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景观之初探

2016-11-21范晓莉赵昆伦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0021

关键词:景观空间艺术

范晓莉 赵昆伦(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0021)

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景观之初探

范晓莉赵昆伦(江南大学 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 210021)

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的一种彰显手段,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艺术体现,它以美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观念为指导,通过对城市各个公共空间的深度介入,结合城市景观的个性特征艺术地呈现人与城市的密切关系。

公共艺术;城市景观;介入;城市公共空间

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今天,公共艺术属于城市,为城市而存在,它与城市共存亡。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景观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城市景观设计的价值取向是同步的且密不可分。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与经济、资讯与交通空前发展的时代,经历过国际主义风格洗礼的现代人已不仅仅满足于衣食住行的单纯实用功能,公共艺术的作用就是通过艺术品的有机整合,通过艺术与文化在规划、建筑、园林中所起的作用,提高整体环境尤其是城市景观环境的艺术与文化层次,营造内蕴历史文脉的艺术与文化氛围,使环境更好地为人服务,满足现代人对精神享受的更高需求。

一、城市景观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1.公共艺术的概念

“公共艺术”概念最初被引入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1958年5月1日落成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至今,所有以艺术家为创作主体的实体公共艺术作品,构成了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作是以建国十大建筑配套公共艺术群、首都机场和北京地铁站壁画为代表的积五十余年之久的大量城市雕塑和壁画,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后,伴随全国城市化进程和公共艺术高潮出现的大量中国当代公共艺术作品。中国当代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在公共空间中创作、建造、实施、传达和产生作用的造型艺术和艺术行为,包括壁画、雕塑、建筑装饰、城市家具、室内外环境艺术、景观艺术、大地艺术、互动艺术等。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纪念性、装饰型、休闲型、实用型、游戏型以及庆典型的公共艺术等。

2.城市景观中的公共艺术

美国城市规划学家沙里宁说过:“城市是—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他还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城市居民,才会有什么样的城市建筑。”城市不应是放置艺术的容器,公共艺术也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任何形式的公共艺术都在以它独特的方式改变着城市的面貌,现在它们不仅仅是城市闪光点,更是其中有机的一部分。

城市公共艺术对我国而言是近年来才从西方引入的一个概念。不过一般认为,城市雕塑和壁画这两种已被广泛采用的艺术形式就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界,自孙振华《公共艺术时代》一书激发起公共艺术的话题起,不断有新的理论书籍和研究成果发表。城市雕塑的空间形态相对单一,公共艺术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空间形式;公共艺术规划更注重探讨如何与公众相结合的问题。城市雕塑的着眼点主要是永久性三维空间的视觉形象,公共艺术不但关注永久性作品,也重视临时性和行为式艺术,注重艺术价值和精神财富的创造。相对于传统城市雕塑,公共艺术更多地反映市民文化,不少作品带有明显的后现代艺术和波普艺术特征,它和公众关系更为贴近,很多是“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如《深圳人的一天》大型系列雕塑(图1)。

图1 深圳人的一天

3.公共艺术与城市景观的关系

说到公共艺术和城市景观,使人不由得想到了满布于公园、街道、广场等各角落的大大小小雕塑。很显然它们对城市文化的渲染、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于居民们的艺术修养、欣赏水平也是一个很好的再提升。但是,真正的那些能够被市民赞赏,能够被接纳的艺术文化还是少之又甚。究其原因,公共艺术一旦成为城市景观文化的一部分,就自然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互动因素,它的艺术成分的依存,是在大众文化的包含之中,或并不为普通人们所理解,但它必须有一种相互交流。作为城市中的具体一景,它要有形、有意、有空间、有载体,这样欣赏他的人们才有“观”的行为,包括认同和理解。也就是说既然成为景观,就包含了关乎“景”和“观”两方面的内容的文化,而不仅仅是放在那里的社会性的艺术产品。公共艺术是城市景观的一种彰显手段,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艺术体现。公共艺术以美学、历史、哲学、艺术等观念为指导,结合城市的具体特色艺术地呈现人类的生活状态。公共艺术还具有超前性,能够引导人们从各种角度,包括自然、科学、环境、人文、生态、技术等,研究城市中人与环境的生存关系。

