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研究

2016-11-24陈茜

考试周刊 2016年88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

陈茜

摘 要: 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科学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校十分重要的任务。虽然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理论的研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鼓励、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措施促进和保障此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实践活动

自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至今已过去15年,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化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但同时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不但是各高校关注的焦点,而且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大学生面对职业选择时,由于缺乏对职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的自我定位,大多存在主观性和盲目性,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关于职业生涯教育的定义在目前还没有权威的界定,但学者们普遍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它是系统性、持续性、动态发展的教育活动。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高等院校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方面有着重要的责任,目前已有很多高校设立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将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纳入必修课程体系加以开设,为大学生提供有用的就业信息、以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

1.大学生自身方面

大学生缺乏科学的自我认识。由于自我意识的不全面和心理的不成熟,导致他们对未来的思考与规划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理性。从新浪网联合《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调查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报告可看到,能全面进行自我了解的大学生只占总人数的12%,对自己职业发展面临问题清楚的人只占18%。由于大学生面临不完善的就业制度、市场,导致过于自信的大学生对就业理想化,期望过高,追求与自己能力不符的岗位;而缺乏自信的大学生则会消极地看待双向选择的工作,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和看法很可能导致这部分大学生产生自怨、自责、自卑的心理,从而错误地看待就业过程中与自己不相符的现象,不能全面地看待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无法承受挫折与失败,从而出现心理障碍。

2.高校方面

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力度不够。虽然高校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取得一些成就,但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职业咨询机构的建设不完善,有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发展课程的开设较少,课程的开设多是流于形式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根据北森公司测评网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具有大学学历的人群中,认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出现方向性错误的人占50%,不愿从事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工作的人占40%。这一现象的存在,有学生自身和机会成本的因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大学期间,由于学校缺乏合理的教学管理体制,致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科学的认识。

多年来,我国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重实践轻理论研究的倾向。此外,由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理论多从国外引进而缺乏创新,导致实践工作效率和水平低下。而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概念理解模糊,更无法进行科学规划,加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着长期性和动态性,学生的执行力就更不强。

二、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对策

1.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持续性及制度化是高校确保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条件。从制度层面上,明确工作机制,建立配套的管理机制并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方法,可保证其机制的顺利进行,也可保证其有用性。

学校可以从新生入学起实施“目标管理”。让学生从入学起就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自己的目标,依靠自身的努力实现这些目标。这样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提高其自身管理的能力。另外,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职业目标成立与之相应的科研小组,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参加教师的科学研究,从而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设计研究方案并实施实验,独立写出科研论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鼓励各院系建立校企合作,创建各种培训工作,为学生提供企业岗位进行实践。校方还要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服务,确保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此项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研究

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职业和生涯发展的问题,形成一系列的理论学说。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能够对我们的实践起到引导作用,有利于科学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合理择业、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帮助他们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决策能力,并在职业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基础由三方面组成:职业发展理论,职业选择理论和职业决策理论。

职业发展理论从动态的角度探讨个人职业生涯的成长历程。最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发展理论是舒伯的五阶段职业发展理论和金斯伯格的三阶段职业发展理论。当前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的大学生,主要任务是通过探索开发,确定自己的能力范围和未来的职业范畴,参考自己的需求、兴趣、个性特征及价值观等,为未来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建立一个更清晰的指南。由于人的职业心理是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和职业的匹配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教育工作者参照该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要根据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才能在教育中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职业与个人的匹配是职业选择理论的根本立足点,帕森斯的特质因素理论、霍兰德的人格类型理论和施恩的职业锚理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特质因素理论的指导方法非常具体,可以引导学生对自身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质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和评价,让学生加深自我了解,从而初步确立适合自己的职业范畴、基本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人格类型理论则给出一些职业选择原则,富有创造性,且结构完整、清晰易懂,注重个人特质与未来工作世界的匹配,有利于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职业探索;职业锚理论可以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职业报复模式和职业成功类型,为大学生的职业奠定较长时的基础。但在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应注意,职业锚形成离不开职业实践,没有职业实践不可能产生职业锚,这就要求在教育过程中重视职业实践。

职业决策理论主要是探讨人如何做职业选择的问题。克朗伯兹的社会学习理论和彼得森的认识信息加工理论是具有代表性的职业决策理论。前者提出个人的社会成熟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他人行为的学习和模仿,并由此决定他们的职业导向的职业决策理论;后者提出从信息加工角度看待职业生涯问题解决的认知信息加工理论,认为职业生涯发展就是看一个人如何做出职业生涯决策,以及在职业生涯问题解决和职业生涯决策中如何使用信息。人生的道路虽然很长,但关键的只有几步。职业决策是每位大学生人生的重大选择之一。科学有效的职业决策方法能帮助大学生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

作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者,必须系统、全面、深入地学习这些理论并将之运用在平时的教学与相关的咨询、实践工作中,以科学的理论做指导,再用合理配套的实践进一步促进职业规划的教育成果,最终达到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目的。

3.组建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对教师素质要求高。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在课堂上系统地、科学地讲述相关的理论和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很宽的知识面,如心理学、教育学、法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实践工作经验。此外,还要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作用。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辅导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认真贯彻教育教学方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内容,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真扮演好自己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作用,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4.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推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

认识来源于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意义的,缺乏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没有说服力的。舒伯的生涯发展五阶段理论中,大学生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在这个关键的阶段,要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不但要交给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和知识,更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增强实践环节,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堂中,任课教师要善于抓住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紧密联系当前的国内外环境和就业形势,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给学生做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的、有说服力的讲解和解答。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典型素材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者辩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生可以重新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

在校园内,指导大学生同样通过担任学生干部、做学工助理等勤工助学岗位锻炼自己的能力。校园其实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一些校内工作岗位可能看上去没什么价值,工作内容简单甚至枯燥,但是任何能力的发展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人都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参加校内实践是提升职业能力的好机会,学校应多提供这样的机会给学生,学生要积极参加,认真实践;学校方面应该配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各种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如请事业有成的校友回校讲述自己择业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与学生开展交流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举办各种创业大赛,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等。

此外,学校还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中,熟悉行业的运作,开阔视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增强职业成功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姚文峰.浅谈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及对策,中国科技博览,2009(1).

[2]陈建辉.构建人才就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初探,温州论坛,2007(4).

[3]杨碧瑜.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窥探及应对之策,人力资源管理,2010(1).

[4]陈永华.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版)2012(02).

[5]德国.大学生为何就业不难,光明网-光明日报,2012-01-09.

[6]王玮讳.大学生就业服务质量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
例谈高中物理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策略
野菜文化资源在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开发中的应用探索
传统节日文化中渗透语文味研究
试析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的开展
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关于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的思考
小议高中数学的兴趣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