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研究

2016-11-26庞磊

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体系构建转型发展独立学院

庞磊

摘 要: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发展的现实基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试点推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要求。当前,各地推出系列政策举措,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涌现出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校。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的相关精神和要求,结合办学实际,按照总体设计、试点带动、分步实施、综合推进的工作思路实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聚焦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师队伍等四大重点,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定位,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系统工程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关键词:独立学院 转型发展 职业教育 体系构建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前身是2000年成立的世博学院,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确认为本科独立学院。截至2016年3月,学校拥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学生15000余人,建有36个本科专业,涉及理、工、农、经、文、管、教育、艺术8大学科门类;学校以“Think(思考)、Change(改变)、Do(行动)、Review(反思)”为行动策略并形成了“博文明理、敦品励学”的校训;是西南地区开设外语语种最多、教育国际化推进最快的学校之一,已发展成为学科门类较为齐全、本科教学基础较为扎实、办学特色初现的独立学院。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效转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和《关于征求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的函》,提出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基本发展方向[1]。据此学院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展开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统一思想,为转型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1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

1.1 坚持科学发展

在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并行的现实战略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质量、结构、规模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实现学校教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1.2 坚持以人为本

突出办学以教师为本,全力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坚持育人以学生为本,致力于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3 坚持开放办学

积极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不断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步伐;以开放的姿态学习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不断拓展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通过网络新媒体手段建立与政府、社会的良性互动关系。

1.4 坚持服务社会

把服务社会作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突破点,作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密切贴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切实做到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1.5 坚持改革创新

积极探索建立现代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努力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构建转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思路

2.1 形成转型发展的共识

要求参加涉及转型发展相关的会议、论坛、报告、培训等活动的人员返校后第一时间将会议精神向董事会进行汇报,并组织研讨。将重要的会议精神和文件资料整理装订成册,并通过院务会向全体中层管理干部进行传达,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研讨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重要意义及思路。

2.2 专业建设要符合市场需求

充分利用民办独立学院的体制优势,结合学院定位和市场需求,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紧密对接产业和行业需求设置应用性本科专业[2]。提高应用性本科特色专业、优势专业的集中度,形成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性专业集群,促进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

2.3 课堂教学体系重构

突出以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科学制定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规律的多样化培养方案,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增设实践类课程,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扩大学生在实务部门和企业的顶岗实习规模,明确毕业设计基本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4 教师队伍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培训,建设一支教师和工程师资格兼具、教学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兼备的教师队伍。

2.5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高校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的融合发展、协同育人,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3]。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行业发展和用人部门实际需求无缝对接。

2.6 改善办学条件

对照《独立学院验收工作细则》的各项要求,学院各项办学条件和内部管理机制基本符合独立学院验收标准要求。土地、教学行政用房、师资队伍、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等条件符合长远发展。

3 构建转型发展现代教育的具体工作

为顺利推进转型发展,学院在做好转型发展总体设计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发展措施,逐渐构建转型发展的指标体系,借鉴全国成功实现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高校的经验,重点思考和做好以下工作:

3.1 优化调整和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改革管理架构,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转型发展提供体制保障

一是改革行政管理指挥和服务系统,按照行政、教学和总务的职能重新设定行政各项工作的归属。二是调整教学单位的名称和专业设置,根据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复合型特征,通过学科群的综合集聚效应,对现有教学单位和专业进行调整,兼顾学科专业群在培养复合型应用技术型人才的优势,推动学院转型发展进程。

3.2 确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

在准确把握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明确提出“建立特色鲜明的现代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专业设置符合云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也适应云南省面向东南亚、南亚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需求。

总体发展目标定位——经过5~10年的努力,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型、应用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扩展非学历及研究生教育,做强与做优国际教育;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云南,面向全国,发挥“民、独、优”的优势,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导引,为云南省实施桥头堡战略和滇中产业集聚区建设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适应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培养具备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

学科发展定位——加强基础,注重应用,优化结构,增强优势,协调发展,突出特色;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需求结合国际化战略合作,打造建设人文语言教育、经济管理法务、工程建设艺术三大学科群平台。

3.3 学科专业集群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学科专业分类情况,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学院发展的实际,坚持以重点学科和主体专业建设为龙头,加快发展应用学科、新兴学科的原则,重点发展外国语言类、财经管理类、城乡建设类、文化传媒类四大专业集群,瞄准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以应用型专业为主题的学科专业体系。

3.4 教学和考核内容的改革

增加行业企业领域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倡导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全面带动讨论式、启发式、探究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学习评价与考核方式上,全面推行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变末端考核为过程考核,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各专业或学科具体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的学分构成和组织实施,重点修订教学大纲和考核方式等。