二、公共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作用

俞孔坚教授曾这样描述城市景观:“景观是栖居的家,它使生活充满意义;景观是一个系统,它是大地生命的肌体……景观是一幅画,向人们展示自然与社会精彩的瞬间,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读,去品味,去体验,体验过去和现在的生活;因此景观需要人们去爱、去呵护;当然景观也需要人们去设计、去改造和管理,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艺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更多的是被当做改变城市局部空间的“文化快餐”,一味地被强制置入大众感官经验和日常生活的物件符号,且城市居民往往成为被动的审美客体。实际上城市公共艺术的建设,不仅仅被当做一种简单城市空间来建设,而是应在营造城市新的公共空间与环境景观的同时创造出新的城市文化,并正确引导人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城市和生活,以此来满足城市人群的行为精神需求,在人们心目中留存城市的文化意象。

图2 -1 罗斯福纪念公园中的雕塑《面包队》

公共艺术在当今的城市景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艺术与文化在公共环境如城市规划、景观、园林等中所起的作用,提高城市环境的艺术品位与文化层次,营造出具有更高的历史高度和美学修养的宜居环境,使环境更好地为人服务,以满足现代人对精神享受的更高需求。

1.公共艺术体现了城市的文化脉络

公共艺术能够印证城市的文化精神面貌,特别是在城市景观文化中,公共艺术可以成为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启蒙点,让大家铭记在心。位于罗斯福岛的罗斯福纪念公园,作为一个大型的公共建筑,处处显露出空间设计者的睿智。公园中重要的空间用来自于罗斯福家乡的新英格兰草原石材围合,简洁、坚硬,衬托出罗斯福的魄力和坚毅的个性。其中“二区” 以“罗斯福新政”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为主题,并容纳了著名雕塑家乔治,西格尔与罗伯特·格罗汉姆的杰作,如《面包队》(见图2-1),长长的等待领取面包的队伍,一张张面带饥饿、憔悴的脸,再现了困苦岁月里罗斯福给予民众的食物和精神。这一幅幅的作品无不体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反映当时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性,因此吸引着大量的游客。所以说只有反映当地市民真实生活场景的公共艺术,具备浓厚的生活气息、历史文化内涵、地域特色、并附有时代特征的公共艺术,才能呈现较高的艺术价值与观赏价值,令市民和游客争相驻足留恋。

图2 -2 派克市场的瑞秋猪

2.公共艺术促进了城市的和谐发展

诞生于1986年8月17日的瑞秋猪,作为一件公共艺术品因其肥胖可爱的形象和满地撒落的蹄印深受市民喜爱。雕塑家在瑞秋身上留了一条口,胖猪就成了一个存钱罐,通过瑞秋猪(见图2-2),派克市场基金会每年能够筹集到6000-9000美金,为市场所在社区的居民的医疗保健、市区的食品银行、市老年中心和市场的幼儿园等进行改善和维护。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区的压力,改善了社区的公共设施,为城市的和谐发展做出了努力。

3.公共艺术提升了城市的旅游收入

城市景观文化对于一座历史旅游文化城市至关重要,而公共艺术则给城市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在1995年克里斯托夫妇投资1500万马克,将位于德国的议会大厦(图2-3)用15600米的深蓝色尼龙绳和10万平方米银白色化纤织物,包裹成壮观的大地艺术。在持续三个星期的展览中,这件巨型的公共艺术作品共吸引500万左右观众,展出的最后一天,10万人在广场通宵狂欢,柏林也因此获得高达3亿美元的旅游收入。由此可见,加强城市景观文化中的公共艺术建设对于提升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估量的推进作用。

图2 -3 “包裹德国柏林国会大厦”(1971-1995)

三、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公共艺术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中面向公众开放使用并进行各种活动的空间,主要包括山林、水系等自然环境,还包括街道、广场、公园、绿地等人工环境,以及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类型。

一个特色鲜明的城市,其空间布局往往完整有序、结构清晰,其物质空间形态具有体现地域历史文化的特征,已经成为集体记忆。近年来我们做了很多实际案例的相关探索,尝试将公共艺术真正介入至城市景观空间中去。例如2014年6月落成的无锡地铁浮雕作品《江南书香》,该作品位于无锡地铁1号线江南大学站内,是为展现站区文化而规划制作的文化墙浮雕作品,为无锡地铁站内唯一的公共艺术作品,由近4000个部件组成,利用钢模压铸、CNC雕刻、静电粉末着色等创新工艺制作而成,其工艺手段是对公共艺术媒材形式的全新探索(图3-1,图3-2,图3-3)。作品为铝材制作,由宽分别为586和1480厘米,高290厘米两个画面组成,以无锡名士顾宪成所撰《名联谈趣》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为创作对象,结合象征无锡水文化及年轻活力的简约形态展现出“家国天下为己任”的设计主题。

