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儒道美学思想的关系

2016-11-26熊慧华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中华书局道家老子

熊慧华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浅析儒道美学思想的关系

熊慧华

(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22)

先秦儒家美学、道家美学是中国古代哲学和美学的主要两大学派,是中国思想的源头。儒道美学提出的思想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对儒道美学思想异同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儒家;道家;美学

1 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相异之处

1.1 儒家美学思想

儒家美学主要是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核心思想是“仁”。其本质意义在于“爱人”,是一种社会性的情感,主张人与社会的相统一。孔子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②,从这里可以看出,把“仁”抬高到了比生命还重要的位置。同时孔子也认为实现“仁”关键在于个人的自身修养,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其“仁”学思想就重在提高个人的修养,同时延伸到他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④,“泛爱众而亲仁”⑤。在这里“仁”不仅仅是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孩子,还要由此推广到他人、社会和国家。将对亲人的仁爱推广到他人的爱,因此儒家美学之“仁”是具有社会性的。他的这种“仁”是建立在亲子血缘关系上的,通过对家人的仁爱推广到全社会之仁爱,从而发展为一种现实的社会性情感。

在对待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儒家美学主张美善合一的思想。在《论语·八佾》中: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子认为美与善是可以达到统一的,同时孟子认为“充实之谓美”在这里美即是善。在这里善即是个体的道德精神之美,是一种社会性情感,注重人的道德精神的完善,体现在审美的理想和审美趣味上趣味上,提倡一种符合伦理道德之美,其基调往往是严肃、刚正,在文艺创作中主要充溢着现实主义精神。孔子提出“诗可以怨”,但主张一种“怨而不怒”有节制的温和的美,在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进行批判时也只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儒家提倡的仁义道德,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在文艺创作中,个人情感要服从于社会情感,个体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也在于个人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达到一种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在儒家的仁爱思想当中,人是依存于社会的,实现社会价值被看做是人生的最大境界和追求。儒家美学一方面充分肯定和满足个体的心理欲求,另一方面又强调把这种心理欲求的满足导向伦理规范。在儒家美学看来个体情感是与社会性情感是统一的,个体实践行为要符合社会性伦理的规范要求。但它的缺点却在于个体的存在和个性的发展则会受到束缚。

1.2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其核心思想是“道”,对于“道是什么,历来众说纷纭,有些学者认为,老子的“道”是指物质性的实体,“道”的规律就是自然规律,“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老子的“道”不是物质性的实体。它是由天道观念转化而来的,是一种观念性的绝对。笔者更认同前一种说法,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⑥老子提出的”道“是产生万物的本源,它的根本特性是自然无为的。老子也是通过“道”来观察世界的,在他认为“道”才是美的本体。因此这至高无上的“道“才是绝对的善和美,他谓之“大美”,同时他又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⑦,在这里“自然”即“道”,“道”即“自然。因此老子的“自然”与“天”、“无为”、“道”联系在一起,构成了老子思想体系的基础,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系统,使老子思想体现出强烈的特点和个性。老子所主张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同时将其贯穿于其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老子向往小国寡民的社会,主张无为的社会状态,提倡人的本性自然而然的发展,以自然无为为美。

在对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上,道家重视个体的生命和自由,老子主张的人的生活状态是自然无为的,是没有束缚的。对于社会,他主张“无为”状态,他对文明社会是持反对批判态度的,反感统治阶级的统治,也反对儒家所提倡的道德伦理,向往原始社会,主张人的自由发展,具有极强的自由精神,庄子提倡的也是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自由境界。道家思想重视自然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美,《庄子》中提出“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在这里庄子主张人的行为与天地万物自然规律协同,遵循自然规律,追寻广阔的自然境界,充满了一种浪漫主义精神。表现在文学作品上追求“自然无为”的无法之法的境界,强调美的超功利性质。

在对待自然上,道家是热爱大自然的,认为自然中的事物是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庄子》在书中多次提及,例如,“陆居则饮草食水,喜则交颈相靡,怒则分背相踞”⑧的马,“出游从容”的鱼。这都是因为自然中的事物显示出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而使人感到美,从而引起了庄子的向往。对于自然的美同时影响到了对于艺术的审美创作,在关于“技”与“道”的探讨中,道家美学主张技艺的提高达到“道”的追求,在庖丁解牛的例子中,道家很好的诠释出了在技法上符合规律,即“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⑨在技法上达到规律与自由的统一,那么就达到了“道”的境界了,而这也是艺术创造成功的表现。

2 儒家与道家相通之处

儒家和道家美学思想虽然有种种不同,但它们仍然有许多的相通之处。首先在历史根基上,它们都是继承了原始氏族社会的观念,儒家核心思想“仁”正是继承了原始氏族社会的“仁爱、民本、大同”思想;老子更是推崇回到原始氏族社会,提倡“自然无为”的社会状态。其次他们都重视和肯定人的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儒家提倡在实现社会的价值中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道家则凸显个人生命的自由和价值。最后,儒家在推行仁义之道没有成功时,便会走向道家思想,中国的知识分子“据于儒,依于道”便是最集中的体现。

注释:

① 孔子.《论语·里仁》.中华书局.2016.第6页

② 孔子.《论语·卫灵公》.中华书局.2016.第21页

③ 孔子.《论语·颜渊篇》.中华书局.2016.第15页

④ 孟子.《孟子·梁惠王上》.中华书局.2015.第15页

⑤ 孔子.《论语·学而》.中华书局.2016.第3页

⑥ 老子.《老子》.中华书局.2015.第2页

⑦ 老子.《老子》.中华书局.2015.第4页

⑧ 庄子.《庄子·养生主》.中华书局.2015.第7页

⑨ 庄子.《庄子·养生主》.中华书局.2015.第7页

[1] 孔子.论语[M].中华书局.2016

[2] 孟子.孟子[M].中华书局.2015

[3] 老子.老子[M].中华书局.2015

[4] 庄子.庄子[M].中华书局.2015

熊慧华(1991.12-),女,汉族,江西宜春人,文学硕士,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I209

A

1672-5832(2016)11-0170-01

猜你喜欢

中华书局道家老子
老子“水几于道”思想解说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漫画道家思想
智者老子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