3.5 强化实践育人平台

学院将以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助力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和升级现有的实习实训基地,以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产业发展需要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优化课程结构,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习课,形成以用为本、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群或课程模块,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建立高校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协同建设课程资源机制,合作开发在线开放课程[4]。建立以企业为主共建项目多样化的综合性实习实训基地,由合作企业承接相关专业学生的操作训练、顶岗生产、企业管理、市场调研、毕业设计等。经过多年努力,目前,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为系统推进校企合作提供了重要依托,与5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共建关系,与10余个政府基层单位建立长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共建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将为学院加快转型发展、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提供重要经验参考。

3.6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改革教师聘用和考评机制,完善应用型教学科研成果评价指标体系,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并为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是积极推进“双聘”制度,从行业企业聘用兼职教师,全过程参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行业专家走进课堂,校企携手推进应用” [5]。二是结合规范验收和教学评估的具体要求,学院将首先加强自有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鼓励考取职业资格证、定期或不定期送去大中型企业或相关单位、部门挂职锻炼以及参与具体项目或工程建设等方式,培养一批既能上好课又能具备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聘请生产和管理一线的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承担相关课程教学,并作为青年教师实习导师。

3.7 坚持教育国际化优先发展战略

一是学院创新英语与非通用语种双语培养模式,逐步培育成为独立本科专业培养体系所需要的师资、教材、课程、国际交流合作等各项资源。二是以我省大学外语教学改革试点为契机,探索在全校范围内开设大学德语、法语、韩语、泰语课替代大学英语课成为部分学生获取大学外语学分的培养方式。三是实施“双外语复合型”培养模式。通过强化语言技能训练,拓宽专业方向,增设辅修课程,视条件将整个班或部分学生送出国外,留学3个月、半年到一年等形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渐形成知识结构合理、实践技能突出、适应能力较强的专业特色。四是引进国外智力资源。为了确保英语和泰语、法语、日语、德语、西班牙语、朝鲜语、阿拉伯语、越南语、缅甸语、老挝语10个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经省外专局批准,学校聘请来自12个国家的21名外教,成为云南省聘请外教最多的高校。五是通过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提升学生学习语言、了解各国文化的兴趣,进而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学院将继续坚持教育国际化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促进学院转型发展。

3.8 加快基础设施投入

随着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杨林校区整体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确定,根据办学规模的增长情况,同时,为了迎接教育部规范验收工作,学院的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和数字化工程建设也将使学校整体面貌和文化氛围得到改观,办学条件的改善为推进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4 转型发展现代教育体系构建初见成效

推进一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高校分类管理的具体工作。学院认真学习和领会有关政策和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具体要求,坚持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作为学院的根本工作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转型发展进程,提高学院支撑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的能力,促进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特色发展[6]。

4.1 为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学校确立教育国际化优先发展战略,“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云南省开设外语非通用语种最多的高校,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双语应用型人才。2013年11月8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高峰副省长的陪同下莅临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杨林校区,主要调研我校10个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情况。

4.2 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应用型的方向

学校确定“专业能力+应用技术课程(桥梁课程)+外语课程”,提出培养具备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建校以来,学院为社会培养本专科人才1万余人,年终就业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5%以上。学院坚持“博文明理、敦品励学”的培养理念,毕业生以其踏实、勤奋并能尽快适应工作要求而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

4.3 探索出应用型高校发展思路

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现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这条主线,学院将逐步实施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一个转变”;推进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两大突破”;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平台和标准化管理体系“三个支撑”;实现办学基本条件、内涵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社会能力“四个提升”;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教育国际化优先发展、学科专业非均衡发展的“五大发展”战略。

4.4 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改革

民办高校如果没有地方政府的支持也谈不上发展,要将融入云南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强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新模式改革,将极大地推动学院实现转型发展[7]。学校将根据学科、专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需求,分行业、分类型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运作机制,包括创新合作理念、拓宽合作内容、建立合作机制等,尤其是在联合培养人才的形式和考核内容上进行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陈锋.关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12).

[2] 张大良.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要聚焦四大重点创新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16(3).

[3] 韩丽萍,张跃双,刘岩,王迪,卢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构建办学特色的路径选择[J].现代教育管理,2009(06).

[4] 胡景乾.转型发展视阈下的黄淮学院经验与启示[J].安康学院学报,2014(6).

[5] 杨军.普通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6).

[6] 刘小华.改革开放以来湖南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03).

[7] 李亚东.我国高等教育外部质量保障组织体系顶层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 晏祥辉

猜你喜欢

体系构建转型发展独立学院
农村职业学校学生成绩考核体系的研究
如何构建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