四、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景观的途径

1.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广场空间

图3 -1 《江南书香》壁画,无锡地铁1号线公共艺术作品,2014年6月落成 设计者:赵昆伦、张歌、焦飞等

图3 -2 “书籍”喷漆前后

图3 -3 《江南书香》由铝材制作,由近4000个部件组成,利用钢模压铸、CNC雕刻、静电粉末着色等创新工艺制作而成

广场作为城市空间的焦点,是一种能帮助人们组织方向和距离感的场所,也可以是广场上的标志。广场作为城市景观实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包括了所有在城市生活中与人们交往及观赏感受最密切的地方,功能上适合公共活动、社交活动、集合等的开放性场所。现代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市政广场,商业广场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作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摩登时代》作品位于江苏张家港市海澜集团梦巴特商业广场内,该广场为室外下沉式人行广场,该作品探索了商业文化设计的雕塑表现形式,成为江苏海澜集团的立体商业标志(图4-1)。作品的创意是对平凡生活的放大与抽象,是商业文化设计的艺术表达方式,商业活动的发展将影响公共艺术的社会进程。不锈钢制作,表层为烤漆工艺,高为7米,2014年9月完成。

图4 -1 《摩登时代》企业文化雕塑,江苏张家港市海澜集团梦巴特商业广场,设计者:赵昆伦、焦飞、张歌、范晓莉,2014年9月落成

图4 -2 《和安》公园雕塑,江苏赣榆新城和安湖公园,设计者:赵昆伦、王冥、焦飞、张歌、范晓莉,2012年6月落成

图4 -3 《和安》夜景别具一格,引人注目

2.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公园空间

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提供休息、游览、锻炼、交往,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城市公园及其公共艺术建设在当代的一个重要的使命,使市民的身心健康与文化修养得到很好的环境支持,并使城市的生态系统得以维持。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曾说过,公园是一件艺术品,随着岁月的积淀,公园会日益被注入文化底蕴。一座公园就是一段历史,它让人们一走进它,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昔日的温馨画面、曾经的美好记忆,一座拱桥、一个雕塑、一棵老树,都是弥足珍贵的东西。所以需要我们从城市公共艺术的角度对城市公园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布置,使城市公园自然气息浓厚而又不乏人文底蕴。

作品《和安》位于江苏连云港赣榆新城和安湖公园中心广场内,该公园为环绕新城的绿地公园,其格局由环城河、湖泊和园林式绿化组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图4-2,4-3)。作品作为江苏赣榆新城和安湖公园的主题性雕塑,由100件独立的花朵按渐变的规律拼接而成,与自然环境交相呼应,与城市公共空间互动联系,其设计元素、造型语言、思想内涵具有时代性与公共性,体现作品、自然环境、城市空间三者和谐统一的理念。为达到工艺的精准要求,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采用了电脑辅助设计的技术,其整体效果引人入胜,已成为当地最具影响力的城雕作品。

3.公共艺术介入城市社区空间

社区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个领域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是社会有机体最基本的内容,是宏观社会的缩影。一个社区应该包括一定数量的人口、一定范围的地域、一定规模的设施、一定特征的文化、一定类型的组织,社区是一个“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陇海铁路纪念地浮雕(图4-4)是作者在2008年2月完成的一件作品,该浮雕位于连云港市怡景苑小区内。作品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至宣统二年(1910年),在署理邮传部尚书沈云霈的努力下,清政府将陇海铁路的终端修建在了他的家乡海州境内, 1915年,陇海路局批准了以老窑(今连云港)为陇海铁路终端的海港,从此,连云港享有“东方桥头堡”的美誉而成为中国东部沿海最著名的港口之一。2006年,因建设连云港市怡景苑的需要,相关单位拆除了陇海铁路终端原有的历史建筑,重新规划修建了纪念性浮雕和配套设施,以社区景观的形式和理念来纪念历史和展现时代风貌。

图4 -4 陇海铁路纪念地浮雕,高4米,宽6米,天然花岗岩刻制,设计者:赵昆伦

图4 -5《油田风貌》江苏扬州油田文化公共艺术规划,设计者:赵昆伦、范晓莉、张歌、焦飞,2014年10月落成

2014年10月,刚刚落成的《油田风貌》,为江苏油田社区文化建设中公共艺术规划设计的项目之一,是江苏油田社区文化推广建设的示范性工程(图4-5)。该项目位于江苏油田扬州石油新村内,该新村为油田自建小区,居民为油田职工与家属,有长住居民约1万人。作品用象征扬州地域文化的“传统建筑”和“花窗”为造型框架,以油田生活和众多生产元素为创作素材,其画面分别由“和谐家庭、同心同德、美丽扬州”和寓意崇高品德的“梅、兰、竹、菊”七组内容组成,结合“抽油机、石油浪花、吉祥符号”等主题性装饰元素,运用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的理念创作出绚丽的长篇画卷,为油田新村景观植入了独特的审美载体和文化氛围。《油田风貌》墙体为砖混结构,浮雕为不锈钢制作,长110米,高2.2-3.5米。

