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的应用

2016-11-22路双福桂林市乐平昭州医院桂林542400

北方药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芬太尼血流麻醉

路双福(桂林市乐平昭州医院桂林542400)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的应用

路双福(桂林市乐平昭州医院桂林54240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的应用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70例。对照组实施静吸复合麻醉,而研究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拔管时间、清醒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研究组T2时的HR、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应用瑞芬太尼,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具有作用时间短、起效快的优点。

瑞芬太尼腹 腔镜手术 应用效果 麻醉处理

腹腔镜手术在结肠切除术、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修补型手术中应用较多。现阶段临床中可应用的麻醉药物种类繁多,不同的麻醉药物产生的麻醉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别。在临床麻醉中瑞芬太尼的应用较为广泛,该药物具有作用时间短、起效快的优点[1],为了研究瑞芬太尼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详细情况如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实施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应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70例。在对照组中,女性28例,男性42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38.26±3.25)岁。研究组中共有女性30例,男性40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9.25±2.06)岁。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临床一般资料方面,无巨大差异(P>0.05),组间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静吸复合麻醉,在手术开始前30min,肌肉注射0.1g苯巴比妥钠、0.5g的阿托品。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开放患者上肢静脉,使用0.1mg/kg的维库溴铵、0.01mg/kg的芬太尼、1mg/kg的丙泊酚以及0.05mg/kg的咪达唑仑进行插管诱导,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吸入异氟醚进行麻醉维持[2]。研究组实施全凭静脉麻醉,在术前诱导时使用2μg/ kg的瑞芬太尼,完成插管诱导后实施机械通气,在手术开始前5min,停止应用所有药物。

1.3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在进行麻醉前(T0)、建立气腹前(T1)、建立气腹后10min(T2)以及气腹结束后(T3)、手术结束时(T4)各点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3],并详细记录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实施处理、分析,将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并用(%)表示,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并用(±s)表示,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流动力学指标:T2时,研究组HR、SBP、DB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

2.2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在清醒时间与拔管时间方面,研究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拔管时间与清醒时间对比

2.3不良反应情况: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中照明应用的是冷光源,将直径在3~10mm之间的腔镜镜头插入患者的腹腔,然后借助数字摄像技术进行图像拍摄,并通过光导纤维将图像传递到处理系统,将其显示在监视器上。医生可以通过对显示器上的器官进行分析判断。应用腹腔镜器械实施手术。一般腹腔镜手术多为4孔操作,患者恢复以后,一般只会留下几个直径在1cm左右的圆形瘢痕[4]。与传统手术进行对比,腹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但是手术需要进行气腹建立,腹压升高,二氧化碳的吸收会导致患者交感神经兴奋,进而影响麻醉效果与患者的生命体征,为了缩短患者恢复与清醒时间,麻醉药物的选择非常重要。

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类镇痛药,能够被血浆与组织中的酯酶非特异性溶解,不会受到肝、肾功能的影响。瑞芬太尼具有以下几个优点:a.起效快;b.t1/2的时间短;c.可控性强;d.代谢快。因此该药物既能保证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也能降低药物在患者体内蓄积,让患者更早苏醒。此外,瑞芬太尼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低。瑞芬太尼在临床手术麻醉中应用,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例如呼吸抑制、呕吐、术后疼痛等。

本次研究,研究组在T2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拔管时间、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该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在腹腔镜手术麻醉处理中应用瑞芬太尼,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1]黄获,赵兵,冯继峰,等.瑞芬太尼用于妇科腹腔镜短时间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3,53(46):79-81.

[2]鲍瑞军,张佩军,张庆,等.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2,52(44):61-63.

[3]冯连秋,张树波,夏萍,等.七氟烷或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麻醉效果的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1):118-120.

[4]王坤,高蓉婷,梁磊,等.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舒芬太尼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下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4):89-91.

R 614

B

1672-8351(2016)11-0034-02

猜你喜欢

芬太尼血流麻醉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瑞芬太尼、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淋巴结结核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