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

2016-11-22吕少云叶春巧陈雪梅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药学部汕尾516600

北方药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注射剂中成药注射液

吕少云 叶春巧 陈雪梅(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药学部汕尾516600)

2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分析

吕少云叶春巧陈雪梅(广东省汕尾市逸挥基金医院药学部汕尾516600)

目的:对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原因进行探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人体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5例中成药临床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涉及药品的品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转归、患者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大部分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药物热,老年组、中成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比例高。结论:随意联合用药及注射剂型发生不良反应多,应该合理使用中成药,减少不良反应。

中成药 不良反应 分析 合理用药建议

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我院根据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开展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现对我院上报的25例中成药临床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以了解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人体用药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报告25份,按照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品种、临床表现及转归、患者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和分析,见表1、表2。

表1 涉及药品品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应对措施及转归

表2 不良反应病例的患者性别年龄

2 不良反应情况

上表结合报告可见我院25例中成药不良反应病例,均于用药30min内出现不良反应;门诊报告病例3例,1例为急诊,其余均为住院报告病例;涉及14个品种,血栓通冻干粉针、益气复脉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报告病例最多,临床表现大部分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药物热;不良反应男性女性均有发生,无显著差异;0~14岁2例,15~20岁2例,21~40岁3例,50~60岁9例,60岁以上9例;23例是药品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2例为新的不良反应类型,对原患疾病的影响只有2例造成病程延长,23例无明显影响。

3 典型病例

3.1女,51岁,因眩晕入院,入院当天开始输注疏血通,第五天在输注该组液体时畏寒、胸闷、体温升高,经停药,予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体温下降,好转。

3.2女,87岁,因“颈椎病、脑动脉供血不足”而住院,入院当天在输参附注射液5min时,拔针去做CT检查,间隔30min继续输注参附注射液,随即出现畏寒、寒战、高热。

病例一有联合用药,4月25日起输注疏血通6mL,于26日起加用长春西汀20mg/d、醒脑静30mL/d,在联合用药的情况下,剂量没有酌减,三种均为脑血管扩张药,应该为重复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

病例二患者年龄大,属于用药特殊人群,注射液输液间断期间,护士未对药品特殊保存,在病房的环境下室温保存,药品有可能发生改变或污染,造成不良反应。

4 结果

2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无严重不良反应病例,相比我院中成药的用量分析,中成药不良反应较少,而且症状比较轻微,经停药,对症治疗所有病例好转,症状消失,说明中成药临床应用比较安全。老年组发生不良反应最多,50~60岁和60岁以上组发生不良反应是全部例数的72%。这是因为老年人组织器官逐渐老化,各系统功能降低,尤其肝肾功能的衰退,导致机体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功能减弱,更容易造成中毒和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23例,占92%,均为静脉滴注,中药注射剂成为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重灾区。

5 讨论

中成药以其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使用和携带方便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我国各级医院的临床实践[1]。但是近年来临床屡见不良反应报道。不良反应可以根据病因分为两类,一是与药物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该类型具有剂量依赖性和可预测性,个体易感性差异大,二是与剂量无关的不良反应。中成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以药物热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为全身系统性损伤的临床表现。药物热表现为畏寒、发热等;皮肤附件损害症状为瘙痒、皮疹等;全身损害常表现为呼吸系统:呼吸困难,气促、咳嗽等,心血管系统:胸闷,心慌心悸,血压下降或升高,消化系统:腹泻恶心呕吐、便血、腹部不适等,神经系统:全身麻木,头痛,言语不清,意识模糊等,还有肝肾损害,重则导致死亡。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因素很多,有药物的因素,有患者的因素;但不能忽视不合理用药,如缺乏辨证、选用药物不准确、用药时间过长、剂量过大、用法不适当,均会引起不良反应。在我国,随着中成药品种开发越来越多,临床上中成药与西药、中成药之间联合应用情况较为普遍。临床上随意联合多种药物进行治疗,药物之间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发生更多的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和药师,在面对“多用药”时,就要做到多考虑,以做到合理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危害。另外中药注射剂的研制开发,发挥了中医药治疗急症的特色,用于危急重症的抢救,获得了肯定的效果。但是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其中的动植物蛋白、鞣质、多肽、多糖等大分子物质极易作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如疏血通注射液,它是由水蛭和地龙等动物提取的注射剂,对人体来说这些异体蛋白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发生过敏性反应[2]。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如稀释剂选择不当可影响药物配伍的稳定性,大剂量甚至超剂量用药,滴注速度过快、患者个体差异等问题均可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3]。所以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不得超剂量使用,加强用药监护,注射剂用药缓慢滴注,特别是开始30min内要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并采用积极救治措施。输液应现配现用,已配好的输液,应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快应用,避免药物分解、药效下降及不良反应[4]。总之,临床医师及药师要重视中成药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合理用药,确保安全用药。

[1]赵文光,詹若挺,杨昱.基于临床用药的中成药分类探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14(2):1357-1362.

[2]鲁素雅,黄青,史清水.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非临床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3,21(5):547.

[3]孙成宏,李云霞,张英.康艾注射液临床研究进展及不良反应[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5):101.

[4]王维.造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64.

R 286

B

1672-8351(2016)11-0146-02

猜你喜欢

注射剂中成药注射液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国家药监局关于修订辅酶Q10注射剂说明书的公告(2022年第11号)
中药师干预对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
诺保思泰®阿加曲班注射液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研究分析30种中成药不良反应
儿童为何接连被禁用中药注射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