图4 -6 《二泉映月》城市雕塑,设计者:赵昆伦,2007年9月落成

4.公共艺术介入城市园区空间

园区是指政府集中统一规划指定区域,区域内专门设置某类特定行业、形态的企业、公司等,进行统一管理。大致可以分为:以工业生产企业为主的工业园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业园区;以高科技研发企业为主的科技园区,包括:软件园区、高新园区等;以物品集散、交易、转运为一体的各种产品的物流园区,包括港口园区、交易园区等;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校园、墓园等等。

社会的进步使得各类社会机构与单位重视自己的园区景观设计,优良的环境可以使人身心愉悦。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拥有宽敞的开放空间和休闲资源,如雕塑花园、滨湖景观、各类球场、运动慢跑道等,既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增加企业的不动产价值。在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企业园区景观还作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来表达企业的形象品质,展示自己的企业文化。

2007年9月,作者在无锡空港产业园落成的《二泉映月》,曾入选由中国雕塑院和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当代青年雕塑展,该作品已成为无锡空港的地标性雕塑作品,也是无锡窗口文化的代表之作(图4-6)。作品置放在无锡空港产业园内,该空间属无锡窗口文化规划建设的重要区域,由不锈钢制作,高17.5米。民间艺人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 影响之大波及世界,成为无锡文化的标签与传播使者,作品以此为创作主题,结合文化门户的要求做构想与设计,以地标的体量以创作出符合无锡气质的公共艺术作品,是无锡城市雕塑的代表性作品之一。

5.公共艺术介入城市街道空间

街道和道路是一种基本的城市线形公共空间。它既承担交通运输任务,同时又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活动场所。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最公有化的空间之一。街道是城市的骨架,是人们从一个目的地到另一个目的地的连接空间,是动态生活过程的有形载体,是城市生活的踪迹线路。可以说,街道是城市中最富有特色,最吸引人的空间环境。如何将城市街道空间处理得更精巧、细致,如何使街道空间更具整体性、连续性和节奏感是设计者追求的目标。

一定数量且恰如其分的公共艺术对于街道来说,可以增加其浪漫色彩和公共文化的气氛。由于公共艺术的有机介入,街道生活将变得更加富于浪漫的人文气质,也有益于街道景观形态的识别和记忆,尤其是有助于营造和提供方便于市民户外休闲与交流的理想场所及精彩的街道景观。有特点和个性的街道,是由其独特的沿街建筑形态、街道设施、植物绿化等构成的,尤其是那些构成元素极具个性化样式的街道,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结语

公共艺术曾经是一种只被“供奉”在殿堂和博物馆里的文化形态,是人们欣赏与讨论的对象,带有强烈的精英文化色彩。后来,装置艺术进入城市街道和滨水空间,所谓的公共艺术蔓延到城市建筑和其周边空间当中,城市公共场所举办文化艺术节,艺术家们的创作走出画廊和博物馆,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艺术开始变成人与人、人与环境互动的媒介,走向轻松的大众文化。由此,艺术家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公共”的时代,这种介入城市公共空间的艺术创作有多种形式,像文化艺术活动、装饰环境的艺术行为、与市民互动的艺术创作、大地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这类艺术创作往往是短暂的、临时性的,与其他永久性艺术创作相比,他们受到的限制因素较少,可以更夸张、更艺术的传达观念,引领新的艺术思想,使得作品更具冲击力和想象力,也更灵活的贴近市民生活。

公共艺术是公众的产物,公共艺术的实施是调动市民大众参与自身生活环境建设和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方式,并作为培养市民大众关注自身文化生活品质和人格素养的自我教育手段。公共艺术绝非个人行为,从事公共艺术创作的艺术家必须努力在个人的创意与公众的意愿之间寻找契合点,进而创造出既有艺术性,又有公共性的作品。在公共艺术介入城市景观的实施过程中,具有艺术内涵的市民倾向和广大公众参与将成为当代城市文化语境的主要趋向和潮流。

(责任编辑:梁 田)

J59

A

1008-9675(2016)05-0173-05

2016-06-10

范晓莉,女,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公共艺术策划。

赵昆伦,男,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公共艺术与美术系主任,研究方向:公共艺术设计、公共艺术策划、雕塑设计。

猜你喜欢

景观空间艺术
景观别墅
空间是什么?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创享空间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