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战剧中的一匹“黑马”
——评柳琴戏《古城拉魂》

2016-11-20方洪友

剧影月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柳琴戏班子班主

■方洪友

抗战剧中的一匹“黑马”
——评柳琴戏《古城拉魂》

■方洪友

在众多的抗战剧中,宿迁市柳琴剧团创作演出的柳琴戏《古城拉魂》,颇有自己的特色,无论是题材开掘、人物关系设置、矛盾冲突发展,还是在发挥地方戏曲优势及其剧种本身魅力渲染等方面,该剧都显示出了可贵的勇气和功力。因此,该剧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第三届文化艺术节上让广大观众和许多专家觉得惊喜。

虽然这个戏在人物性格把握和剧情安排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工,但它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一是拉魂腔本身的展示及拉魂腔班子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观众。二是宿迁市属于文化实力比较弱的地区,现在能成功创作演出这样一台好戏,用“杀出来的一匹黑马”来称赞不为过分。

《古城拉魂》故事的背景是抗日战争中敌(日军、汉奸)、我双方在这座古城发生了生死存亡的斗争。该剧以一个拉魂腔戏班子为主体,写了拉魂腔艺人的特殊斗争方式和坚强不屈的革命气节,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生当做仁杰,死亦为鬼雄”的英勇气概。这种气概和精神是通过庄班主的变化过程——由原来只想保全柳琴戏和戏班子到后来愤起参加新四军、最后壮烈牺牲,来展示抗日战争里中国人民的不屈意志。所以,庄班主的形象完全可以列入记载无数可歌可泣战斗事迹的“抗日英雄谱”中。这样的主题无疑正是习近平同志要求的:“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抗战题材可以说是多不胜举。远的不说,这次艺术节上参评的22个剧目中涉及抗日内容的就有6台之多。在“抗战剧热”中,《古城拉魂》选取的材料和角度是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和特色优势。它讲的是苏北古城的一个地方戏戏班子在复杂的抗日形势中的故事。这就完全跳出了常见的正面战斗、谍战较量、明争暗算、殊死牺牲……而是说了一个小县城里的一个小戏班子在大形势中变化和生死存亡时刻的抉择。这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这种题材的优势恰恰和剧种艺术的需要相辅相成。因为“拉魂腔”本身在当地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历史悠久。它是有根的,根深;它是一朵花,花艳;它有魂,民族之魂。这就决定了它不但在本地域能生存发展,而且在更广大范围之内也能生根发芽;它不但在“抗战”范畴内有地位,而且在整个革命斗争史里也不可或缺。

鲁迅先生早就认为:“文艺是革命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革命精神的前进的灯塔。”习近平同志在引用了鲁迅先生的话之后强调:“在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启智慧之先河,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以文艺人为题材的《古城拉魂》的演出成功正是文艺创作的中的一点“火光”。

当然,题材优势并不能代表作品艺术就优胜。柳琴戏《古城拉魂》的特色主要是人物关系的钩织,存在于小城的有三股力量:日、伪、我。本剧主人公戏班班主庄仲年的身份为哪方也不是。但他爱国、有正义感和民族气节。在这三方的较量和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庄班主完成了自己身份的转变——他成为了一个共产党员、英勇的抗日战士。他的成长和壮烈牺牲正是我方力量的胜利。

为此,剧本设置了三个主要人物:班主、帮主、伪警察局长。这三个人物均有实力,又各具特色。而这三个人偏偏有着密切关系和不同使命。庄班主和伪局长曾经是一个戏班子里的师兄弟。而地方帮派的帮主则是离不开拉魂腔的戏迷。这三个人在戏中,必然相处、相融、相角、相斗。这种关系对于塑造人物、展开情节、呈现主题是非常有利的。

《古城拉魂》的作者们显然对他们所要表现的人物是有所了解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所寄托的。曹禺先生在谈他处理剧中人物特别是正面人物时说:“并不在于作家是否从理论上知道创造正面人物的重要,也不在于他在实际生活中曾经和多少正面人物有过一些接触和来往,而更重要的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是否已经达到了人物那样的高度,能够用他们的眼睛观察世界,用他们的思想情绪考虑和处理问题。”

除这三个有特殊关系的“男角”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女角——花旦凌雪琴。她是戏班子里的台柱子,庄班主的弟子,实际正是庄班主师傅的遗孤。她的存在恰恰成了三方都注意的人物。这些人物关系的安排为这出戏的成功搭起了坚实的“四梁八柱”。于是纠葛就在他们之间展开了。

这种人物关系的纠葛,使《古城拉魂》这出“以小见大”柳琴戏的矛盾冲突异常尖锐复杂。庄班主正直爱国,倾向新四军,为抗日尽力,但他一直在意带好戏班子,没有接受新四军江区长的“动员”。师兄弟伪局长拉拢他,也被他拒绝。帮主需要他,却难以让他屈服。这些矛盾贯穿在拉魂腔、戏班子的命运之中,显得十分自然贴切而又难分难解。

还应该提到的是这出以战争为背景的、歌颂英烈的戏,因为拉魂腔这个艺术形式在剧中的应用而产生的艺术效果。拉魂腔在整出戏中一方面是剧情贯穿、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另一方面也是拉魂腔本身的魅力表现。这除了是题材、人物、冲突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成为了艺术的载体——随着戏的演出而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1.田本相、胡叔和编:《曹禺研究资料》,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年,第198页。

猜你喜欢

柳琴戏班子班主
一曲柳琴戏,最美拉魂腔
本期导读
柳琴戏音乐文化研究文献综述
——以2010-2020 年为例
搭好台更要 配好“戏班子”
临沂地区柳琴戏的价值及其文化传承研究*
中国农村戏班子正在消失
监狱里的戏班子
反串
日子