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绪调节策略:竞技运动领域的应用

2016-11-30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杏仁核积极情绪负性

齐 蕊



情绪调节策略:竞技运动领域的应用

齐 蕊

情绪调节是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负性情绪会影响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干扰训练及比赛成绩,运动员的情绪调节能力是运动中成败的关键。综述从情绪调节策略的过程、神经基础及其对运动员认知、情绪和行为决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对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进行展望。

认知重评;表达抑制;自动情绪调节;影响;运动决策

情绪调节是指“对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1]。在竞技运动中,情绪不仅影响训练效果,还会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运动员的情绪调节能力对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情绪体验的程度会直接影响运动员动作发挥水平和效果,因此必须了解运动员合理调节不良情绪,保持适宜运动情绪的加工机制,以便运动员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1 情绪调节过程和策略

Gross提出了情绪调节过程模型用来解释情绪调节过程[2-4],即情绪调节会发生于情绪调节的每一个阶段,包括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和反应调整。前4个过程属于先行关注的情绪调节,反应调整是反应关注的情绪调节过程。常见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有两种,即认知重评(Cognitive Reappraisal)和表达抑制(Expression Suppression),认知重评通过改变对情绪事件的认知来调节情绪,发生在情绪产生的早期,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表达抑制主要是抑制将要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情绪行为的表达,是一种发生在情绪产生晚期的反应关注情绪调节。Oshner等认为,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策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对认知资源利用的差异,表达抑制会使情绪表达受到抑制,本身需要耗费认知资源来加工情绪信息,从而会干扰其他认知活动,而认知重评不需要持续的自我调节,也不会影响认知资源的使用。情绪调节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有意识的控制,也可以通过无意识的自动情绪调节策略来平衡,Mauss等研究表明,自动情绪调节可以有效控制情绪,降低个体的愤怒[5]。

2 情绪调节的神经基础

与情绪调节的相关脑区主要包括杏仁核、眶额皮层 、前额皮层和前扣带回等。 在对正性情绪的调节过程中,前额皮层和左侧脑岛起主要作用;在负性情绪调节中,左侧眶额回、左侧额上回和前扣带回起主要作用[6]。在负性情绪的调节过程中,使用认知重评会激活背外侧前额皮层、腹外侧前额皮层、中部前额皮层以及前扣带回,但会抑制杏仁核和眶额皮层的激活[7-9]。降低杏仁核对负性情绪的激活。使用表达抑制策略激活背外侧前额皮层、侧眶额皮层和前扣带回等脑区的同时,也增强了两侧背部杏仁核和前脑岛的激活,因此使用认知重评可以降低杏仁核对负性情绪的激活,但使用表达抑制策略只能抑制负性情绪的表达,负性情绪体验并没有消失,由于抑制负性情绪表达,还可能会增强负性情绪的生理反应。

自动情绪调节和有意情绪调节在脑功能活动上是有差异的,在自动情绪调节过程中,主要涉及的脑区包括前扣带回双侧的膝下沟回、双侧前额叶、前扣带回的左、前扣带回背侧中线、双侧前额叶、双侧背腹侧前额叶、海马及海马旁回[10]。

3 情绪调节策略对运动员的影响

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情绪调节中是最常见且有效的调节方式。 对于运动员,采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情感、认知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不同[11,12]。

3.1 对运动员认知发展的影响

自我调节要消耗一定的认知资源,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认知资源的使用或损耗上存在差异。认知重评发生在情绪产生之前,不需要持续的自我调节,不用分配更多的认知资源来调节情绪。而表达抑制发生在情绪产生之后,需要占用认知资源,从而影响记忆任务的完成。钟建安等研究发现,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内隐记忆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认知重评组的内隐记忆要好于表达抑制组,但这种差异并不存在于外显记忆中[13]。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运动员注意偏向的影响也不同,在快乐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对快乐信息的注意偏向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悲伤情绪状态下,认知重评比表达抑制能更好的调整运动员的注意偏向[14]。自动情绪调节是自动进行的,不需要消耗注意资源,是无意识的情绪调节方式。

