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农业的新发展
——以吉安市长塘镇为例

2016-11-25郭少华张梅龙

老区建设 2016年14期
关键词:劳动力现代农业土地

郭少华 张梅龙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农业的新发展
——以吉安市长塘镇为例

郭少华 张梅龙

[提要]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条件,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吉安市长塘镇为例,就该镇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内在关系进行分析,进而就如何促进该镇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农村劳动力;转移;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指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并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要素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社会化生产的农业形态。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它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从国际发展经验看,现代农业普遍存在技术、设备挤压农民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劳动力得到有效释放,大量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与发达地区。就此趋势看,它正好切合了现代农业发展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现实需要。但是,时至今日,四十多年已经过去,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现代农业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否有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带着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笔者欲以吉安市长塘镇为例,就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互动谈一点浅陋的看法。

一、长塘镇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长塘镇隶属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1997年1月1日撤乡建镇,辖21个行政村,217个村民小组,117个自然村。全镇耕地51600亩,其中水田47100亩,旱地4500亩。截止2015年底,全镇有近4万人。据此计,全镇人均耕地1.29亩,属于地少人多乡镇。

和全国许多农村地区一样,改革开发后,长塘镇也出现了农村劳动力向外转移现象。就其进程看,大致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年至1995年。这一时期,因信息闭塞和交通不便,长塘镇外出务工人员较少,成员多以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为主,流向地主要是广东、福建、浙江等与江西毗邻的沿海开放城市与地区。

第二阶段:1996年至2008年。这一时期,因京九铁路开通、沿海经济迅猛发展、外出务工人员赚钱效应和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极度向往,长塘镇涌现了农民外出务工潮。当地农民亲带亲、邻带邻、村带村,大量流向北京、上海、天津和东南沿海发达城市与地区。到2008年底,全镇有1.5万余人在外务工,人数几乎占当时全镇总人口的一半。其中,北京吉安“菜帮”的出现就是该时期长塘镇农民外出务工的一个缩影。

第三阶段:2009年至今。这一时期,因外部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沿海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加上吉安市高新区、吉州区工业园建设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长塘小城镇建设的不断推进,长塘镇外出务工人员有增无减,返乡创业、就业人员也逐年增加。在此时期,长塘镇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崛起,小城镇建设快速发展,由此带动了该镇大量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村人口。根据长塘镇人民政府和镇派出所提供的相关资料,到2015年底,长塘镇已有近2万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

长塘镇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全镇地少人多的矛盾,提高了农民人均收入,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但是,就该镇农业发展水平和趋势看,仍然泛善可陈,特色、亮点不多。当前,长塘镇农业仍以传统农业为主,机械化农具普及程度不高;土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粮食商品化率比较低;现代农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到2015年底,全镇种粮大户仅有13户,家庭农场仅有8家。

二、长塘镇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缓慢互动

马克思指出:农业为“其他种种百业之母”,是社会的“基本生业”。我国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体的国家,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动摇。

对于如何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的快速发展,根据发达国家的既有经验,那就是借用现代科技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要素和科学经营管理方法组织、进行社会化农业生产,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欧盟、日本、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先后完成了对本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创立了多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美国模式——农场主按工业模式进行生产,土地连片大规模经营。其特点是低成本、低价格,竞争优势明显;日本模式——采取精耕细作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其特点是高补贴、高成本、高价格;欧盟模式——介于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之间。其特点是土地连片生产,但规模中等,园艺类产品精耕细作,谷物类产品大规模生产。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存在很大差异,选择、创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从国外现代农业发展经验看,不管选择何种模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始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自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以后,因土地经营权几十年不变,加上土地流转不畅,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土地碎片化严重,这很不利于现代农业发展。江西是个农业大省,吉安是个农业大市,长塘是个农业大镇。改革开发以来,长塘镇的农业一直以传统农业为主。究其原因,主要因为长塘镇不具备大面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条件,土地无法实现规模经营。

按本文第一部分所述,长塘镇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截止2015年底,长塘镇已有近2万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此来看,不可谓不成功。这种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虽然缓解了该镇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但是,它却没有改变农村土地经营权现状。随着大量农村精壮劳动力的转移,留在农村继续经营自家土地的是老人与妇女,他们没有丝毫改变农业生产状态的意愿与冲动。遇到谷物市场行情好、国家惠农政策好时,他们会精心耕种自家土地;否则,即使荒芜部分耕地,对这些农户家庭也不会带来较大影响,因为其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

