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组人干扰素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作用效果分析

2016-11-22朱秋玲胡焕仪潘俏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药房广州50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广州50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西药库广州5050

北方药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鼻咽癌干扰素黏膜

朱秋玲 姚 捷 胡焕仪 潘俏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药房广州50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广州5050;.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西药库广州5050)

重组人干扰素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作用效果分析

朱秋玲1姚捷2胡焕仪1潘俏凤(31.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药房广州510150;2.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广州510150;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西药库广州510150)

目的:研究分析重组人干扰素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作用效果。方法:将86例化疗后出现口腔黏膜反应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口腔黏膜修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81%;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平均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治疗效果显著,能缩短黏膜修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重组人干扰素 鼻咽癌 放疗 口腔黏膜反应

放疗是鼻咽癌主要的治疗手段,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放疗后常伴有口腔黏膜炎症性和溃疡性反应,有报道表明其发生率高达80%[1]。口腔黏膜反应不仅给患者带来疼痛,也影响进食,导致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组人干扰素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具有抑制细胞分裂和抗病毒等多重作用。因此我科应用重组人干扰素对化疗后出现口腔黏膜反应的鼻咽癌进行预防与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3月~2015年6月我院肿瘤放疗科收治的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出现口腔黏膜反应共86例。所有患者经病理确诊为初治鼻咽癌,放疗前口腔黏膜无糜烂和溃疡等现象。放疗方案相同,均采用6WV-X线常规分割照射,5次/周,2Gy/次,总剂量为60~70Gy。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试验组男性28例,女性15例;年龄21~67岁,平均年龄(42.8±6.5)岁;按RTOG放射黏膜损伤分级标准[2]对口腔黏膜反应分级:Ⅰ级6例,Ⅱ级13例,Ⅲ级19例,Ⅳ级5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17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1.9±6.1)岁;口腔黏膜反应分级:Ⅰ级7例,Ⅱ级13例,Ⅲ级17例,Ⅳ级6例。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两组放疗期间均给予常规口腔护理。当出现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反应时,对照组给予常规含漱液(地塞米松5mL,盐酸利多卡因10mL,维生素B1210mg,硫酸庆大霉素8万U加入生理盐水5mL),4次/d,分别于餐后30min及睡前含漱。每次使用时,应先充分摇匀。含漱液在口腔内应保持3~5min,以确保与口腔黏膜充分接触。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600万IU+100mL生理盐水,5mL/次。半小时内不进食饮水。

1.3疗效评价:口腔黏膜反应疗效标准[3~4]:①显效:治疗3d时口腔黏膜反应减轻2个等级及以上;②好转:治疗3~5d时口腔黏膜反应减轻1个等级及以上;③无效:治疗5d后口腔黏膜反应分级无变化甚至出现恶化。其中总有效率=(显效+好转)/43× 100%。

1.4统计学方法:数据以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配对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对比: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例,%)

2.2两组不同等级口腔黏膜修复时间对比:试验组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平均修复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等级口腔黏膜修复时间对比(d,±s)

表2 两组不同等级口腔黏膜修复时间对比(d,±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

3 讨论

鼻咽癌因独特的解剖结构,外科手术易影响患者的功能和美观,大多数鼻咽癌患者选择适形调强放疗。该技术定位准确,能使肿瘤得到理想剂量的照射,保证器官解剖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放疗反应。但仍有30%~60%的患者出现严重的口腔黏膜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口腔炎以及细菌感染等,导致患者吞咽和进食困难,进而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生活质量以及治疗的依从性,重则被迫中断治疗,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减轻口腔黏膜反应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组人干扰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在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时,能诱导靶细胞产生多种抗病毒蛋白,进而抑制病毒核酸的合成,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和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具有维护机体的免疫监视和防护的功能。已有研究表明,重组人干扰素可以促进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和损伤的修复[5]。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Ⅱ级及以上口腔黏膜平均修复时间短于对照组,符合王永强等人报道[6],表明重组人干扰素作为一种含漱液可改善口腔黏膜反应,促进修复。究其原因,可能与重组人干扰素参与人体的免疫调节,进而能增强免疫力和抗感染有关。两组均未出现任何毒副作用,已有研究证实[7],重组人干扰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不影响药效。

综上所述,重组人干扰素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腔黏膜反应的治疗效果显著,能缩短黏膜修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1]余海峰,郭威,尹述成,等.α干扰素诱导人鼻咽癌细胞凋亡及其机制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3(2):166-168.

[2]曾友根,朱欠元,李宝金,等.转染T-bet鼻咽癌细胞肿瘤疫苗的体外抗肿瘤效应中干扰素-γ的表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5411-5413.

[3]全宇莉,赖妙娟,郑玉琴,等.综合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患者副反应的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9):1323-1325.

[4]林高娟,杨敏,唐玉平,等.穿心草防治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临床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9):1817-1819.

[5]郭芝刚,曾军,张锦宏,等.丁酸钠通过下调细胞干扰素调节因子-1抑制鼻咽癌细胞CNE2吲哚胺-吡咯2,3-双加氧酶的表达[J].重庆医学,2013,42(8):850-852.

[6]王永强,盖晓惠,丁秋允,等.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氦氖激光治疗带状疱疹患者8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4038-4039.

[7]谢福川,田允铭,蓝玉宏,等.根治性调强放疗联合TP或PF方案同期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对比[J].肿瘤药学,2016,6(3):221-225.

R 739.63

B

1672-8351(2016)11-0077-02

猜你喜欢

鼻咽癌干扰素黏膜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干扰素调节因子1对舌鳞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鼻咽癌患者血清miR-144-3p及miR-151-3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价值
干扰素 你了解吗
保守与手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
干扰素在猪治疗病毒性疾病中的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鼻咽癌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