3.2 对运动员情绪情感的影响

情绪调节主要是为了保持情绪状态的相对稳定。相对于不使用情绪调节策略的运动员,使用调节策略后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稳定性是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对改善负性情绪更有效。负性情绪对运动员的决策产生了消极影响。表达抑制能在短时间内降低负性情绪体验,长时间使用表达抑制会使个体的负性情绪水平升高,并且存在性别差异,对男性和女性的脑电生理指标的晚成分LPP比较,结果表明,男性使用表达抑制调节情绪的效果要优于女性[15]。认知重评对情绪的调节作用比表达抑制发生的早,持续时间较长[16]。认知重评比表达抑制能更好的降低生理唤醒水平、减少主观情绪体验,杏仁核的激活水平也得到降低,在情绪调节过程中更有效[17]。使用表达抑制来调节个体负性情绪时,个体的主观体验并没有改变。在条件性恐惧使用认知重评策略会激活消退过程中的vmPFC活动,抑制杏仁核的活动水平,增强对负面情绪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习得和消退过程中的恐惧情绪[18]。自动情绪调节同样能降低个体的焦虑水平,并且比表达抑制策略更有效。但有研究认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抑制比重评能更快的减少负性情绪[19]。

3.3 对运动员决策的影响

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决策直接关系到行为反应水平,影响运动员的决策率正确率以及比赛成败。决策中的预期情绪和即时情绪会直接影响决策行为[20]。首先从情绪的维度上来说,消极情绪下的决策正确率显著低于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下的决策正确率。这可能与个体的加工策略有关,愉悦情绪状态下,个体倾向与采取启发式加工策略,消极情绪状态下易于采取系统加工策略。其次,有研究发现,不论是在实验环境还是在自然条件下,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都会对决策产生影响,负性情绪会增加决策中的风险规避,认知重评可以降低风险规避,提高风险决策,能够有效减少负性情绪体验,提高决策能力[21]。在运动情境中,运动员需要快速、准确的做出决策,对篮球运动员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发现,在积极情绪下决策正确率高、速度快,在消极情绪下决策正确率低、速度慢。认知重评对篮球运动员消极情绪的调节显著优于表达抑制,采用认知重评策略比使用表达抑制有更高的决策正确率[22]。对足球运动员的研究中也发现,原因调节方式比反应调节方式更能减弱消极情绪对运动员决策正确率的负面影响,从而验证了认知重评比表达抑制策略能更好的调节负面情绪[23]。最后,正性情绪理论认为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个体认知灵活性,从而提高决策能力。而"积极情绪破坏论"则认为积极情绪会占用认知资源从而干扰决策。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时,这些负性情绪的加工是自动化的,负性情绪会增加个体攻击性,自动情绪调节可以有效的抑制运动员的愤怒情绪,降低竞赛中的攻击行为[24]。

4 研究局限与展望

在考察情绪调节的行为实验中只是通过指导语区分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策略,还没有形成相应的实验范式,因此形成一个成熟可行的实验范式也是情绪研究的需要。情绪调节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加强、保持和降低。但对于运动员的情绪调节策略研究大多集中在对负面情绪的调节,很少涉及到不良情绪的适应性表达及积极情绪的调节,积极情绪对运动员决策的影响也是需要关注的方向。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都是有意识的情绪调节策略,运动员在比赛情境中需要快速、准确的做出反应,自动的情绪调节也显得有实际意义。目前对运动员情绪调节多集中在有意调节,无意调节也应受到重视。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努力形成一个成熟的控制情绪调节策略的范式,同时重视不良情绪的调节与积极情绪的表达,鼓励运动员使用认知重评来调节不良情绪,培养运动员的自动调节能力。

由于运动情境的多变性和不稳定,实验情景的真实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研究情绪的诱导多使用视频材料,不能和真实运动情境相提并论,缺乏生态效度。同时,诱发不同情绪性质的视频材料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实验选取的视频是否具有代表性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被试的选取上,不同被试的人格、认知水平、运动技能等的不统一也会干扰实验效果,实验中被试可能会不按真实情况作答。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从更贴近真实运动情景的角度来开展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考虑同时监测运动员的客观生理指标,便于全面掌握情绪诱发的情况。

[1] 孟昭兰.情绪心理学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Gross JJ. Emotion regulation:Affective,cognitive,and social consequences[J]. Psychophysiology,2002,39:281-291.

[3] Gross JJ,Thompson,RA. Emotion regulation:conceptual foundations. In JJ Gross (Ed.),Handbook of emotion regulation[M] . New York,NY:Guilford,2007.

[4] Gross JJ,John OP.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wo emotion regulation processes:Implications for affect,relationships,and well-being[J]. J Pers Soc Psychol,2003,85:348-362.