长塘镇农村劳动力的巨量转移并没有能够带动农村土地的规模流转。没有土地的规模流转怎能形成土地的连片经营,没有土地的连片经营何来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近些年,该镇之所以出现了少量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主要因为有些农户因劳动力转移、成功融入到打工地所在城市,或全家都已实现了农转非,在城市买了房、安了家、落了户;还有就是留在农村的老人、妇女无力、或无心继续耕种土地。在此背景下,有些具有较强经济头脑、懂政策、善经营的经济能力,他们通过私人协商的方式,把上述两类农户的土地经营权签下来,这样才实现了土地的适度集中,并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所以,就此过程看,长塘镇农村劳动力转移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互动是缓慢的,也是低效的。至于其对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选择,经对比,我们认为,它既不是美国模式,也不是日本模式与欧盟模式,而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建立在小规模土地经营基础之上的低水平现代农业发展形式。

三、长塘镇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现代农业的发展既具普遍性,又有特殊性。作为一个地处欠发达地区、并以农业为主的乡镇,长塘镇虽然成功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规模转移,但是,其现代农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该镇现代农业的较快发展,这确实是一道待破解的难题。

(一)稳定和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改革开放以来,长塘镇虽有近2万农村劳动力实现了转移,但是,这种转移不完全、不彻底。这些外出创业、务工人员并没有完全“洗脚”上岸,成功实现市民化,他们的家人、他们的“根”仍在农村。正因如此,这就严重影响、制约了长塘镇农村的土地流转,使得该镇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决条件。为了加快土地流转,改变该镇农村土地碎片化经营现状,长塘镇党委、政府应贯彻、落实吉安市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会议精神,努力稳定、不断扩大全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其具体举措有:

1.加强与农民工流入地政府的协调与沟通,帮助已经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洗脚”上岸。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一直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为了有效保障农民工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党和政府制定了“两个全部纳入”政策: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该政策赋予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当地学生一样依法享有接受同等义务教育的权利。对此政策,长塘镇党委、政府应责成专门人员及时向本镇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详细讲解,并就其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益积极与流入地政府进行深度沟通,以此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愉悦融入当地社会。当这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成功“洗脚”上岸后,他们在农村的原有土地才有可能实现合理、有序流转。

2.加强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服务,帮助未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洗脚”上岸。

虽然说长塘镇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上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仍有提升空间。当前,长塘镇党委、政府应积极落实吉安市委、市政府颁布的关于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扶持政策,组织、动员农民参与就业、创业培训,帮助农民解决就业、创业难题。为此,该镇应建立健全农民工职业培训统筹协调机制,充分利用人社、农业、教育、科技、扶贫、住建以及工青妇等部门和组织的培训资源,组织、动员辖区内农民参与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监测调查工作,加强与市内和市外劳动力输入地的对接,拓展区域协作服务平台,鼓励本镇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创业,并较好地融入当地社会。

总之,当长塘镇农村富余劳动力成功实现创业、就业,并融入流入地社会后,其原有农村耕地才能进行流转。在此基础上,长塘镇现代农业发展才具备先决条件。

(二)整合农村耕地,引导、扶植经济能人投资、创办现代农业

1.整合农村耕地资源。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市民化并不意味着其对原有土地经营权的自行丧失。在此情况下,长塘镇党委、政府应成立专门工作小组,委派专职人员进驻村组,与村组干部联合做成功“洗脚”上岸的农民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自愿退出土地经营权;对于那些不愿意退出土地经营权且又不直接耕种土地的外出创业、务工人员,政府可以动员他们以土地入股、合资合作的形式流转土地。另外,对于长期坚守农村,一直以小农经济模式耕种自家土地的农民,政府也可以土地入股、合资合作的形式动员其流转土地。当大量土地进入流转后,发展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土地规模经营条件就已经基本具备。

2.引导、扶植经济能力投资、创办现代农业。

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股东风是谁,自然是投资人,即投资、创办现代农业的行为主体。这些人必须懂政策、懂经营、善管理,同时,对投资、创办现代农业有浓厚兴趣。他们应在镇政府、村组的指导与协调下,采取与相关农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的形式,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置权,独自投资、创办现代农业;也可采取以土地入股、合资合作的形式吸引农民联合投资、创办现代农业。在此过程中,镇政府可在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农村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等方面进行前期投资,以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另外,镇政府还要对现代农业发展主体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1]彭小文,兰东,胡仁群.吉安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J].理论导报,2014,(2).

[2]金建江.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影响[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5).

[3]邓秀新.现代农业与农业发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4,(1).

[4]孔磊.太和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挑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

[责任编辑:邵猷芬]

郭少华(1967—),女,硕士,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研究;张梅龙(1968—),男,硕士,井冈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与农村党建研究。(江西吉安343009)

吉安市“十二五”社科规划项目“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吉安市农业现代化进程影响研究”。

猜你喜欢

劳动力现代农业土地
发展现代农业念好地里的“致富经”
深入考察调研 携手打造现代农业高地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我爱这土地
我国劳动力市场薪酬体系发展趋势研究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