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力训练法在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2016-11-25吴贤慧张筠莉周玲璠

安徽医专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植入术晶状体白内障

吴贤慧 张筠莉 王 敬 周玲璠 闻 元

卫生技术与方法

视力训练法在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吴贤慧 张筠莉 王 敬 周玲璠 闻 元

目的:观察视力训练法对植入可调节IOL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行可调节IOL植入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研究两组术后远、近视力和术后视疲劳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5天、1个月和3个月,近视力提高和视疲劳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远视力的提高无明显差异。结论: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患者进行视力训练能够提高患者术后近视力,明显减轻术后视疲劳症状。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 视力训练法

现代白内障手术的理想目标是在恢复良好远视力的同时,又在无需借助任何辅助工具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良好的近视力。可调节人工晶体是通过睫状肌收缩和玻璃体运动这两种作用力实现调节,从而达到术后患者具有良好远、近视力的目的[1]。而术后恢复的成功关键是早期促进睫状肌收缩及玻璃体运动,从而实现其调节力。本研究为了进一步验证视力训练是否能够有效提高术后效果,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来评估视力训练法对术后视觉功能恢复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于安徽省立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96例(110眼)随机分为实验组(视力训练法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纳入标准:术前常规辅助检查各项指标无明显异常,理解和表达能力正常。排除标准:散光>1.5D,有角膜病变、青光眼、葡萄膜炎、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病变等除白内障外的其他眼部疾病,有眼部手术及外伤史,有全身系统性疾病。

1.2 研究方法 所有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均由同一位技术熟练的主任医师完成,手术均成功植入了一枚美国Lenstec公司生产的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体。

1.2.1 训练内容 视力训练内容包括:①视力训练时机:实验组:自术后1天开始,在不配戴矫正镜片的情况下交替进行全方位的近距离和远距离视力训练。对照组:术后按常规进行护理。②视力调节训练参照物的选择:以近视力卡上视力1.0,距离30cm为近距参照物;50cm处物体(一盆花、一幅画等)为中距参照物;1m以外物体为远距参照物。③训练方法:进行远、中、近参照物的注视转换,注视远距物体、中距物体、近距物体的时间均为15秒,每次训练5分钟,每天练习4次,3个月为一个周期。

1.2.2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近视力、远视力、视疲劳症状(无、轻微、重)三项指标,近视力统计:根据标准对数近视力表进行检查,记录患者近视力;远视力统计:根据标准对数远视力表进行检查,记录患者远视力;视疲劳情况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12年5月制订的缓解视疲劳功能评价方法的标准进行评分并记录。对眼酸痛、眼胀、畏光、视物模糊、眼干涩、异物感、流泪,全身不适症状中,有单项症状计为1分,无计0分,计算总分进行评价。总分:0分:视疲劳症状为“无”;1~3分:视疲劳症状为“轻微”;4~10分:视疲劳症状为“重”。

1.3 术后随访 在患者术后15天、30天、90天分别进行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及视疲劳症状调查,并记录结果。

1.4 统计方法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96例纳入研究对象,失访8例,88例(99眼)患者在出院后均按时复诊和随访,实验组45例(49眼),对照组43例(50眼)。2.1 两组术后远、近视力情况比较 术后15天、1个月、3个月两组远视力的提高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近视力提高较对照组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表3。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5天最佳矫正视力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月最佳矫正视力近视力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术后3月最佳矫正视力近视力比较

2.2 两组术后视疲劳情况比较 实验组:无症状44眼(89.8%)、轻微症状3眼(6.12%)、重度症状2眼(4.08%);对照组:无症状24眼(48.0%)、轻微症状14眼(28.0%)、重度症状12眼(24.0%),两组患者术后视疲劳情况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视疲劳情况较对照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手段。传统的单焦IOL存在的不足是需要患者术后视近时戴镜,多焦点IOL虽然能够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脱镜率,但同时也损害了患者一定的对比敏感度。为了提高患者术后脱镜率,近来出现了一类新型可调节的人工晶体,其原理是利用独特的可调节四襻设计,将睫状肌的力量通过囊袋均匀、精巧的传递到四个襻,再传递到光学部,达到均匀调节的目的,使人工晶体在囊袋内向前移动,从而使人眼达到看近的效果[2]。而在不受力时,人工晶体不发生移动,主要用于看远。本研究中,TetraflexIOL植入术后患者均能够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近视力。但术后的视觉功能恢复比较慢,患者要有一定的摸索和适应期。因此,术后视力训练对手术是否成功十分重要。

近来我们引入一种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训练方法[3],这种视力训练一方面可以锻炼睫状肌的力量,另一方面使睫状肌、悬韧带、囊袋系统逐渐适应人工晶体,从而实现术后效果最大化。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裸眼远视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两组近视力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通过视力训练明显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近视力。近视力提高主要在术后1个月内,1~3个月则较平稳。此外,术后规范的视力训练除了能够提高患者调节能力,还明显减轻术后视疲劳症状。

对于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患者,术后要获得更好的近视力,应重点做好患者术后视力恢复训练指导。患者在术后第1天开始在不佩戴矫正镜片的情况下,交替进行全方位的近、远距离注视训练,通过刺激术眼,从而增强调节力[4]。此外,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术眼的休息。并且在患者出院后要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指导督促其进行视力恢复训练。通过精心的术前、术后护理及视力训练指导,使得患者术后均能达到良好的远、近视力,并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从而使患者满意度有很大的提高。

总之,可调节人工晶体是一种新型的人工晶体,很多患者缺乏对此种人工晶体知识的了解,以至需要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适应,适应期过长会给患者在工作和生活上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我们尝试对此类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指导其进行视力训练,缩短了术后视觉适应期,取得了阶段性的效果,获得了患者满意和好评。

[1] 蓝婕,黄钰森,韩冬生,等.不同年龄人群植入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伪调节力对比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13,49(2):139~142.

[2] Alio JL,Tavolato M,DelaHoz F.Near vision restoration with refractive lens exchange and pseudoaccommodating and multifocal refractive and diffractive intraocular lenses: comparative clinical stud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2004,30(12): 2494~2503.

[3] 张俊华,余燕,翁景宁,等.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体的早期临床应用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10, 44(5):375~379

[4] 何蕾,胡贤珍,王思博,等.聚焦训练在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4):433~434.

(编审:郭 毅 施仲赋)

Clinical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vision training in Tetraflex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

Anhui Provincial Hospital, Hefei 230001, Anhui
WU Xian-hui, ZHANG Yun-li, WANG Jing, et al

Objective:To obverse the efficacy of the vision training on implantation of the Tetraflex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postoperative visual function recovery. Method:96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postoperative distance and near visual acuity and postoperative visual fatigue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In the 15, 30 and 90 days follow-up after surgery, the vision training group had better near visual acuity and lowed symptoms of visual fatigue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stance visual acu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Tetraflex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postoperative visual training can significantly promote the reconstruction of near visual acuity, reduce symptoms of visual fatigue.

Phacoemulsification; Accommodative intraocular lens; Vision training

R779.66

A

1671-8054(2016)05-0155-02

安徽省立医院眼科 安徽合肥 230001

2016-07-18收稿,2016-08-21修回

猜你喜欢

植入术晶状体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人工晶状体巩膜缝线固定术矫正儿童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