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中国做学问

2016-11-26傅治平

新东方 2016年3期
关键词:立言做学问社会科学

傅治平

我们做学问是为了什么?

这几乎是所有社会科学工作者都面临的一个问题。其实,对于这个问题,古人曾有过很好的回答。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把“立言”——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当作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不朽事业。北宋大儒张横渠更是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当作儒生终生为之奋斗的使命。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高屋建瓴,把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学术追求提升到一个更高、更新、更符合当代中国实际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立足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延续了数千年文明的国家,中国是一个让西方国家猜不透的谜。特别是当代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世所未见的发展奇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可以说,古今中国有无数可以探讨的东西。但如人所喟叹的,中国的理论界、政策研究界尚没有能力解释中国经验,既不能科学指导中国的实践,也无法准确证明我们这条道路的正确性与生命力。许多在报刊上填充的学术文章,或者套用不“合榫”的国外的观点解释中国现象,或者只是隔靴搔痒讲几句人云亦云的套话。立足中国,就是要把学术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起来,把学术道路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创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理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体系。一句话:学术追求要说中国话,论中国事。我们常说,民族的就是国际的。学术何尝不是如此!只有具有民族特色的理论,才能走向国际。中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我们这一代学人有责任将这个理论体系丰富完善,使其中国特色更加鲜明。当然,立足中国,并非拒绝国外先进理论,而是像我们的先贤洋为中用那样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立足中国,就必须坚持以中国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脱离了中国人民,哲学社会科学就不会有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生命力。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宗旨的践行,首先就要把学术追求的立足点放在人民这一边。人民的创新实践,要有理论支撑;人民的实践经验,要有理论提升;人民的价值追求,要有理论提供动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切真知都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立足人民,就不能闭门造车,就不能东抄西拼,就应该走下楼,接地气;就应该放下架子,到人民群众中去调查,到人民群众中去实证,并让人民群众检验。一句话,为中国人民做学问,就可能做出真学问,做出大学问;就可能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猜你喜欢

立言做学问社会科学
惊人的想象力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4卷总目次
写散文从做学问开始
等我也长了胡子
校园四季歌
做学问像爬山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