[5] Mauss, I. B., Evers, C., Wilhelm, F. H., & Gross, J. J. How to bite your tongue without blowing your top:Implicit evaluation of emotion regulation predicts affective responding to anger provocation[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06,32:589-602.

[6] Mak A K Y, Hu Z G , Zhang J X, et al.Neural Correlates of Regula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Emotions:An fMRI Study[J] .Neuroscience Letters, 2009, 457:101-106.

[7] Ochsner K N , Bunge S A , Gross J J, et al.Rethinking Feeling s:An fMRI Study of the Cognitive Regulation of Emotion[J]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2002,14 (8):1215-1229.

[8] Drabant E M , McRae K , Manuck S B, et al.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 ypical Reappraisal Use Predict Amy gdala and Prefrontal Responses[J].Biological Psychiatry , 2009, 65:367-373.

[9] McRae K , Ochsner K N .Gender Differences in Emotion Regulation:An fM RI Study of Cognitive Reappraisal[J] .Group Processes &Intergroup Relations, 2008, 11(2):143-162.

[10] Phillips, M. L., Ladouceur, C. D., & Drevets, W. C. A neural model of voluntary and automatic emotion regulation: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neurodevelopment of bipolar disorder[J]. Molecular Psychiatry,2008,13:833-857.

[11] DAVIDSON R J.Affective Style and Affective Disorders:Perspectives from Affective Neuroscience[J].Cognition and emotion ,1998,12(3):307-330.

[12] GROSS J J.Emotion Regulation:Affective,Cognitive,and social Consequences[J].Psychophysiology ,2002,39(3):281-291.

[13] 钟建安,赵梦辰,叶余建.情绪调节策略对外显和内隐记忆的影响[J] .应用心理学,2015,21 (4):308-316.

[14] 张慧籽.情绪、情绪调节策略和注意控制对运动员注意偏向的影响[D] .北京体育大学,2015.

[15] 蔡阿燕,杨洁敏,许爽,袁加锦.表达抑制调节负性情绪的男性优势——来自事件相关电位的证据[J] .心理学报,2016,48(5):482-494.

[16] 程利,何媛媛,欧阳含璐,等.对恐怖情绪的调节: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差异——一项ERP研究[J] .心理科学,2011,34(4):925-930.

[17] 程利,袁加锦等,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由于表达抑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09,17(4):730-735.

[18] 廖素群,郑希付.认知重评对负性效价的抑制促进条件性恐惧消退.心理学报[J].2016,48(4):352-361.

[19] 袁加锦,龙泉杉,等.负性情绪调节的效率: 中国文化背景下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的对比[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4,44(6):602-613.

[20] Loewenstein G F,Weber E U,Hseeck,Welch Ned.Risk as feelings [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1,127(2):267-286.

[21] Heilman R M.Crisan L G.Houser Daniel.et al.Emotion Regul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Under Risk and Uncertainty[J].Emotion,2010,2(10):257-265.

[22] 张素婷,迟立忠,姚小毅.情绪、情绪调节策略和人格特质对篮球运动员决策的影响[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3,38(4):123-129.

[23] 张晓波,迟立忠.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对足球运动员决策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2013,36 (8):83-88.

[24] 李静,王庆.自动情绪调节对男子足球运动员愤怒和竞赛攻击行为的影响[J] .浙江体育科学 学报,2011,3(2):61-64.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ies: Application in Competitive Sports

Qi Rui

Emotional regulation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an individual has an emotional and emotional influence and an emotional expression. Negative emotions will affect the athlete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interfere with the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results, the athlete's emotional conditioning ability is the key to success in the campaig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ocess of emotional adjustment strategy, neural basis and its influence on athlete 's cognition, emotion and behavior decision——making, and makes a prospect of the research on emotion regulation strategy.

congnitive reappraisal; expression suppression; automatic emotion regulation; influence; sport decision-making

齐蕊(1992-),女,河南周口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心理学。

武汉体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Wuhan Sport University, Wuhan 430000, Hubei, China.

G804

A

1005-0256(2016)012-0158-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6.012.064

猜你喜欢

杏仁核积极情绪负性
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杏仁核体积变化的临床研究
无痛分娩用于初产妇的临床效果观察及对负性情绪的影响
仪式动作、象征意义和积极情绪增强控制感:双路径机制*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安宁疗护对老年肿瘤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负性情绪及心理应激的影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简述杏仁核的调控作用
杏仁核参与加工认知与情绪相互作用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