金汇划时,不使用数字证书等安全认证工具,客户只需录入绑定手机收到的动态校验码,甚至只输入支付平台的账户密码,即可完成资金的划转。这种做法虽然增加了支付的便捷性,但安全性比银行降低了几个层级,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二是客户信息泄露风险。金融科技企业不仅掌握了诸如证件号码、手机号码等大量客户真实身份信息,同时还掌握了客户银行卡号、卡片验证码、卡片有效期、客户住址、电话、交易记录等大量敏感性信息,存在较大的客户信息资料泄露隐患,容易引发社会公众对于支付机构系统安全性的信任危机。三是套现洗钱风险。金融科技企业对交易缺少必要的审核与监督,而银行也无法获得详细的交易信息,不能对洗钱、套现、欺诈等不法交易实施监控和预警。四是违法违规风险。一些P2P网贷平台可能存在非法集资、高息揽储的行为。一些金融科技企业可能夸大产品收益,而对风险揭示不足,误导投资者。

可见,在重视和鼓励金融科技创新的同时,应当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金融科技创新监管的重要目标。消费者在享受金融科技、追求便捷性和收益性时,往往会忽视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直到暴露出问题或产生实际损失,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对于可能损害金融消费者权益、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创新,应当严格监管、引导其发展,防止金融风险的传播和累积;对于符合消费者利益、能够促进普惠金融的创新,可以适度监管,营造一个公平、宽松的发展环境,保持市场的创新活力和内在动力。

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的措施包括:一是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引导消费者提升对金融科技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其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二是切实维护放贷人、借款人、支付人、投资人等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客户信息保密,维护消费者信息安全,依法加大对侵害消费者各类权益行为的监管力度;四是畅通互联网金融消费的投诉受理渠道,如监管部门开通咨询投诉电话等。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银行客户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