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艺术化嬗变趋势研究①

2016-11-28张超韩冬耿岳聂朋朋泰山医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山东泰安7000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00438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理论依据体育艺术

张超韩冬耿岳聂朋朋(.泰山医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山东泰安 7000;.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上海 00438)



体育艺术化嬗变趋势研究①

张超1韩冬2耿岳1聂朋朋1
(1.泰山医学院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 山东泰安 271000;2.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 上海 200438)

摘 要:该文以文献资料法对现代体育的艺术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从社会发展、艺术概念的拓延以及时代审美特征等层面佐证了体育艺术化趋势的形成原因。主要结论:体育与艺术的双向交融与律动是当前甚至今后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在二者不断地融合与相互渗透下,体育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体育的文化内涵更加宽泛,运动美与艺术美实现了完美融合,极大地契合了时代对体育审美的需要。

关键词:体育 艺术 体育审美 理论依据

“体育”是一种身体的文化,究其本源,是人类在不断地进化过程中由于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意识性较强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美化身体,愉悦心灵,从而达到身心统一的和谐状态;从另一角度来看,这种以身体运动为主的实践活动兼具有教育、教化的功能,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适应。“艺术”是审美意识物态化的集中表现,人类在不同形式的艺术创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艺术作品满足了不同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需要,给人以强烈的美感体验。从体育与艺术的起源角度来看,二者具有同源性,但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二者逐渐演变成为截然不同的两种性质文化形态。在当下不同领域相互渗透、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大趋势下,体育与艺术也愈走愈近,形成了体育艺术化的鲜明趋势。

1 体育艺术化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体育与艺术的融合最早可以追溯至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在举行祭祀、欢庆等仪式时,在首领或巫师的带领下,人们往往会以歌声和舞蹈的形式来表达此时的情绪、情感,这可以看作是体育与艺术相互融合的最早雏形。在我国公元前1046年的周朝时期,形成了一套贵族教育体系,其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6种基本技能:礼、乐、射、御、书、数,即《周礼·保氏》中提及的:“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其中既包含了体育技能(射、御),又包含了艺术的成分(乐)。

每4年一届的古希腊奥林匹克赛会,不仅是一个体育运动的盛会,而且还是文化、经济、艺术的交流集会。在运动员们尽情展示着他们高超的技艺和活力的同时,各个流派的思想家、艺术家也汇聚于此,发表他们的观点,展示他们的作品,那些被公认为优秀的表演者同运动员一样被授予桂冠。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之始,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就将运动、艺术和科学列为奥林匹克思想的三大要素,他说道:“艺术与文学应该在现代奥运会上有所体现,和体育运动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奥运更加高尚。”在他的倡导下,世界越来越重视体育与文化艺术的联系,现代奥运会的复兴加速了体育与艺术的交融进程。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体育与艺术都进入了繁荣发展时期。当下体育与艺术的融合可以宏观概括为3个方面:一是体育在客体层面上与艺术的融合,即通过融合艺术活动和艺术元素彰显体育的艺术魅力和审美内涵。如,比赛期间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等项目采用本民族文化的代表性音乐为背景音乐;二是体育在主体层面上与艺术的融合,即以体育运动为表现形式,彰显身体之美、竞技之美和精神之美。如,难美性项目对身体美有着特殊要求,并高度重视和强化身体之美;[1]三是在创作层面上的体育与艺术的融合,如,体育雕塑、体育影视、体育文学等。通过上述艺术形式的创作,使转瞬即逝的运动之美转换为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永恒之美。

体育的主体是人,社会的主体也是人,因此,体育与社会的各个方面会有或多或少的交叉与融合,如,同体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的交集关系一样,体育与艺术相融合的特点也越来越鲜明,所以,体育艺术化趋势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2 美学视域下艺术概念的拓延为体育艺术化趋势的形成提供了理论依据

艺术与美学在某些方面是具有统一性,即艺术学可以为美学提供经验材料,从而推动美学的发展。艺术是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代表美学的全部内容,当艺术失去了对于美学定义上的特权之后,也就不会被感性地等同于美学了。 也就是说,一切美的事物都有可能被称之为艺术,从这一角度出发,艺术的概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延。这一观念的变化使得当今认为属于美学的客体或现象较之以往有更大的机会成为艺术,体育运动便是其一。

美学视域下艺术概念的改变使得艺术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时代特点。首先,艺术更加趋于大众化,艺术的大众化特点更加契合了艺术的本质和目的。沟通人的情感和思想是艺术的最大目的,而提供观赏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要则是它的最终价值体现,而非成为实现其他功利性目的的工具。艺术作品凝聚着艺术创作者的情感思想,它是连接人与艺术的中介物,对艺术的感受和品评是需要借助艺术作品来加以完成。体育与艺术的融合可以使得欣赏人群扩大,受众人群的扩大反过来也会促进体育与艺术的融合程度;其次,艺术更加趋于生活化,如前所述,凡是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客体都有可能成为艺术,也就是说,艺术要贴近现实生活,即艺术的生活化,如,服饰艺术、建筑艺术、影视艺术,当然也会包括体育艺术。当下的艺术不会如黑格尔所说的要让位于宗教与哲学,相反,艺术与生活正渐行渐近,艺术越来越生活化,日常生活越来越审美化。最后,艺术有其世俗化的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艺术都是“高雅”的代名词,但是,社会实践证明,那些所谓的高雅的艺术形式不能满足所有人群的审美需要,艺术的世俗化也是艺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育因其欣赏者包括了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人群,无形中奠定了体育艺术化趋势形成的群众基础。

3 泛审美时代的来临加速了体育艺术化趋势的形成

“泛审美”是指审美的广泛化,即审美渗透到了广泛的社会领域,不再局限于少数人活动范围,这些领域主要包括了日常生活领域、商品生产领域、消费领域等。在泛审美时代下,审美活动已经超出了所谓“纯艺术”的范围,逐渐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艺术活动的场所也已经远远超出与大众日常生活严重隔离的高雅艺术场馆,深入到大众的日常生活空间,艺术与其他领域或学科的界限正在缩小乃至消失。泛审美时代的来临,使得体育运动所独具的视觉艺术无论是对人的内心感受,还是在时空维度上都引起了大众的高度关注。在此审美理念下,体育运动的表演性特征应运而生,并渗透到体育艺术的各个方面,在体育比赛中,从运动员角度出发,他们的目的是超越自我或者取得优胜,同时,还要兼顾到观众,把自认为最强、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表演视域下的竞技运动是一种遵循教化和内化相统一的情感性与知识性的身体体验,也是一种保持游戏本质、凝聚多种文化滋养和秉承不同民族文化特质的身体文化,竞技者将身体审美内涵表达指向观众,在不断地改造自我过程中呈现竞技精神、实现自我超越、确证生命存在。[2]

体育与艺术的双向交融与律动已成为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面对体育艺术化这一大趋势,如何因势利导,将体育的“育人”与艺术的“娱人”实现完美的统一,更好地体现体育的价值多元化特点是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候典云.体育艺术化释义[J].体育学刊,2011,18(2):37-40.

[2]方千华.表演视域中的竞技运动诠释[J].体育科学,2008,28(6):78-96.

[3]金世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政策演进与价值嬗变[J].体育与科学,2013(1):36-41.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03(c)-0145-02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6.09.145

基金项目:①2015年度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课题(1506089);本研究成果得到2015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经费资助。

作者简介:张超(1976—),男,汉,山东泰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理论依据体育艺术
纸的艺术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课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受控主体合法预期保护的理论依据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